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视域下《望岩》中女性的成长

2021-06-30江颖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第三空间索亚爱德华

摘 要:《望岩》讲述了华裔美国人在美国主流社会谋求生存空间和话语空间的故事。由于书中女性在物质空间——“唐人街”成长的典型性,本文运用索亚的空间理论分析其在不同空间的身体成长和精神成长的历程,论证美国华裔女性如何打破男性权力机制和女性身份机制二元对立的局面,构建女性的第三空间的过程。

关键词:《望岩》 第三空间 爱德华·索亚 女性成长

继《骨》之后,当代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Fae Myenne Ng,1956— )潜心创作15年于2008年发表了《望岩》(Steer Toward Rock),并因此先后获得美国艺术与文学院罗马奖、美国全国图书奖、古根海姆基金会奖等多项大奖。《望岩》讲述了“纸生子”杰克因参加“坦白计划”失去美国身份后,在乔伊斯、伊琳和维达的帮助下重新找回美国身份,继续在美国主流社会生存的故事,揭露了麦卡锡政府实施的“坦白计划”给华人带来的伤痛和阴影。

由于伍慧明独特的华裔身份,国内外学者主要从身份认同、伦理学等角度解析该作。安娜·佩克兰塔(Anna Pehkoranta)着眼于《望岩》中人物的边缘身份,论述了华裔美国人对身份认同的渴望;苏晖通过研究主人公对伦理身份的选择,论证了美国不同社区华人的生存环境及伦理身份的差异,以及不同华人伦理身份意识从二元到多元的变化。可以看出,国内外对《望岩》的空间研究屈指可数。

自列斐伏尔(Lefebvre)提出“空间转向”以来,学界对空间的研究层出不穷。爱德华·索亚(Edward Soja)丰富了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提出“第三空间”,吸纳蓓尔·蝴克斯(Bell Hooks)、斯皮沃克(Gayatri Spivak)等批评家的理论,为族裔文学研究提供了强力的理论支撑。因伍慧明将唐人街浓缩为华人生活空间的明显性及唐人街内男尊女卑观念的典型性,空间研究成为《望岩》可行的视点。本文利用索亚的空间理论,分析书中女性在“唐人街”实现经济独立、在精神空间内获得意识成长,主动构建女性的第三空间实现身份认知和权利机制的历程,以丰富对《望岩》的研究。

一、“唐人街”男性空间内女性获得经济独立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大量广东沿海居民不堪重税和战争的摧残,远跨太平洋来到美国,渴望利用“淘金热”和修建铁路实现“美国梦”。初期,华人移民“被赞誉为勤劳、诚实、节俭以及温良”,但不久,加州白人逐渐认为华人占据了他们的劳动机会,要求政府管制华人。自1882年美国移民局颁布《排华法案》(Exclusion Act)以来,提交多项证明材料的来美华人依旧被拒之门外,先前独自来美的华人男性无法将妻儿带到美国,与家人长年分隔两地。长达60年的《排华法案》不仅对华人心理造成了严重伤害,也使华人社会产生了各种道德伦理问题:唐人街变成“单身汉”社会,“纸生子”现象、契纸婚姻的现象也频频发生。《望岩》中司徒金便认杰克作契纸儿子,要求杰克偿还昂贵的证件手续费、路费及高额利息,强迫伊琳做自己的情妇以光宗耀祖。以司徒金为首的男性使唐人街成为道德沦丧、家庭关系异化的场地,使华裔女性变成了性别压迫的牺牲品。

