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前胡药材品质的影响△

2021-07-06任江剑孙健俞旭平沈晓霞王志安

中国现代中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白花灰分切片

任江剑,孙健,俞旭平,沈晓霞,王志安

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3

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praerupterumDunn的干燥根,具有降气化痰、散风清热的功效[1]。白花前胡分布较广,药材主产区为浙江西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2]。白花前胡的主要功效成分为香豆素类化合物,包括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白花前胡丙素等[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前胡药材的加工方法为“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1]。前胡的产区传统加工方法是起土后去掉地上部分,抖动掉根部泥土,太阳晒干。其产地加工存在干燥程序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提倡水洗、烘干温度不稳定等。为方便储存及控制药材品质,许多中药材需要干燥后再销售。原药材在饮片厂进行润制、切制后得到中药饮片,润制和切制过程可能导致中药材的化学成分损失。中药材产地的趁鲜切片可以减少再加工环节,减少化学成分的损失,但是需要严格的技术指标控制。目前,趁鲜切片技术已经应用于三七、当归、槟榔等药材生产并取得较好的效果[4-6]。白花前胡是常异花授粉植物,导致生产中药材的指标成分含量变异度较大。邱晓霞等[7]针对不同批次的前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栽培模式、干燥温度和根的形状均为影响前胡化学成分组成的因素。本研究针对前胡的产地加工现状,采用经选育的品系,经过统一栽培管理、采收,选取近似形状的根部组织,论证了水洗药材的必要性、产地加工温度的控制和趁鲜加工的可行性,为前胡药材规范化的产地加工提供参考。

1 材料

1.1 样品

样品为经过系统选育的前胡品系,经统一栽培管理的2年生新鲜药材,于2019年12月采自淳安县临岐镇浙江省中药研究所实验基地,由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俞旭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鉴定为白花前胡PeucedanumpraerupterumDunn。本研究以新鲜的白花前胡根为材料,取样品500 g,起土后,当天洗净进行实验,样品的直径控制在1.5~2.0 cm,样品的长度控制在7.0~8.0 cm。

1.2 仪器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KQ 500VDE型超声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CS501/601型博迅数显恒温水浴锅(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1.3 试药

对照品白花前胡甲素(批号:111711-200602,纯度:100%)、白花前胡乙素(批号:111904-201203,纯度:98.8%)均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白花前胡丙素对照品(批号:18050304,纯度≥98%,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Agilent XDB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A)-水(B)溶液,梯度洗脱(0~11 min,70%A;11~12min,70%~85%A;12~19 min,85%A;19~20 min,85%~70%A;20~23 min,70%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1 nm;柱温30 ℃;进样量10.0 μL。对照品和供试品HPLC图见图1。

注:A.混合对照品;B.供试品;1.白花前胡甲素;2.白花前胡乙素;3.白花前胡丙素。图1 混合对照品及前胡供试品的HPLC图

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各对照品适量,加甲醇配制成含白花前胡甲素50.40 μg·mL-1、白花前胡乙素50.20 μg·mL-1、白花前胡丙素47.70 μg·mL-1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称取前胡药材粉末0.5 g(过二号筛),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三氯甲烷25.0 mL,密塞,称定质量,低温超声处理(功率100 W,频率50 Hz)10 min,放冷,用三氯甲烷补足减失质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0 mL,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25 mL量瓶中,定容,摇匀,即得。

2.4 方法学考察

2.4.1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2.2项下对照品储备液各2.0、4.0、8.0、12.0、16.0 mL,分别置20 mL量瓶中,甲醇定容,制成不同质量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依法进样。以质量浓度(X)对峰面积(Y)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见表1,表明各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

表1 前胡中3种成分的线性关系考察结果

2.4.2精密度试验 取批号为20180116的前胡药材提取溶液,连续进样6次,测定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和白花前胡丙素的峰面积值,计算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146%、0.092%、0.173%。

2.4.3稳定性试验 取批号为20180116的前胡样品粉末,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3、6、9、12 h进样10.0 μL,进行测定,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和白花前胡丙素的峰面积RSD分别为0.420%、0.344%、0.412%,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

2.4.4重复性试验 取批号为20180116的样品粉末0.5 g,精密称定,制备供试品溶液,平行试验6份,进样10 μL,进行测定,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和白花前胡丙素质量分数RSD分别为0.373%、0.898%、0.710%。

2.4.5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含量的前胡药材样品6份(批号:20180116),精密称定,每份约0.250 g。上述各份分别加入白花前胡甲素对照品3.398 mg、白花前胡乙素对照品1.478 mg、白花前胡丙素对照品0.835 mg,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提取,进样,测定,计算加样回收率。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和白花前胡丙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8%、101.94%和102.22%,RSD分别为1.10%、0.79%和1.00%。

2.5 新鲜药材的前处理

新鲜药材采收后,采用水洗后50 ℃烘干、直接50 ℃烘干、晒后50 ℃烘干处理。加工完毕后,干燥药材置于干燥皿中室温保存,进行后续的品质测定。总灰分和酸不溶灰分的检测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分别随机取50株水洗后和不水洗的白花前胡根茎,室温堆放3、6 d,统计具有腐烂根的数量。

