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彩超狭窄程度分级在高血压患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7-05孙清李国英华南师范大学医院超声科广东广州5063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广东广州5003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度颈动脉硬化

孙清,李国英(.华南师范大学医院超声科,广东 广州 5063;.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广东 广州 50030)

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体重、饮食、精神应激等占60%左右,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全身动脉血管发生形态改变,对动脉血管功能造成影响,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直接或间接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病理性损伤[1]。 由于颈动脉处于身体的浅表位置,动脉粥样硬化在该处较为常见。血压长期处于升高状态,可导致小动脉病变,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而通过超声检查评估动脉结构,可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进行评估[2]。 本研究就颈动脉彩超狭窄程度分级在高血压患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9 年 7 月~2020 年 7 月华南师范大学医院收治的318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其中男187 例、女131 例;年龄 41~85(62.71±8.64)岁;病程 3~21(9.45±3.98)年。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内科学》[3]高血压诊断标准;(2)为首次诊断为高血压;(3)超声检查资料完善;(4)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高血压并发症,如高血压肾病、眼底改变等;(2)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病,影响动脉硬化;(3)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4)既往有脑卒中病史。

1.3 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LOGIQ P6 Pro)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均暴露颈部取仰卧位于检查床上,从上而下、自近心侧向远心侧对双侧颈内动脉、颈总动脉进行扫查,测量颈总、颈内动脉内径(D)、内-中膜厚度(IMT),均测量 3 次取平均值。 高血压分级:参照《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4]判断高血压分级,高血压 1 级:血压介于140~159/90~99mmHg 之间;高血压 2 级:血压介于 160~179/100~109mmHg 之间;高血压 3 级:血压≥180/110mmHg。根据上述标准,将318 例患者分为轻度组(高血压1级)95 例、中度组(高血压 2 级)135 例、重度组(高血压3 级)88 例。 颈动脉超声狭窄程度分级:参照《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5]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0%<狭窄程度≤49%为轻度狭窄;49%<狭窄程度<70%为中度狭窄;狭窄程度≥70%为重度狭窄;狭窄程度100%为完全闭塞。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5.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Kendall's tau-b 相关系数分析颈动脉超声狭窄程度分级与高血压分级的相关性,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高血压分级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 重度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D、IMT 最高,中度组次之,轻度组最低,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高血压分级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mm)

表1 不同高血压分级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mm)

注:与轻度组比较,*:P<0.05;与中度组比较,#:P<0.05

n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D IMT D IMT 0.96±0.21 1.06±0.32*1.19±0.38*#12.374<0.001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95 135 88 t P 8.01±1.12 8.81±1.24*9.85±1.38*#49.889<0.001 1.11±0.33 1.25±0.46*1.48±0.52*#16.099<0.001 5.87±0.92 6.25±1.04*7.13±1.10*#37.141<0.001

2.2 颈动脉超声狭窄程度分级 318 例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超声无狭窄37 例(11.64%),轻度狭窄112例(35.22%),中度狭窄 121 例(38.05%),重度狭窄48 例(15.09%)。

2.3 颈动脉超声狭窄程度分级与高血压分级相关性 经Kendall's tau-b 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狭窄程度与高血压分级呈正相关(r=0.528,P<0.05)。 见表 2。

3 讨论

表2 颈动脉超声狭窄程度分级与高血压分级相关性分析[n(%)]

高血压患者不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水平,同时应加强对靶器官损伤的筛查,文献指出,长期高血压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以内膜增厚为早期表现,以往对其诊断主要通过血管造影检查,但仅能评估血管狭窄程度,无法对内膜增厚情况进行显示,而颈动脉超声能清晰显示动脉壁结构,并精确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6,7],且超声具有便捷、迅速的优势,对患者无辐射、创伤,可在基层医院普及。

本研究结果显示,318 例患者中高血压1 级95例、2 级 135 例、3 级 88 例;重度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D、IMT 最高,中度组次之,轻度组最低,说明随着高血压程度加重,颈总、颈内动脉D、IMT 增加。 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的能力,导致血管内皮舒张、收缩因子平衡被打破,使血管顺应性降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增加血管内-中膜厚度[8]。 另外,本研究中采用Kendall's tau-b 相关系数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狭窄程度与高血压分级呈正相关,说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彩超狭窄程度分级与高血压分级密切相关。 分析原因在于,血压升高时,可导致剪切力对血管壁的作用增强,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促使血管收缩,导致动脉壁弹性纤维减少、胶原增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9]。 同时内皮细胞受损后可导致血栓素分泌增加,导致血小板粘附性增强,促使血小板发生聚集,并黏附于血管内皮,导致内皮细胞损伤脱落,在内膜上形成斑块,且血小板可向动脉壁内释放活性物质,促使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增生,促使斑块形成,加重动脉狭窄程度[10,11]。因此,高血压与颈动脉狭窄呈相互作用,可加重彼此程度,形成恶性循环,而通过颈动脉超声对颈总、颈内动脉D、IMT 进行测量,可评估动脉血管弹性与应力,对高血压程度进行评估,并有利于对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进行预测[12]。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彩超狭窄程度分级与高血压分级密切相关,可根据颈动脉彩超狭窄程度评估患者疾病程度及预后。

猜你喜欢

中度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人参皂苷Rg1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体型表型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小米手表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亲吻会致死,是真的吗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