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应用管理实践

2021-07-01卢峰胡念东谢亮海李志钢谭道林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服务质量学科医疗

卢峰,胡念东,谢亮海,李志钢,谭道林

1.无锡市惠山区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无锡 214100;2.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江苏无锡 214100

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MDT)是医院组织相关学科团队针对某一种疾病进行临床讨论,从而制定针对性较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肿瘤是导致局部浸润或破坏的全身性疾病,若依靠单一手段治疗无法有效控制病情,基于此需由多学科协同完成,但我国目前实施分科体制,而各种治疗方案在临床均有局限性,因此导致患者诊断、分期不明确,继而影响其整体治疗效果[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医学模式已经转变为生物医学,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而MDT更符合患者生物医学模式管理,既可解决临床问题,又可整合医疗资源,为明确其在肿瘤管理中价值,该文选择2020年1—10月区间接收肿瘤患者80例展开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8:12,平均(50.62±4.64)岁;肺癌16例、肠癌7例、甲状腺癌5例、肾上腺肿瘤5例、膀胱癌3例、胃癌4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9:11,平均(50.74±4.35)岁;肺癌15例、肠癌8例、甲状腺癌6例、肾上腺肿瘤4例、膀胱癌3例、胃癌4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研究的医务人员共24名,均为女性,平均工作年限(6.51±1.24)年。

1.1.1 纳入标准 ①经病理检查确诊者;②精神状态理想者;③无手术禁忌证者;④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⑤临床资料齐全者[2]。

1.1.2 排除标准 ①精神及心理疾病者;②自愿退出该次研究者;③临床资料丢失者;④合并其他肿瘤者;⑤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3]。

1.2 方法

常规治疗模式管理:临床确诊、明确患者手术指征后,指导患者在术前3 d口服缓泻剂、肠道制菌剂,术前24 h做好胃肠道准备,并指导其禁食、禁饮,而后展开手术治疗。

医院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管理:①提供场所、设备:医院需根据整体布局,在中心位置设置多学科会诊中心,不仅要为住院患者提供会诊,还需对门诊疑难病例进行会诊,针对门诊接诊的疑难病例由门诊医师直接申请转移至多学科会诊中心。医院需为多学科会诊中心提供信息化支持,以患者病情为主,将患者诊疗信息存储在管理平台中,确保各学科医师在诊疗时可全面掌握其疾病进展及检查结果,缩短诊疗所需时间[4]。②组织保障:为确保多学科会诊人员及时到位,临床科室每月需对本科室具有副高职称的人员进行会诊安排,其他科室(麻醉科、影像科等)人员也需根据工作合理排班,确保会诊工作顺利进行。医院需将会诊人员参与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中,并将其与职称、晋升挂钩,确保多学科会诊质量。再者定期组织各个科室经验丰富、资历高人员进入上级医院进修,以提高其专业能力,提高会诊质量。对医护人员进行标准化专业培训,确保其在肿瘤疾病管理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资料采集明确影响疾病管理效果因素,而后制定针对性治疗、护理方案,改善其预后效果[5]。③优化流程:结合该次研究的主题、既往工作经验,对会诊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并将会诊程度以流程图形式印发至各个科室,若为普通会诊提前2 d准备好相关资料印发,针对紧急会诊需即刻通知各个科室专家,并在10~15 min内准备好相关材料,在会诊结束完成会议记录,确保治疗方案实施效果[6]。④质量考核:医院需指派专人对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下会诊结果进行追踪,为持续质量改进提供参考,因此在该研究过程中管理人员需参考PDCA管理模式设计会诊评估表,确保可及时发现会诊中存在问题,并将其上报至管理层进行整改。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指标:术后进食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

②参考“医疗服务质量判定标准”从诊疗技术、诊疗计划合理性、服务态度、医患关系多方面评价服务质量,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医疗服务质量越高[7]。

③管理效果指标:抑郁(参考HAMD量表)、焦虑(参考HAMA量表)、生活质量(参考QOL量表)。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统计