在《望岩》中,唐人街是索亚所谓的故事发生、人物成长和矛盾产生的第一空间。福柯(Micheal Foucault)在《规训与惩罚》中以圆形监狱为例,论证了统治者如何在密闭空间中将被统治者驯服为“驯顺的肉体”,使他们成为身体及思想上的奴隶。在唐人街内,华人女性的家庭观念、工作观念、价值观念等因华人男性的统治与挤压畸形化,沦为“失语者”。福柯指出,“人的身体是一个工具或媒介,如果人们干预它,监禁它或强使它劳动,那是为了剥夺这个人的自由”。司徒金使伊琳的“身体被控制在一个强制、剥夺、义务和限制的体系中”,伊琳觉得“我的身体永远不会快乐”。男性对女性的控制还体现在传宗接代上。路易不心疼妻子怀孕的艰辛,而说:“先看看是不是個儿子吧。”长期受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影响的妻子却已形成这样的观念:她的“肉体是驯顺的,是可以被驾驭、使用、改造和改善的”。最典型的“失语”女性是司徒金的原配,无法生育的她心甘情愿地照料丈夫的家人,就连写信时也没有署名。司徒金的压迫和排挤使原配失去了自己的话语,价值观念也逐步畸形化,最后完全沦为男性霸权下服务于丈夫和家庭的工具。

蓓尔指出,“服从霸权性权力运作的女性,有两条出路,第一,承认所强加的区别,随遇而安;第二,奋起反抗,依凭他们那种公认的位置和指派的‘他性,与大权在握的强迫行为展开斗争”。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分析女性成为“他者”的原因,并总结:女性要想推翻“他者”身份,其中一条就是成为“职业女性”,在经济上独立于男性。美国的价值观念认为物质成功是一个人成功的主要表现,乔伊斯、伊琳和维达也不免被崇尚勤奋、物质财富和经济独立的价值观影响。为反抗唐人街内男性的霸权控制,她们在唐人街找到自己的职业,争取到了生存和话语空间。

“竹女”乔伊斯认为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体现。她的自信和独立使杰克爱上了她。当杰克得知乔伊斯怀孕主动提出组建家庭时,她却拒绝:“我没有爱情啊。”母亲过世期间,乔伊斯一直在上班的事实让杰克十分惊讶:“我很吃惊乔伊斯在给她妈妈守灵之前还在上班。”乔伊斯的努力让她重获男性空间下的话语权,也帮助她赢得了真正的爱情。伊琳实现经济独立的道路受到了司徒金的阻力,但她一直在不断努力。因想替死在美国却没有儿子的父亲报仇,她以杰克“契纸妻子”和司徒金的情妇的身份来到美国。她积极交朋友,甘做“屠夫”,之后又开始担任杂货铺老板娘,将店铺整理得井井有条,让顾客赞叹不已。由于“权力关系总是直接控制身体,干预它……训练它,强迫它完成某些任务”,她意识到只有打破身体控制才能谋求经济独立。她主动与杰克发生性关系,实现身体自由,又以工作摆脱经济控制、无偿照顾维达等方式,在唐人街内得以实现身份认同。维达从小就养成了独立的人格,她“去了城市大学,平时也在机场做兼职工作”,此后她很快就被美国航空公司录用为正式员工。经历广东台山的寻根之旅后,维达回到美国,辞去航空公司的体面工作,搬到唐人街移民局处理华人事务。维达放弃高薪工作,在狭小的唐人街拿着微薄收入的事实说明她超越了乔伊斯和伊琳以经济独立谋求身份及人格独立的实践,试图实现对个人社会价值的认知。

二、个人思维空间内女性性别意识的建构

遵循封建社会伦理观的唐人街文化成为唐人街权力体制中的象征性隐喻,被用来展示唐人街权力空间中的控制机制——女性的价值被无限地贬低。路易认为,女性是祸水,“女人啊!她们可以用一个笑容毁掉你”。杰克也是一个传统的中国男人:“我是个要工作的人,我受不了脾气极端的女人。”华裔女性的身份和权利在唐人街受到了男性的压迫。索亚认为,只有建立第二空间才能夺回自由身份和权利。他指出,第二空间类似于“空间的再现”,侧重于主观性、想象性、精神性,这种空间相当于意识空间。和封闭的唐人街相比,“最纯粹的第二空间形式是全然观念性的,它从构想的或想象的地理获得概念,并将这些观念投射到现实世界中去”。乔伊斯、伊琳和维达试图建立第二空间反抗“女性之为女性,是由于缺乏某些品质”的社会偏见,打破长期以来男性定义女性的传统,由女性掌控个人性别,实现女性的意识建构。

