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及其交互效应分析*

2021-06-30罗丹阳刘信东柳华唐卉王福庆

西部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血糖入院神经功能

罗丹阳 刘信东 柳华 唐卉 王福庆

(1.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成都 610031;2.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四川 成都610051)

脑卒中居我国城乡居民死亡原因首位[1],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约占所有卒中的80%[2]。部分IS患者发病后症状体征趋于恶化,称之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3]。急性IS期间END尽管缺乏统一定义,但在临床上很常见,发生率可达40%[4]。END与卒中后结局不良密切相关[5],增加了患者死亡率[6]。END的危险因素众多[3,7],因此研究END预测因素,加以有效防控极其重要。大多数研究都在探讨END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关各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报道甚少,本研究将分析END传统危险因素,并探讨其交互效应对急性IS期间END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IS患者。纳入标准:① IS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② 发病48小时内入院。③ 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有明确原因的继发性脑梗死患者。②合并其它严重疾病的患者。③住院不满7天出院者。④接受静脉溶栓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以及出血转化的患者。本研究获得了医院的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所有患者或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资料收集与评估 入院24小时内,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包括:① 人口学特征。②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病史、心房颤动病史、冠心病病史、卒中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等。③ 实验室指标:入院空腹血糖、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液生化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hsCRP),半胱氨酸(Cyteine,CYS)等。

1.2.2 部分研究指标定义 ①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② END定义为入院一周NIHSS评分中运动功能项增加至少1分或总分增加至少2分[8]。③ 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定义为血浆Hcy>10μmol/L[9]。④ 高危CRP定义hsCRP>3.0 mg/L[10]。⑤ 高尿酸定义为不分性别,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420μmol/L[11]。⑥ 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较重定义为NIHSS>5,表示非轻型卒中[12]。⑦ 入院高血糖参照1998年WHO标准:空腹>7.0mmol/L,随机>11.1mmol/L。⑧ 入院高血压根据1999年WHO高血压标准:即收缩压 ≥ 140mmHg和(或)舒张压 ≥ 90mmHg。⑨ 吸烟史定义为平均每日吸烟1支以上,时间大于一年、饮酒史定义为平均每周饮白酒至少一次,时间大于一年)[13]。⑩ 血脂异常诊断依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超重定义为BMI≥24 kg/m2。

2 结果

2.1 基本特征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END组163例,非END组382例,其中男性327例,女性218例,两组间性别未见显著差异。与非END组相比,END组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比例更高(P=0.030),见表1。

表1 两组间的基本特征分析[n,n(×10-2)]Table 1 Analysis of basic featu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临床特征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发现,END组的hsCRP、HHCY、NIHSS>5、入院空腹高血糖、WBC异常、饮酒史、糖尿病史、年龄≥65岁的患者比例大于非END组,且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间的临床特征分析[n,n(×10-2)]Table 2 Analysis of clinical featu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

2.3 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协变量后,NIHSS>5(OR=1.809 95%CI=1.202~2.722,P=0.004)、入院高血糖(OR=2.315,95%CI=1.458~3.677,P=0.000)、HHCY(OR=2.307,95%CI=1.290~4.124,P=0.005)是IS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的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END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2.4 END传统危险因素的交互分析 我们将END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因素与545条样本记录资料导入MDR软件,做了1-5阶不同交互情况下的模型。结果显示,三阶交互模型饮酒,入院高血糖和NIHSS>5具有最好的平均检验准确度和交叉验证一致性(Testing BA:0.6006,CVC:8/10),因此选择此模型作为最佳模型,但此模型没有统计学意义(P=0.1636),见表4。

表4 END传统危险因素基于1-5阶交互作用分析Table 4 END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are based on order 1-5 interaction analysis

3 讨论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也称为“卒中进展”,是指IS发生后7天内虽经临床治疗但是神经功能损伤仍然呈进行性或阶梯性加重,大约5%~40%的急性IS患者会发生[14-17]。END是由IS本身机制的作用引起的,常导致缺血半暗带向不可逆性损伤转化,增加了残疾和死亡的风险,是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难点。因此,预防和减少END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中国人群中,住院IS患者7天内END发病率为20.18~42.5%[18-21]。本研究显示,急性IS入院7天内END发生率为29.9%,与上述研究类似。END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研究认为可分为血流动力学因素和非血流动力学因素两大类[22]。非血流动力学因素包括:感染、颅内压增高、出血转化和代谢失调,可导致缺血性损伤扩展随后神经功能恶化。血流动力学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动脉闭塞、血栓进展等。探讨END的危险因素,发现END的预测指标,早期诊断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阻止卒中进展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发现,入院NIHSS评分>5、入院高血糖和HHCY是急性IS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患者脑卒中发作的早期对上述因素进行及时干预和控制,有利于防止END的发生。

NIHSS评分量表是包括意识水平、上下肢运动、共济运动、言语、感觉等11项评定内容的量表,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评定。本研究结果显示,END组NIHSS>5的患者比例高于非EN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NIHSS评分代表了IS的程度,高评分意味着患者脑梗死或水肿面积大,病情程度重,继发的多种并发症及氧自由基释放可能是患者发生END的重要原因[21],并且卒中严重程度与END发生率成正比[23]。因此,及早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情况,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患者病情恶化率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中,END组患者入院高血糖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据研究,高血糖是IS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且影响卒中预后,持续高血糖和神经功能恶化相关[23]。有研究显示[24],脑卒中急性期高血糖与神经功能损伤相关联,急性期严格控制血糖可显著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高血糖可促进氧化,导致脑组织产生过多氧自由基,抑制内皮细胞合成,引起血管壁损害,这种微血管病变可影响侧枝循环,使得患者对血压变动更敏感,由此加重低灌注风险。高血糖会加重脑细胞线粒体膜损害,破坏血脑屏障影响电解质平衡,加重脑细胞损伤,另外,高血糖也具有血栓前效应,可能促使血栓扩展。这些改变最终导致了END的发生,一些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25-26]。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也证实入院高血糖是急性IS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是防止END发生的重要措施。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的非必需氨基酸,研究显示,HCY参与血管内皮损伤后修复、血管平滑肌增殖过程,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有关,而HHCY血症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27],与IS的发病密切相关。研究也发现,降低25%HCY水平可使卒中风险减低19%。降低HCY卒中患者预后更好[28]。有研究证实[29],进展性卒中患者HCY水平高于稳定性卒中患者,并且病情越重,HCY水平越高。另外,也有研究报道,HHCY也是预测END的独立危险因素[12],一项meta分析显示,HCY与人群END风险密切相关[30]。本研究中两组患者中HHCY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经Logistic回归分析,HHCY是急性IS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上述研究报道结果一致。因此,早期发现HHCY并及时纠正可有效阻止病情恶化并且改善预后。

本研究将END传统常见危险因素还进行了交互作用分析,发现NIHSS评分>5、入院高血糖和饮酒3个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3者之间的交互效应可能与END风险有关,尽管随后的验证分析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可推测,END的发病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较少,可能出现选择偏移,后续还需要我们进行多地区多中心研究,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分析END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总之,对急性IS患者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对降低患者END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 结论

入院NIHSS>5、入院高血糖和HHCY是急性IS发生END的危险因素,传统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可能是END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及时发现并针对END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对降低卒中后不良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高血糖入院神经功能
应激性高血糖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应激性高血糖及急慢性血糖比值对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质量的影响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基于DRGs的云南某医院COPD患者重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如何治疗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