APP下载

冯安: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1-07-06冯安

南北桥 2021年14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高效课堂

冯安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未来接班人。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初中学生通过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可以了解基本法律常识,强化法治意识,锻炼、提升自身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技能。

【关键词】立德树人  初中道德与法治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032

初中阶段正处于学生形成思想观念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这一时期的思维比较敏感、渴望独立、希望尝试新鲜事物等,他們的思维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初中生的价值观念。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多方面实施教学策略,在教学理念上不断充实更新,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加大对学生的引导力度,将时政教学渗透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提升学生对其重视程度;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寻求时事政治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契合点,告别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教师以小组学习合作、课外实践活动、引入时政案例等教学手段,对学生不断启发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使其真实感受学习带来的趣味性。

一、深化立德树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意义

课程改革任务的推进,对于各个学科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不仅会关系到学生的成绩,更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以及未来的生活。在素质教育环境中,教师不能单纯地对学生实施理论教育,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更应该注重借由道德与法治课堂转化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因此,深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创新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十分重要。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将时政材料融入课堂中

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把提升学生情感态度放置在首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能够体验蕴藏的生活智慧、人文精神和至善情怀,将时事政治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完美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欢快地学习,提升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能力。

(二)理实教学结合

理实结合指的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大多已习惯了理论教学,加之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涉及较多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教育时,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但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较高的实践性、生活性,所以,教师需要适当地加大教学的实践比重,在理实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夯实学生基础,提升学生能力,从而有效深化教学的效果。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不同,其中会包含更多的哲学知识、思政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及道理性。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采取知识灌输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很容易会在课堂上产生思维疲惫感,甚至会因此而抵触学科学习。在讲解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知识时,教师完全可以将其转化为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内涵。

(三)与时俱进地开展法治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必须要走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把握好时代特征,更新知识储备,才能使法治教育的效果得以实现。教师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更要养成关注时事政治的习惯,实时掌握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将最新时政新闻、国家新的方针策略融入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整合,以便适应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应当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提醒学生关注时事政治新闻,如可以让学生每天中午12点关注“午间新闻30分”栏目和晚上的新闻直播,使学生养成关注时政要点、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好新媒体工具进行时政知识的储备,通过阅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政法网等官方媒体的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途径,鼓励学生与同学分享、交流所了解到的新闻要闻,并结合所学的法治知识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强化对法治知识的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得法治教育进一步得到实践。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深化教学效果的过程中,与学生之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师应重点开展的一项任务。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较高的敏感意识,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过分地关注自己的想法地位,而忽视学生,那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疏远,甚至两者会存有剑拔弩张的状态。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需,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上共同展开学习活动,以此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升华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出现问题,也应尽量将问题转移到课后,私下与学生处理,而不是当场与学生形成冲突,否则既影响了两者关系,也延误了教学进度,影响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也应该注意在课下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

三、结束语

时政教学能够恰到好处地将课堂理论与实际案例相互结合,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创设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彰显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活力。教师将时事新闻与教学内容相互融合,逐渐步入常态化模式,学生通过对时事政治的理解,能够更容易地接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冉林发.试论时政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教育:文摘版,2016(8):16.

[2]杨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时政教学的应用探讨[J].教育观察(下旬),2019,8(2):72.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高效课堂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