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

2021-06-30吴佩君王艳红

海峡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人际常态比例

吴佩君 王艳红

(1.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福建 泉州 362200;2.仰恩大学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福建 泉州 3620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不仅威胁个体的身体健康,也威胁个体的心理健康[1]。高中生在面对疫情的局部反弹及不确定性时,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负性情绪[2],若高中生的负面情绪没得到及时纾解,可能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研,有助于针对性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 疫情前后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为更好地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 2019年11月和2021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福建省泉州市某中学的765名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两次测评均采用具有较高信效度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检测》量表,受试者心理健康总均分的评定标准与因子评定标准一致。调查结果显示,疫情前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765名高中生的各因子平均分和总均分都在2分左右,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相比疫情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变化。

1.1 高中生的焦虑水平变化

轻度焦虑的高中生比例由17%上升到19.5%,中度焦虑的高中生比例由5.8%上升到7.1%,重度焦虑的高中生比例由1.7%上升到2.6%。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学生疫情前后的焦虑得分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学生在两阶段得分的均值分别为2.02±0.91、2.24±0.95,t值为-3.37,P<0.05,差异显著。

1.2 学习压力水平变化

轻度学习压力的高中生比例由20.3%上升到20.5%,中度学习压力的高中生比例由9.0%上升到9.5%,重度学习压力的高中生比例由3.1%下降到2.2%。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学生疫情前后的学习压力得分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学生在两阶段得分的均值分别为2.21±0.91、2.36±0.85,t值为-2.31,P<0.05,差异显著。

1.3 适应不良水平变化

轻度适应不良的高中生比例由17.4%上升到18.4%,重度适应不良的高中生比例由0上升到0.2%。学生疫情前后的适应不良得分均值分别为1.92±0.71、1.95±0.63,t值为-0.75,P>0.05,差异显著。

1.4 情绪不平衡水平变化

轻度情绪不平衡的高中生比例由20.9%上升到22.1%,中重度情绪不平衡的高中生比例略有下降。学生疫情前后的适应不良得分均值分别为1.92±0.62、2.03±0.61,t值为-2.4,P<0.05,差异显著。

1.5 人际关系紧张水平变化

轻度人际关系紧张的高中生比例由15.0%上升到18.2%,中度人际关系紧张的高中生比例由5.3%下降至4.1%,重度人际关系紧张的高中生比例由0上升至0.5%。学生疫情前后的人际关系得分均值分别为1.89±0.72、2.01±0.78,t值为-2.29,P<0.05,差异显著。

2 造成高中生疫情前后心理健康水平变化的原因分析

基于疫情前后的调查结果对比,以及对部分高中生的跟踪访谈,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2.1 疫情不确定性导致考试与升学的焦虑与压力

高中学习任务较重,学习节奏紧凑,疫情期间的居家学习效率较低,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考试成绩明显下降。2021年年初,国内部分地区出现局部聚集性疫情,部分学生担心会再次因疫情居家学习,特别是高三学生担忧疫情对高考产生影响,导致焦虑水平上升。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安全感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因此疫情对部分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带来较大影响[3]。访谈中发现,学习焦虑水平较高的高三学生通常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不允许自己去从事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在学校学习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与自己期待相一致的学习状态,但是居家学习无法达到预期状态。因此,疫情焦虑和学习焦虑导致部分高三学生的焦虑水平明显上升,常感到紧张不安。

2.2 严格的校园管理导致少数学生出现适应不良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校园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少数学生对严格的校园管理适应不良,焦虑水平上升,情绪波动较大。根据受访学生反馈,一方面,由于严格的校门管控,学生在校时间较长,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反应的现象较平时增多。另一方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家长和生活物资的进校管理严格,少数住宿生没能很好地处理亲子的联结与分离,易出现情绪波动。

2.3 学生与家长的焦虑导致人际矛盾增加

相比疫情前,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的高中生更易出现人际矛盾。首先,少数学生在焦虑、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下,人际敏感度会有所上升,因此更容易出现人际矛盾;其次,根据受访学生反馈,由于在疫情防控应急阶段,学生没有很好地平衡学习任务与休闲娱乐,家长担心再次出现类似状况,因此加强对学生使用电子产品情况的监督。学生则认为从学校返家后,可以使用电子产品进行休闲娱乐。亲子观念的不一致导致矛盾冲突有所增加;最后,个别学生的认知偏差和人际沟通技能欠缺,无法使他们走出当下的困境。

3 应对学生心理健康新变化的措施

高中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心理变化仍需关注,消极情绪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降低学习兴趣和效果,同时阻碍其人际互动[4]。为帮助学生管理情绪,提升学习效果,增进亲子沟通,积极应对疫情,需持续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1 建立动态“一生一档”心理档案,积极防范

建立动态“一生一档”心理档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阶段测评。全面了解每位学生各阶段的身心健康状况、成长经历和家庭情况,强化心理疏导工作,做到家校精准沟通,积极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

3.2 增强高中生对疫情防控的信心,提升掌控感

针对少数学生担心疫情对学习和高考产生影响,及时向学生传递当前疫情防控成效和疫苗接种情况,加强对疫情影响程度的科学研判,增进学生对战胜疫情的信心,提升掌控感,减弱因不可控带来的消极情绪。

3.3 持续推进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亲子关系

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建立以家长为主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家长树立心理健康理念,让家长意识到心理健康状况对子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开设家庭教育活动,引导家长了解子女,关注子女的心理需求,掌握与青少年沟通的策略和技巧,当意见不一致时,加强沟通,在关心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设定明确和适当的协商限制[1]。

3.4 加强校园生活的适应性指导,适应校园生活

通过讲座、主题班会、团体辅导等活动,从适应力、学习方法、心态调整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适应性指导,引导学生积极调适心态,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

3.5 关注学生的人际关系,创造沟通氛围

高中生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非常在意同学的接纳度和评价。由于高中生的学习节奏紧凑,缺少建立人际关系的环境和时间,容易滋生心理问题。建议通过开展集体文体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倾听,促进学生人际融合,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提高抗压抗挫能力。鉴于较突出的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班主任须对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有详细、深入的了解,心理老师组织开展人际沟通团体辅导,帮助学生化解宿舍人际冲突。

猜你喜欢

人际常态比例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人体比例知多少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组成比例三法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以德树人 推进学雷锋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