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竞争对企业产业扶贫行为的影响
——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2021-06-29林羽石恒贵副教授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重庆400067

商业会计 2021年11期
关键词:责任国有企业影响

林羽 石恒贵(副教授)(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重庆 400067)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产业扶贫作为我国重要的扶贫方式,区别于以往“输血式”扶贫,具有“直接造血”的特性,可以有效阻止贫困人口返贫,在“五个一批”脱贫措施中居于首位。

我国学者从本世纪初就开始研究产业扶贫,近几年关于产业扶贫的研究不断深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产业扶贫模式及扶贫机制的创新。现有的被广泛接受的产业扶贫模式主要有基层组织带动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合作社带动模式三类。但基于产业扶贫在实践中出现的众多问题及其导致的“政府动员——失败——再动员”困境[1],有学者开始探究产业扶贫新模式。许汉泽和徐明强(2020)针对上述困境,通过对H县“国家主导+贫困农户自主联合体”相结合的扶贫模式与农政发展模式的研究,对贫困地区产业该怎样对接市场这一问题进行解答[2]。郎亮明等(2020)研究了为贫困地区提供科技支撑的“西农模式”,分析其工作机制,实证检验了科技扶贫模式的减贫效果,为我国推动科技扶贫模式提供借鉴[3]。第二,产业扶贫的影响因素。童洪志(2020)研究了政府扶贫工具对产业扶贫效果的影响,发现政府补贴、培训和贷款失信惩戒三种措施的合理组合能够更有效地激励农户生产[4]。东梅等(2020)实证研究了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产业扶贫,发现公共财政支出的减少和耕地面积的增加会正向影响扶贫效果[5]。修兴高(2018)通过对福建省产业扶贫模式的研究发现,扶贫干部能力、自然环境、行业特征、扶贫政策会影响扶贫的效果,而贫困户特征并非重要因素[6]。第三,企业产业扶贫的经济后果。张玉明和邢超(2019)发现企业产业扶贫行为能够提高财务绩效,该结论不受产权性质的影响,但会受市场化程度和管理层权力集中度的影响[7]。

本文认为,现有关于产业扶贫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特定片区或省域,可推广性有所欠缺。二是产业扶贫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部分,是参与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但鲜有研究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研究产业扶贫行为的影响因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市场,作为企业活动的产业扶贫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市场竞争的反应。那么,市场竞争对企业产业扶贫行为有什么影响?

由于产业扶贫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相应的资源,所以制造业企业更符合实施产业扶贫的条件。本文根据2016—2019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产业扶贫的投入金额,检验了市场竞争对企业产业扶贫行为的影响,丰富了精准扶贫领域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市场竞争这一外部因素显著影响了企业的产业扶贫行为,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越愿意履行产业扶贫社会责任,且这种影响仅在非国有企业中显著。同时,本文进一步考察了市场竞争对企业扶贫行为的影响在行业和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企业产业扶贫的效果,希望对如何推动企业参与产业扶贫提供参考。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市场竞争与企业扶贫社会责任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扶贫社会责任的研究重点从“什么是扶贫社会责任”“是否需要扶贫社会责任”“承担什么样的扶贫社会责任”发展到“怎样驱使企业承担扶贫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是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资源约束共同作用的结果,现有文献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研究了影响企业实施扶贫社会责任的因素。在内部影响因素方面,杜世风等(2019)发现企业规模越大、业绩越好、为国有企业,越容易承担扶贫社会责任[8]。任长秋和王钊(2020)基于注意力视角实证发现,领导者年龄较大、企业业务较为多元、董事长和总经理为同一人时,企业越容易承担扶贫社会责任[9]。较少有文献探讨影响企业承担扶贫社会责任的外部因素。黄珺等(2020)发现媒体关注正向影响企业扶贫社会责任,且该影响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10]。杨义东和程宏伟(2020)研究发现政治资源会促使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进一步研究发现,行业中的平均企业扶贫社会责任水平会正向作用于上述关系[11]。市场竞争环境也是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会使企业在决策中更加慎重,所以企业履行扶贫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市场竞争环境的反应。那么,市场竞争会对企业扶贫社会责任产生什么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市场竞争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方面研究较为丰富,但并没有得出一致结论。