与对照组患者4项临床指标相比,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4.11±1.21)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4.31±1.26)h、住院时间(14.02±2.11)d、住院费用(5.01±1.14)万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指标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 P值术后进食时间(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住院费用(万元)4.11±1.21 4.31±1.26 14.02±2.11 5.01±1.14 4.86±1.53 5.16±1.52 17.21±2.08 5.71±1.52 2.431 2.722 6.809 2.330 0.017 0.008<0.001 0.022

2.2 两组医疗服务质量统计

观察组各方面医疗服务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疗服务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医疗服务质量比较[(±s),分]

指标观察组(n=24)对照组(n=24)t值 P值诊疗技术诊疗计划合理性服务流程合理性服务态度医患关系药学管理88.98±9.91 89.69±8.02 90.65±9.11 83.56±8.05 89.61±3.42 90.09±9.11 76.28±7.55 74.35±7.52 75.64±1.05 73.51±2.63 72.66±6.05 80.64±8.14 4.994 6.389 8.018 5.813 11.948 3.789<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统计

观察组患者需求(93.45±9.82)分、患者生活质量(86.46±8.05)分;对照组患者需求(80.64±8.46)分、患者生活质量(79.54±6.92)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0、4.123,P<0.001)。

2.4 两组管理效果统计

管理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QO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18.62±1.52)分、HAMA评分(15.02±1.22)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84.62±2.51)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管理效果比较[(±s),分]

表3 两组管理效果比较[(±s),分]

指标时间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 P值HAMD评分HAMA评分QOL评分管理前管理后管理前管理后管理前管理后27.12±2.71 18.62±1.52 25.98±2.62 15.02±1.22 54.65±2.51 84.62±2.51 27.05±2.15 22.26±2.05 25.79±2.60 19.49±1.05 54.68±2.35 60.95±2.47 0.128 9.020 0.324 17.563 0.055 42.510 0.898<0.001 0.746<0.001 0.956<0.001

3 讨论

在肿瘤等疑难病例临床诊疗过程中,MDT作为常见治疗模式,其通过汇集多个相关学科专家的力量,提出与疾病治疗相关性较高诊疗意见,而后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较强的治疗方案[8]。结合目前MDT管理情况看,医院将各个科室专家汇聚,使其根据患者病情提出意见,既可扩宽医师诊疗思路,亦可第一时间明确患者诊断、治疗方案。针对手术治疗患者经多学科专家会诊后可做好围术期管理工作,而后结合MDT管理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尽可能规避影响手术及预后效果因素[9]。

经对比,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4.11±1.21)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4.31±1.26)h、住院时间(14.02±2.11)d、住院费用(5.01±1.14)万元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MDT在改善手术及康复效果中极具优势,分析其原因为常规治疗以医师的专业为中心,无法从患者角度进行病情分析,且患者接受的诊疗多为单一科室,无法及时得到全面的诊疗。MDT管理实施中更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特别在疑难病例诊断管理中,全面、认真落实各个环节可提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其次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MDT管理,可确保医务人员在第一时间内掌握患者病情,既可缩短治疗等待时间,亦可为今后新技术的展开奠定基础。再者MDT会诊管理可掌握医疗核心制度实施情况,并对医务人员医疗行为进行规范,确保患者治疗效果[10]。

经对比,观察组各方面医疗服务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HAMD评 分(18.62±1.52)分、HAMA评 分(15.02±1.22)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84.62±2.51)分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MDT管理可提高肿瘤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满意度,亦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分析原因为MDT在协同治疗管理中可显示上级医院与对口支援医院的资源共享,上下级医院可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传递,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同时构建急诊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及时得到高质量救治,提高其对医疗服务质量满意度。

综上所述,医院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在肿瘤患者管理中效果显著,既可缩短治疗时间,亦可降低治疗费用,提高其管理效果及医疗服务质量,规避“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猜你喜欢

服务质量学科医疗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基于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快递服务质量分析
“超学科”来啦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倾听患者心声 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