2.6 烘干温度和时间

新鲜药材采收后,洗去泥沙,用40、50、60、70、80、90 ℃将前胡新鲜药材直接烘干,每6 h称质量1次,目测干燥后,每30 min称质量1次,记录烘干至恒重时间。加工完毕后,干燥药材置于干燥皿中室温保存,进行后续的品质测定。干燥药材水分的检测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

2.7 趁鲜切片

新鲜药材采收后,洗去泥沙,切片和不切片样品均在50 ℃直接烘干,切片厚度为3、6 mm。加工完毕后,干燥药材置于干燥皿中室温保存,进行后续的品质测定。

2.8 数据处理

所有实验重复3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2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重比较采用Duncan′s方法,单因素比较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 不同加工处理对前胡药材品质的影响

目前,前胡产区主要的鲜药材的前处理方式有生晒、水洗后烘干、非水洗烘干3种形式。本研究表明,50 ℃烘干和太阳晒干对于白花前胡化学成分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但是,非水洗的样品,总灰分接近于8.0%,有超过《中国药典》2020年版指标(不得超过8.0%)的风险;酸不溶灰分达到3.0%,超过《中国药典》2020年版指标(不得超过2.0%)。同一批次鲜药材水洗后再加工,总灰分降至5.0%左右,酸不溶灰分为0.18%,远低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指标。该结果表明,前胡药材的酸不溶灰分主要来源于根部携带的泥土杂质。

然而,传统加工方法是不提倡水洗的,其原因可能是水洗后的前胡鲜药材如果不能及时加工,堆放后会快速腐烂。水洗3 d后常温堆放不加工的药材腐烂率为(22.5±1.4)%,显著高于非水洗样品(4.5±1.2)%;水洗6 d后常温堆放不加工的药材腐烂率为(53.3±5.4)%,同样显著高于非水洗样品(9.0±3.6)%,即水洗后不立即烘干严重影响药材生产。

3.2 烘干温度对前胡药材的影响

鲜药材的烘干温度是药材产地加工的重要技术指标,直接影响药材的品质和加工成本[8-9]。传统加工方式建议低温干燥,但是没有进行加工温度量化。本研究表明,高温加工后的前胡会导致化学成分含量降低,超过60 ℃后,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丙素含量显著下降,超过70 ℃后白花前胡乙素含量显著下降。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化学成分的挥发或者降解。其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分析。当烘干温度为40~60 ℃时,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白花前胡丙素的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3,表3)。前胡根茎的烘干时间随温度降低而逐渐缩短,最终折干率在30%左右(图3)。采用40 ℃烘干需要连续烘干56 h以上,而60 ℃的烘干时间为18 h以上。因此,为保证前胡药材的品质,综合考虑采收季加工效率,可以采用50~60 ℃进行药材烘干。

注:60 ℃-slice表示材料切片后60 ℃烘干。图3 不同温度烘干前胡有效成分质量分数和失水规律

3.3 前胡的趁鲜切片加工

本研究表明,前胡趁鲜切片会影响化学成分的含量,尤其是白花前胡乙素,当切片厚度在3 mm时,出现了显著下降的现象,但控制切片厚度在6 mm时,化学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4)。与不切片处理的前胡相比,前胡切厚片后,烘干速度可以加快,在60 ℃烘干条件下,烘干时间可以缩短2 h(图3)。

4 讨论

新鲜药材的产地加工是中药饮片生产的重要环节,采用规范化和精细化的产地加工技术可以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本研究表明,主产区非水洗加工模式主要是为了控制药材起土后的腐烂发生。目前,除了化学成分之外,药材的灰分也是药材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10],水洗后可以很好地控制前胡药材的灰分指标,尤其是酸不溶灰分指标。但是水洗后的药材易发霉腐烂,需要迅速干燥加工,不能长时间堆放。在烘干过程中生晒和低温烘干均有利于化学成分的保留,采用烘干加工方式应该控制烘干温度在60 ℃以下。以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白花前胡丙素为指标评价趁鲜切片加工,结果表明,切6 mm的厚片再低温烘干,前胡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没有显著变化。本研究表明,传统的前胡散户加工,干燥后再进入饮片厂的模式,不利于保证前胡饮片药效品质的稳定,并且存在酸不溶灰分超标的风险,统一标准化加工有利于前胡品质的提升。本研究表明,产地采收的前胡,需要水洗泥沙,避免酸不溶灰分超标;水洗后需要快速低温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50~60 ℃;产地切片加工有利于前胡饮片品质的提升,以切6 mm片、50~60 ℃烘干为宜。

猜你喜欢

白花灰分切片
基于灰分回控的智能密度控制系统在寨崖底选煤厂的应用
灰分在线检测对选煤智能化建设作用的思考
甘蓝型油菜白花基因InDel连锁标记开发
基于单种煤成焦灰分预测焦炭灰分的研究及应用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新局势下5G网络切片技术的强化思考
5G网络切片技术增强研究
网络切片标准分析与发展现状
浅析5G网络切片安全
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