伊琳的性别意识建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权力到处都是……遍布整个空间”,伊琳只能服从司徒金,听从他的安排。她的性别意识的发展始于她打破身体属于司徒金的“契约”,将身体自由地交给杰克。她认为“漂不漂亮不能决定女孩的未来,就好像是男孩也不一定是好事”。照顾维达的同时,伊琳也向她输入正确的性别观和价值观。最后,伊琳终于不再服从“契纸妻子”和情妇的身份,和自己挚爱的男性有了爱的结晶。乔伊斯一直坚信男女平等,爱情自由,不因怀孕要求杰克负责,拒绝杰克成立家庭的愿望。伊里加蕾指出,“女性在父权社会承担的主要社会角色皆因女性身体在男性想象世界中具有的商品价值而得以确立”。乔伊斯否认由男性决定女性的身体,明确表达自主掌控身体的决心。她认为男性应当遵守“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一个男人不能有两个老婆,这是违法的”。安葬好母亲之后,她义无反顾地和爱人离开唐人街去到更加广阔的空间追求自我价值。维达则是在男权社会中坚定自我,努力转换男强女弱的社会观念。因为男权社会下的女性气质(feminity)“是男性再现系统强加于女人的一个形象、一种价值……女性在扮演女性气质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她和高半个头的男生对峙,最后男孩只能还扑克牌给她,杰克很吃惊:“我女儿面对逆境时会像鲨鱼一样张口咬人,她遇事先龇牙。”她不因华裔女性的边缘身份屈服霸权的淫威。大学时期,她就走出唐人街,去美国航空公司兼职。机场是一个庞杂的空间,里面的人有不同的种族、性别、阶级及价值观。维达在这个复杂的空间内,处理事务得心应手。她深知杰克因残疾和失业心里难受,一直默默鼓励他,也对父亲失去美国国籍耿耿于怀。她听从乔伊斯的建议,主动给杰克安排重新取回美国身份的机会,并时刻监督他。最后,维达帮他选择了“杰克·满·司徒”这个伴随他半生的名字,帮助杰克作为美国公民继续生活在美国。她认为女性是独立的,拒绝没有爱情的婚姻。她对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女性的能力不如男性、女性必须生养孩子等偏见嗤之以鼻。福柯指出,“‘征服是反霸权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步,要建立自己的主体性就必须摆脱从属于屈服的状态”。性别意识建立完备后的维达走上了彻底反抗男性霸权征服的道路。

三、自主创造女性的第三空间

逻各斯中心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总有一个他者存在主体的对立面,女性的他者地位由此而来。尼采(Nietzsche)之后的学者如德里达(Derrida),主张解构二元对立的极端哲学,认为这类二元对立帮助统治者或主体将权柄化为真理,将人异化为奴性。索亚则认为应该绕过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主张寻找被忽略的中间地带。他最先在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中发现有关中间地带的论述,列斐伏尔认为总有一种“他者”,世界上存在第三种选择。索亚发展了列斐伏尔的三元辩证法和“他者”哲学,结合性别、种族、阶级等边缘因素,提出了有利于女性、黑人等其他被边缘化的个体或群体去边缘化的空间哲学——第三空间。他指出,“第三空间弥合了‘第一空间的客观性与‘第二空间的主观性,超越了前两种空间,呈现出多元化与开放性”。在第三空间的理论框架下,索亚拓展了“他者化—第三化”理论,认为实现“他者化—第三化”首先应当坚持边缘立场,其次应当注重解构和重构,打破定位空间。维达从小在美国长大,和白人学生一起读书,对美国十分熟悉;但虽然住在美国,她的肤色和外貌,看起来并不像美国人,因此她是中心的也是边缘的,这样的地位可以让“既深入到事物的核心又显然处于边缘,这样更便于纵览全局,便于接受来自各种可能渠道的新观念,而不至于有所遗漏”。

