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区域带教法在急诊科临床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2021-07-01包爱红毛保峰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急诊科流程护士

包爱红,毛保峰

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急诊医学科,吉林长春 130011

急救科室作为医院接收患者的首要科室,因其人员流动密度大、突发事件发生频繁以及急危重症患者相对较多等特征,导致日常护理工作量以及困难程度与其他科室相比较强度更大,稍有差池,不仅会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还会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1]。因此,急诊科相关护理人员具备相对较强的急诊专业技能操作尤为重要。在传统护理培训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并未将急诊相关知识对护士进行深入讲解,枯燥无味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降低了护士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2]。同时,护士对于急诊各区域的环境也相对较为陌生,在开展急诊科相关护理工作时,没有严谨缜密的急诊护理流程对其进行引导,从而导致护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分区域教学法是目前最为新颖的教学模式之一,通过将相关专业知识分块式进行教学,逐一了解、学习并加以掌握,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广泛应用在临床各个护理教学领域。该文通过对该院在2019年6月—2020年9月期间42名急诊科护士,实施分区域带教法开展临床实践教学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具体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84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教学模式分为A组(传统护理带教法),B组(分区域带教法),A组男6名,女36名;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39.13±1.37)岁;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8名,护师21名,护士8名。B组男6名,女36名,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39.11±1.39)岁;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8名,护师21名,护士8名。两组护士在性别、年龄以及职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A组 实施传统护理教学法。①带教老师可根据该院急诊科室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急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急救实践技能操作等,护理培训教学内容及目标[3-5]。②可制作涵盖急救专业相关知识的宣传手册,发放给护士,护士可进行随时翻阅,从而加深护士对于相关专业知识的印象与掌握。③带教老师带领护士一同进行日常护理以及急救护理操作,让其从旁观看。④对护理教学培训结束的护士进行评估与测评。

1.2.2 B组 实施分区域带教法。①急诊分诊区:作为最先与患者进行接触的工作区域,进行正确分诊,在提高诊疗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为患者赢得最佳的治疗时间,为患者提供相对较大的便利。对于分诊原则以及流程进行熟练掌握成为急诊科护士的工作重点之一。应指导护士对于相关疾病具体详细分诊的判断标准,对护士进行详细讲解,并要求护士对其进行充分了解并掌握,指导护士正确填写患者分诊登记的信息资料[6-7]。②静脉输液区:于该院就诊的患者,医生根据其病情情况的不同,将其划分不同的等级。对于病情程度相对较轻的患者,通常在进行简单的处理后,将其安置在急诊静脉输液区。带教老师应将此区域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工作内容,对护士进行详细讲解,从而加深护士对此区域的认知程度。还需让护士对此区域患者自身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及时上报患者的病情变化。可有效锻炼护士自身基础护理能力。③急诊抢救区:由于医院急诊科室所接收的患者,部分是处在情况较为危急的状态,急诊科护理人员需实施快速有效的抢救措施,可缓解患者自身危险因素,对患者自身生命安全进行有效保障,这要求急诊科相关护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急救能力、面对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带教老师在应对急诊抢救的措施以及详细流程,对护士进行讲解的同时,还应指导护士进行相关流程的模拟训练,护士之间进行角色扮演,相互之间也可进行讨论及经验借鉴,促使护士对于心肺复苏、电除颤仪、呼吸机以及心电图等,抢救操作流程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更加熟练,在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同时,还能促使护士发散自身思维,对于相关抢救以及急诊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可有效激发出护士学习兴趣,从而加强在实施治疗操作过程中与医生之间的配合度[8-9]。④急诊外科治疗区:该区域所接收的患者,通常都是自身存在开放性伤口,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清理及缝合,以免造成患者自身发生感染或失血过多等危险。由此,过度疼痛常会影响患者自身情绪,部分患者情绪可能会相对较为恶劣,基于此,带教老师在该区域进行教学时,应加强护士自身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强化护士对于开放性伤口处理流程以及无菌操作原则的掌握程度,锻炼其对于伤口处理、止血以及伤口包扎等技能操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急救能力评分情况 对于该次参与实验研究的急诊科护士(预检分诊能力、观察评估能力、急救操作能力、应急配合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估分,满分为25分,分数越高,说明急救能力越好[10]。

