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产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山东省高校的实践

2021-06-29陈惠宁王长涛高级会计师尹琪越

商业会计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资产指标

陈惠宁 王长涛(高级会计师) 尹琪越

(1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青岛 266590 2山东职业学院财务审计处 山东济南 250104 3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青岛 266590)

高校资产是指学校占有和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主要用于高等教育事业(教学和科研)发展的资金、实物或无形的可以计量的经济资源的总和,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近年来,山东省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截至目前,仅“双一流”建设奖补资金一项,省级财政已累计投入了35亿元,高校资产规模迅猛增长。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教育厅先后针对资产配置、资产使用及收益、资产处置、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等制定实施了与资产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及工作规程,对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高校资产监管,促进资产科学配置、有效利用,有效发挥政府对高校教育规模、结构和效益的良性发展引导作用,亟需构建高校资产配置效率的评价体系,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

一、高校资产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系统性和关联性

评价指标的设置与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方法具有直接相关性,应确保所设置的指标能对高校资产配置效率进行系统有效和综合全面地反映。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基于高校集教学、科研、管理和经济活动于一体的特点,评价指标的设置要注重与高校相关职能部门评价职能、评价主体使用资产的投入产出以及财政部门财政预算绩效目标的关联性。

(二)典型性和可靠性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设计要兼顾高校之间、院系之间的共性与特性,在避繁从简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尽可能准确反映出高校资产管理的综合特征,既要避免指标间的相互重叠,又要避免指标信息的遗漏;既要保证评价方法的简明易懂,又要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三)可测性和可比性

评价指标的设置要充分考虑指标的可测性和可比性,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优化高校资产配置政策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的,指标选取的量度和方法必须统一。指标数据要便于收集或核算,选择指标时要充分考虑能否进行量化处理,能否在量化后的指标数据中获取充足信息;不可量化的指标,能否用定性的描述进行指标数据获取,以便于后续的比较和分析。

二、高校资产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对资产配置效率进行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这种方式,实现学校资产配置的进一步优化,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借鉴社会评价通常采用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参数评价与经验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高校资产配置和评价对象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绝对量与增量相结合、正向加分激励与反向减分约束相结合的资产配置效率评价方式,并从资产基础管理、资产运行效益、资产使用奖惩激励等三方面,构建了高校资产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的分类与分层

高校作为以教学科研为主的单位,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重大发展需求、引领社会发展。高校评价指标要根据学校各二级单位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任务、学科的不同实行分类设计,增强评价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在设计评价指标时既要反映单位基础的资产管理效率和水平,又要突出反映单位使用学校投入资产的产出情况。学校各二级单位评价得分=a×50%+b×50%+c,其中,a为资产基础管理得分,满分100分,主要为管理体制机制、日常业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基础工作;b为资产运行效益得分,以(产出/投入)比值最大的单位为100分,其他单位按比值大小依次确定得分;c为奖惩得分,满分20分,主要为资产管理改革创新、资产管理工作量、捐赠资产量、科研经费购置资产量等。

(二)指标内涵及赋值标准

1.资产基础管理指标。资产基础管理工作可分解为管理体制机制、日常业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三个方面,通过对单位资产管理组织领导、人员配备、制度规范、资产管理各环节、信息化水平等方面的评价,能有效反映单位资产管理能力和资产运行环境,该部分指标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其中,管理体制机制主要考虑单位是否建立相应健全、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体制机制,从组织领导、人员配备、制度建设3个二级指标考虑,下设6个三级指标;日常业务管理从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购置、使用、处置情况3个方面进行分析,下设14个三级指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的关键抓手,是促进资产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手段,对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可以反映出一个单位的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下设4个三级指标,具体见表1。

表1 资产基础管理评价指标构成

2.资产运行效益指标。资产运行效益指标是单位资产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是反映单位使用及占有学校资产效率的指标。通过该指标,可以了解学校各二级单位使用、处置学校资产的效率和效益,即学校对各单位的资产投入和单位的产出情况,从占有量、产出量两个方面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其中,占有量主要通过单位使用教学科研设备情况和学校公用房屋情况来反映,下设4个三级指标;产出量主要通过单位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情况来反映,下设4个三级指标,具体见表2。

表2 资产运行效益评价指标构成

3.奖惩指标。为突出学校资产配置的绩效导向,发挥政策引导、评价激励作用,设置奖励指标和“一票否决”指标。其中,奖励指标包括资产管理创新研究、资产管理工作量、科研经费购置资产量3项,目的就是鼓励单位注重理论研究,积极参与试验仪器设备自制改造、技术转化等创新实践项目;通过评价资产管理人员工作量调动工作积极性;鼓励单位教职工利用自己的科研经费购置资产,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一票否决”指标包括擅自处置学校资产;擅自出租、出借学校场馆、场地、教室、宿舍等房屋土地类资产;发生资产损坏、丢失、火灾等安全责任事故,造成资产重大损失的;使用办公用房超标等,对有上列行为之一的单位直接评价不合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具体见下页表3。

表3 奖惩评价指标构成

三、高校资产配置效率评价体系应用——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

2020年1月1日,山东科技大学印发《山东科技大学教学科研单位考核暂行办法》(山科大党发[2020]1号),对学校各教学科研单位进行考核,其中,对各单位资产使用管理情况的评分占总考核分值的2%。在对各单位资产使用管理情况进行评价赋分方面,借鉴了本文的资产配置效率评价体系。