维达刚开始步入社会就面对着中心和边缘选择的难题。她回到广东台山,探望、了解父亲的家人和过去,并找到了真正的归属——边缘。辞去空姐的工作后,她到唐人街移民局处理华人事务,以此直接承认自己的边缘身份。蓓尔认为“边缘是反抗的空间,是积蓄创造性和力量的地方,一个重新发现自我的包容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维达审视、解构自己,认识到只有创造第三空间才能实现身体自由。福柯指出,“整个身体史就是被压抑、被宰制、被规训、被糟蹋的历史。人体是被操纵、被塑造、被规训的”,即女性的身体解放是一切的前提。做结扎手术前,维达要求伊琳签字,伊琳认为这个决定唐突且鲁莽。但男性因生理需要让女性怀孕,却又因无能而将孩子卖掉的事实,让维达意识到女性只是男性性冲动的对象。维达通过结扎输卵管使自己的性别模糊化,创造了身体的第三空间。对她而言,“这个空间是为了斗争、自由与解放而选择的空间”,她可以“跨越各种界限,背叛性别的二元划分,以及其他所有不公正的他者化范畴,以此获得一种特殊的中心地位和永久的全局”。对女性群体来说,“在这样一个充满政治色彩的空间中,人们可以描绘并实现崭新的、另一种形式的‘公民身份”,同时“利用差异建构新的斗争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建立一个彼此联系、互不排斥的反抗社会”。唐人街内其他反抗男性霸权的女性在此空间内可以一同联合起来,反抗唐人街男性的干扰,彼此深入交流;第三空間也将为她们建构自己的差异文化、实现自己的身份机制和权力机制,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四、结语

乔伊斯和伊琳成为职业女性,树立性别平等意识,找到自己的挚爱以实现自我价值,在索亚的空间理论中属于早期空间女权主义的一种选择方式;作为乔伊斯和伊琳的后代,具有后现代主义意识的维达开辟了第三空间,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种第三空间也可以说是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提出的“性别消解”,它重视解构和重构,从而模糊性别的界限。司徒金原配、乔伊斯、伊琳和维达的成长,体现了女性在唐人街内失声,进而逐步实现经济独立、在个人意识空间内实现性别平等,最后创造第三空间实现身体自由并主动发声的过程,为其他受限于唐人街的女性走出男性霸权的藩篱,实现个人价值和人身独立提供了范本,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Pehkoranta,Anna. Displaced Desires:The Dislocated Self and Melancholic Desire in Chuang Huas Crossings and Fae Myenne Ngs Steer toward Rock[J].American Studies (Heidelberg),2015(1).

[2] 蘇晖.华裔美国文学中华人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的嬗变——以《望岩》和《莫娜在希望之乡》为例[J].外国文学研究,2016 (6).

[3] 尹晓煌.美国华裔文学史[M].徐颖果主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6.

[4]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缨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5] Ng,Fae Myenne. Steer Toward Rock[M].New York:Hyperion,2008.

[6] 陈靓.性别权力机制中的身体表征——《大地》的身体政治研究[J].复旦大学语言文学论丛,2009 (2).

[7] 爱德华·索亚.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的地方的旅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8] Woolf,Virginia. A Room of Ones Own[M].Penguin Books. Ltd,2004.

[9]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10] Irigaray,Luce. This Sex Which Is Not One. Trans. Catherine Porter and Carolyn Burke[M].New York:Cornell Up,1985.

[11] Hooks,Bell. Yearning: Race,Gender,and Cultural Politics[M].Boston:South End Press,1990.

[12] Hooks,Bell. Feminist Theory. From Margin To Center [M]. Boston:South End Press,1984.

作 者: 江颖,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编 辑:赵斌 E-mail:mzxszb@126.com

猜你喜欢

第三空间索亚爱德华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描绘孤独的画家——爱德华·霍普 上
描绘孤独的画家——爱德华·霍普 下
一只小海狗的使命
从空间批评的角度看《偶遇者》的文化意义
童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