1.3.2 满意程度调查评分情况 医院相关教学培训专业人员,根据急诊护理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以及流程,制定针对性较强的系统问卷,调查护士对于该次护理实践教学的满意程度,主要项目包括(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积极性、加强沟通表达能力、提升学习效果)等方面,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说明,满意程度越高[11]。

1.3.3 专业考核成绩情况 根据急诊科实践教学内容,制定与其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急救实践技能等方面的测评试卷,对两组结束护理实践教学的护士,进行专业成绩的考核测评及护理急救专业技能操作考核,每项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专业成绩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急救能力评分情况对比

B组护士预检分诊能力、观察评估能力、急救操作能力以及应急配合能力等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急救能力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护士急救能力评分对比[(±s),分]

组别预检分诊能力观察评估能力急救操作能力应急配合能力B组(n=42)A组(n=42)t值P值23.33±0.59 16.34±0.32 67.492<0.001 23.64±0.33 15.96±0.36 101.916<0.001 23.41±0.39 16.22±0.39 84.484<0.001 22.69±0.57 15.34±0.13 81.475<0.001

2.2 两组护士满意程度调查评分比较

B组护士在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积极性、加强沟通表达能力以及提升学习效果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满意程度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士满意程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积极性加强沟通表达能力提升学习效果B组(n=42)A组(n=42)t值P值9.36±0.21 6.59±0.42 38.230<0.001 9.28±0.16 6.43±0.36 46.884<0.001 9.37±0.29 6.39±0.45 36.075<0.001 9.41±0.27 6.52±0.25 50.899<0.001

2.3 两组护士专业考核成绩情况对比

B组护士在专业理论知识及急救实践技能操作等方面评分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士专业考核成绩情况对比[(±s),分]

表3 两组护士专业考核成绩情况对比[(±s),分]

组别专业理论知识 急救实践技能B组(n=42)A组(n=42)t值P值97.38±0.35 82.39±0.27 219.768<0.001 95.68±0.53 80.33±0.56 129.020<0.001

3 讨论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交通也日益发达,意外事件发生率也随之逐渐增多,作为医院各科室中最先与就诊患者进行接触的急诊科,患者就诊量也呈逐年增长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科室护理人员工作量[12]。急诊科室由于人流较为密集、工作环境过于复杂以及护理工作也相对较为繁琐复杂,为促使急诊相关医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要求急诊科室相关护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及实践技能操作能力的同时,还应加强其与医生之间的配合程度。

在开展传统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是由带教老师将急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急救实践操作等知识,对护士进行一味地灌输,未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及细化,护士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下,容易造成自身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导致临床实践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13-14]。护士在开展临床护理过工作过程中,由于自身专业能力相对较差,对于相关护理急救流程了解程度也较少,容易导致发生医疗纠纷,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成为现阶段临床实践教师工作重点。

分区域教学法通过将整个急诊科室,按照功能分为多个区间诊疗室,根据各个诊疗室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功能,对护士进行针对性较强的临床实践教学[15]。促使护士能够对各个诊疗区间更加深入地了解,护士能够对于自身所需学习的方向及目标更加明确,通过组织护士进行角色扮演并进行交流探讨,在充分调动护士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促使护士对于急救相关流程操作进行熟练掌握。

该文通过研究分析发现,B组护士预检分诊能力(23.33±0.59)分、观察评估能力(23.64±0.33)分、急救操作能力(23.41±0.39)分以及应急配合能力(22.69±0.57)分等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A组预检分诊能力(16.34±0.32)分、观察评估能力(15.96±0.36)分、急救操作能力(16.22±0.39)分以及应急配合能力(15.34±0.13)分(P<0.05);B组护士在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积极性、加强沟通表达能力以及提升学习效果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护士在专业理论知识及急救实践技能操作等方面评分明显优于A组(P<0.05)。

综上所述,在急诊临床实践教学中实施分区域带教法,可提高急救能力、激发护士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护士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对于提升急诊临床实践教学效果、促进急诊医疗工作顺利展开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急诊科流程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