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埋籽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2021-07-03何翠琴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耳穴穴位实验组

何翠琴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由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等优势,在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病、卵巢良性肿瘤、盆腔炎及粘连、宫外孕、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输卵管阻塞等病种的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术后患者易出现腹胀、肛门排气时间晚、肠蠕动恢复时间晚等现象[1]。为有效解决这些术后问题,针对术后肠功能的恢复进行了各种护理方法的探索。本文随机抽取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妇科腹部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分析耳穴埋籽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接受妇科腹部手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49例为对照组,另外49例为实验组(基线资料信息见表1)。两组年龄、疾病构成和手术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研究使用的临床资料已征得所有患者的同意,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后生命体征的继续监测,心电监护6小时后协助患者进行第一次翻身,给予饮食指导,术后6小时遵医嘱进食,避免食用牛奶、豆制品等易产气食物。指导患者术后第二天下床进行轻微活动,住院期间的用药指导、病房巡视、医嘱执行等。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耳穴埋籽护理,具体如下:

术后12小时内,对患者交感、小肠、大肠、胃穴等穴位进行酒精消毒,以胶布将王不留行籽粘于患者穴位中心处固定后进行按压,每个穴位进行1至2分钟的按压,当患者出现酸麻、肿痛、发热感觉时停止按压。针对具有失眠、心悸等临床症状的患者,在患者阴俞穴、心俞穴及五脏俞穴增加王不留行籽进行穴位按压;针对具有痰热内阻等临床症状的患者,在患者内庭穴增加王不留行籽进行穴位按压。每隔12小时按摩穴位1次,每次穴位按压时间控制在5至10分钟,每3天更换一次菜籽。实施耳穴埋籽按压护理至患者顺利排气。每次实施穴位按压的同时,选取患者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位配合进行按摩,按摩指法为拇指指腹按由轻到重的力度实施按摩,时间控制在5分钟至10分钟,按压力度应适中,过重易出现破损,过轻则达不到刺激效果。患者出现酸麻、肿痛、发热感觉时即可停止按压。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肠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指标包括腹痛消失时间(由护理人员监护,询问患者并做好记录)、肠蠕动恢复时间(分别于术后24小时、36小时、48小时进行腹部听诊,每次听诊2分钟,第一次听到的肠鸣音即为肠蠕动恢复时间,做好记录)、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由护士看护,询问并记录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由护士看护,询问并记录患者首次排便时间)等四个方面。

护理满意度调查以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为三个等级:非常满意(85分至100分)、满意(70至84分)、不满意(低于7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24.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护理后实验组肠功能恢复情况各项观察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x±s)

2.2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的护理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的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耳穴埋籽法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系中医疗法,两千多年前,《内经灵枢》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就运用耳郭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灵枢•口问篇》:耳为宗脉之所聚”。其原理是利用耳穴与人体内脏腑经络相连相同,采取对耳穴进行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效果,进而促进肠功能的恢复[2]。

人体内脏或躯体部位发生病变时,在耳穴相应区域会出现病理反应,如食积、大便秘结等会出现耳部肿胀,相应耳穴出现红肿、皮温增高的现象。耳穴埋籽就是根据中医辩证原则,用胶布将王不留籽准确地粘贴于患者相应耳穴部位,使患者产生酸、麻、胀、痛、热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方法经济、安全,疗效可靠,对人体组织无任何伤害,也不会造成感染,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操作简便、易学易懂、便于掌握。比如小肠穴具有缓解腹胀、促进消化之效,大肠穴具有提供胃肠蠕动、疏通脏腑经络之效;三焦具有调节内脏功能、气化输精气的作用,诸穴共用有改善胃肠功能的效果[3];同时选择皮质下、神门、耳背心、心、肾等穴位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厥阴穴、五脏俞穴、心俞穴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及疼痛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4]。

妇科手术后,对患者采取耳穴埋籽护理干预配合穴位按摩,可显著改善患者肠功能,使其首次排气时间、肠蠕动时间提前,并能预防和减少腹胀的发生[5]。耳穴埋籽通常3天更换一次,视季节变化灵活掌握,冬季可保留7天,夏季3天。临床中视患者病情而定,若患者有过敏反应需揭除,无过敏反应在保持洁净的情况下冬季可保留7天至穴位贴自然脱落,视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耳穴埋籽护理,其肠功能恢复情况各项观察指标无论是腹痛消失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还是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7.96%(48/49)优于对照组81.63%(40/49),均有明显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耳穴埋籽应用于妇科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较常规护理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肠功能,使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提前[6],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耳穴穴位实验组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