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下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现实反思与改革路径

2021-07-02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章艳军

营销界 2021年15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章艳军 张 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现已属于国家战略。成渝两地紧紧围绕双城经济圈建设,各行各业进行广泛的交流学习与合作。以教育行业的合作与交流为例,四川省教育厅与重庆市教委签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教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成渝两地政府、高校和企业等先后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

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举措

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正式提出以来,川渝两地乘着发展的大好机遇,写好“双城记”,告别曾经的“瑜亮之争”,全面加快相向发展的步伐[1-2]。在《协议》下成渝两地众多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等多方举措,具体表现为:

(1)成立联盟、共同体: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财经职业教育联盟等。

(2)组建职教集团、人才基地: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商贸流通职教集团、重庆两江新区重点产业人力资源合作基地等。

(3)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如成渝社区教育服务中心签署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大教育联盟学分银行合作备忘录》、重庆市教委和四川教育厅签订的《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高校毕业生就业战略合作协议》等。

(4)召开论坛、研讨会: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教育协同合作高峰论坛、“云领课堂 创生智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慧教育协同发展的展示交流活动等。

(5)联合举办各类赛事:“创业西部 留·在双城”成渝双城经济圈外国留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指导模拟大赛等。

二、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下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现实反思

近年来,在“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发展迅速,先后开展了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流课程的认定工作[3],以2017年至2019年成渝地区为例,重庆市累计认定346门,其中186门高职课程,四川省累计认定513门,其中102门高职课程,具体情况见下表1所示。2020年重庆市评定一流课程,最终推出首批430门高校一流课程,其中本科课程262门、高职课程168门。2020年四川省认定347门课程为首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下一流课程177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27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43门,见表1。

尽管成渝双城经济圈合作愈发广泛,教育协同发展的需求也愈发显著,但成渝地区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方面的合作不多,存在课程重复建设、“共享”壁垒、质保体系不全等问题。

(一)课程资源重复建设,质量参差不齐

以前两批已遴选的1 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仅相同名称的课程已达255门,占比19.75%,该比率还不包括实质为同一门课程但名称不重复的,且仅以高职财经类课程为例成渝地区仅有1门高职课程被认定。成渝两地高职院校课程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逐渐凸显,在线开放课程的优质化建设亟待解决。

(二)缺乏共建共享,存在资源利用壁垒

目前,成渝两地高职院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缺乏跨成渝两地跨校的课程建设计划和课程总体设计,即无“共建”统筹,也缺乏后期的“共享”机制,自建自用普遍存在。院校之间的合作较少,缺少共建共享的机制,导致各个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重复建设、质量不高,后期课程资源使用范围窄,最终能达到省级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流课程标准的少之又少。

表1 2017-2019年成渝地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认定结果统计情况

(三)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教学评价单一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统计与测量、评价反馈以及调控等环节。目前高职院校仍以教学督导系统为核心保障教学质量,在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缺乏在线教学质量标准,教学督导开展工作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取向,各部门收集到教学过程的各种信息、材料和数据也很难进行分类及解释。这就直接影响了后续对在线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价、反馈及调整,难以保障在线教学的质量。

三、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下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的改革路径

(一)更新优化在线课程资源,融入“思政元素”

尽管近年来成渝地区各高职院校开发、建设、运行了多门高职在线开放课程,但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不断变化,出现新兴职业,特别是新时代“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专业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已建的课程显得有些过时,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应在已建课程的基础上积极融入“思政元素”,不断更新优化课程资源,并结合学生的学情,充分利用SPOC平台开展教与学,让“做事”与“做人”同行[4]。

(二)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推广“学分认定”

一门传统课程要建设成为优质的在线开放课程,不仅前期需要课程团队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而且后期的课程运行、管理、改进也至关重要。当前,在教师资源、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成渝地区高职院校还是自建自用,将继续造成资源浪费、资源质量不高。成渝地区高职院校应在《成渝地区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下积极建立各类教育共建共享机制,合作推广优化课程,同时还要建立在线课程学习“学分认定”标准,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成渝高职院校间学分互认、专业合作、教师交流学习,并建立典型合作示范案例等,打破“共享”壁垒,组建跨校跨专业的复合型团队,真正发挥教育协同发展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多元化”评价

除了传统的课程定性评价,还应着重师生定量评价,逐步建立健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学校在设置课程评价指标时,需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加大对学习过程认定的比例,结合学情分析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评价体系。从评价的角度、评价的主体上“多元化”,如学生自评、互评环节;从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不断改革“多元化”评价体系,如团队合作、创新精神;从重理论知识到重实训评价进一步深化“多元化”评价,如实训效果、小组任务等。

四、结语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使得两地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共建机制来不断更新、提高其在线开放课程质量,通过共享机制优化在线开放课程,通过“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促进在线开放课程改进,促使更多的课程达到国家级、省级相关课程标准。总之,成渝地区高职院校通过认清其现实、反思改进,将进一步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两地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才储备。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上海市对长三角经济圈经济辐射力的计量分析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