(一)资产占有量评价

教学科研单位资产占有量由两大部分构成,分别是教学科研设备占有量和房屋占有量,这两部分的赋值分别为30分和70分,即所占比重分别为30%和70%,如此赋值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房屋占有量与教学科研设备占有量相比,对产出量有更大的影响,而是因为近几年学校各二级学院单位的教学科研用房比较紧张,所以我们通过提高房屋占有量在单位资产占有量中的比重,来达到通过衡量资产使用效率调配房屋资产的目的。所以,在推广应用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科研设备和房屋在占有量中的比重。

教学科研单位资产占有量评价得分=(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20)÷生均教学科研设备最高值+(教学科研设备新增值×10)÷教学科研设备新增最高值+(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40)÷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最大面积+(生均实验室面积×30)÷生均实验室最大面积。按照上述教学科研单位资产占有量评价得分公式,学校自动化学院的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最高,因此按照最高值赋最高分的原则,自动化学院的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评价得分为20分,测绘学院的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评价得分=(测绘学院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20)÷自动化学院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14.54(分)。同理,可以依次得到测绘学院的教学科研设备新增值、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实验室面积的评价得分,分别为6.27分、29.03分、17.83分,测绘学院的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教学科研设备新增值、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实验室面积的评价得分相加,即得测绘学院的资产占有量评价得分为67.67分。按照上述计算公式和方法,我们可以得到学校所有教学科研单位的资产占有量评价得分,并根据其得分情况,准确地掌握各单位资产占有量情况以及学校资产在教学科研单位中的分配情况。

(二)资产产出量评价

教学科研单位产出量评价指标由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及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情况等一级指标;专业建设、课程资源、教师教学发展及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运行管理与质量监控、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科研论著、科研获奖和成果、科研平台、社会服务等二级指标构成,具体见表4。

表4 教学科研单位资产产出量评价指标构成

教学科研单位资产产出量评价得分=本科教学评价得分×0.4+研究生培养及学科建设得分×0.3+科学研究得分×0.3。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制定详细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以便于责任部门根据内容标准进行赋分。以测绘学院为例,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及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三部分产出量的得分为36.58分、28.79分、26.51分,三部分得分之和即为资产产出量评价得分91.89分。

(三)资产配置效率评价

教学科研单位资产配置效率评分=a×50%+b×50%+c,其中,a为基础管理工作得分,由资产处根据各教学科研单位提供材料和实际情况赋分;b为资产运行效益得分,由资产处、教务处、研究生工作部、学科办、科技处、社科处根据考核内容和标准分别赋分,以此确定各单位的资产占有量和产出量,(产出/占有)比值最大的学院为100分,其他单位按照比值大小依次确定得分;c为奖惩得分,由资产处根据各单位提供的支撑材料和实际情况赋分。以测绘学院为例,根据赋分和计算情况,测绘学院的基础管理工作得分为100分,即a=100。资产占有量评价得分为67.67分,资产产出量评价得分91.89分,其产出比为1.36,换算成百分制为83.54分,即b=83.54。奖惩得分为13.85分,即c=13.85。合计分为a×50%+b×50%+c=105.62(分)。

按照上述方法将所有教学科研单位的资产配置效率评分计算出后,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各学院资产配置效率的情况。该结果可以作为学校核定各单位本年度绩效奖励,下一年度新增预算的重要依据,也可为学校层面制定科学决策、优化资产配置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和导向。

四、提高资产配置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深入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融合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与政府采购相衔接,既是高校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资产配置效率的重要举措。高校等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构建资产配置标准体系、规范资产预算编制流程、推动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化等措施,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其中,资产配置应当坚持保障需要、节俭适用、节能环保和从严控制等原则,资产配置的标准应当明确资产的数量、价格、性能以及最低使用年限等。山东省财政厅近两年先后制定了《山东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通用资产配置标准》《山东省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下发了《关于2021年省级行政事业单位通用资产配置预算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关于2021年省级政府采购和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编制及执行的通知》,健全了预算标准体系和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优化了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提升了政府采购绩效,进一步规范了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从运行效果来看,这无疑是深入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有效措施。

(二)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

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绩效管理,可以为资产配置的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资产配置,对资产使用效率低且绩效差的单位可以减少其增量配置甚至存量配置,而对于绩效好的单位则可以优先配置其所需资产。高校等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绩效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时,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和调整指标体系,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相结合,坚持分类评价与综合评价、日常评价与年度评价相结合,通过构建并不断完善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科学规范、客观公正、合理可行的评价方法,真实全面地反映和评价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绩效,并在评价中不断总结经验、查缺补漏、完善体系。为加强山东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山东省财政厅发布了《山东省省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暂行办法》,采取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资产管理重点领域和日常管理,围绕预算配置、存量资产盘活、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科学设计评价指标,迈出了建立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资产管理绩效机制的重要一步。

(三)推动建立资产调剂使用和共享共用机制

财政部门要创造条件,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不同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资产共享共用和调剂机制,各部门要努力推动所属单位之间资产的共享共用和统一调配,实现对长期闲置或使用效率低下资产的跨管理层级、跨行业和部门之间的调剂使用功能,从而促进各类重大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设备在行业间和部门间共享共用,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为加大省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盘活力度,提高资产配置和使用效率,2020年11月,山东省印发《山东省省级政府公务仓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了资产统筹调配以及共享共用机制,加大了存量资产整合力度,有效避免了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初步实现了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集约高效。

实践和创新是未来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发展的主动力,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亦无止境。在我国各项事业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下,创新推广高校资产配置效率评价体系,不断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是保障高等教育和公共事业有序发展的战略任务和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资产指标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中小学教师为什么不热衷科研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小学教师胜任力及其提升策略研究
论职校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