一种观点认为,履行扶贫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获得所需要的优质资源,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会促使企业增加社会责任投入。根据资源依赖理论(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企业无法创造其发展所需的全部资源,所以企业需要与外部建立良好的关系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减少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而在我国脱贫攻坚的背景下,企业履行扶贫社会责任显然比履行传统的社会责任更受关注,为企业取得所需的优质资源提供了良好机会。根据以往研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使企业获得人力资源、消费者青睐等市场资源、政府补助等制度资源以及能够降低融资约束的投资者资源,从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所以在市场竞争变得激烈时,随着生存压力变大,企业为了保持或加大竞争优势,会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来获取必要的资源。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消耗企业的关键资源,从而影响企业获利,企业会减少社会责任投入[12]。根据冗余资源理论(Slack Resources Theory),在企业拥有的可支配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决策者会更加关注短期财务绩效,从而减少社会责任投入。激烈的市场竞争意味着在同一行业中存在大量企业销售同质产品,企业将会受到更多来自竞争对手的挑战,导致其破产风险增加、盈利空间被大大压缩。有研究发现,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时,企业会减少社会责任的支出[13]。一方面是因为银行等利益相关者在盈利减少时对企业的偿债能力持消极态度,加剧了企业的融资约束,企业拥有的可支配资源减少,社会责任支出也相应减少。另一方面,管理者出于风险规避动机,也会减少对于社会责任的投入。在市场竞争激烈时,企业更加关注如何生存下去,所以企业为了维持经济效益和满足生产经营需要,更容易产生短期行为,可能会将有限的企业资源投入到可以快速产生收益的项目中去,以应对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导致企业忽视了社会责任的履行。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a: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越愿意履行产业扶贫社会责任。

假设1b: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越不愿意履行产业扶贫社会责任。

(二)产权性质对市场竞争与企业扶贫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政府掌握着大量重要的资源,对市场主体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使得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经营环境、企业目标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国有企业在得到更多政府支持的同时[14],也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贾雨佳(2018)发现国有企业会更加积极地落实扶贫社会责任[15],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对国有企业扶贫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小。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在决定是否履行扶贫社会责任时更加灵活,然而在政府干预较强的制度环境中,非国有企业获得的政府资源相对较少,往往会通过承担政府主导的社会责任与政府建立良好关系。在脱贫攻坚背景下,履行扶贫社会责任是获得政府认同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会促使非国有企业积极承担扶贫社会责任,以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资源。通过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产权性质会影响市场竞争和产业扶贫行为之间的关系,相对于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对非国有企业产业扶贫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本文手工收集整理2016—2019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披露的产业扶贫数据,并按照以下标准筛选样本:(1)剔除ST、*ST上市公司。(2)剔除变量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3)参考以往研究,考虑到IPO效应的影响,剔除上市不足3年的样本[11]。筛选后,共得到663个样本数据。为避免极端值的影响,对连续型变量进行了1%缩尾处理。

(二)回归模型

为了检验市场竞争对企业产业扶贫的影响,设定以下模型:

(三)变量定义

1.产业扶贫行为(IPA)。根据样本公司的财务报告整理得到产业扶贫投入金额数据,使用产业扶贫投入金额的自然对数来衡量产业扶贫行为。

2.市场竞争(HHI)。参照以往研究,选取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来衡量市场竞争[14]。该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为同一年度行业内各公司的营业收入占行业总营业收入比重的平方和。该指标从行业集中度的视角来反映市场的竞争水平,指标值越接近于0,行业内相同规模的公司就越多,行业集中度越低,竞争越激烈;反之,市场竞争强度就越小。本文按照证监会2012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对样本公司进行分类。

3.产权性质(SOE)。国有企业赋值为1,否则取0。

4.控制变量。

(1)财务状况:资产负债率(Lev)、资产回报率(ROA)、企业成长性(Growth)。

(2)公司治理机制:股权集中度(Top1)、独立董事比例(Indep)、两职合一(Dual)。

(3)公司属性:公司规模(Size)、成立年限(FirmAge)。

(4)高管特征:Hambrick和Mason(1984)提出的高阶理论(Upper Echelons Theory)[16]指出,高管决策时所表现出来的专业能力和个人偏好与其教育背景密切相关,所以高管的受教育水平差异会导致其决策存在差异,一般观点认为高管的受教育水平越高,越倾向于承担社会责任。本文在高管特征中主要考察高管教育水平(Edu)这个因素。

(5)地域环境:我国各省份的制度环境差异较大,可能导致扶贫的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控制地域环境导致的差异,本文参考以往研究[17-18],引入省份虚拟变量。

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表1 控制变量定义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从表2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中可以看出,产业扶贫投入金额的平均值为4.09,最小值为-1.2,最大值为12.47,样本公司产业扶贫投入金额总体不高且差异较大。市场竞争指标HHI的均值为0.27,最小值为0.2,最大值为0.49,各制造业上市公司间的竞争激烈程度存在较大差别。产权性质的均值为56%,说明在样本公司中,有产业扶贫行为的多为国有企业,符合国有企业承担主要扶贫责任的现实。其他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此处不再赘述。

表2 描述性统计

(二)多元回归分析

如表3第(1)列所示,HHI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加大产业扶贫投入的可能性越大。假设1a得证。

表3 多元回归检验结果

为了检验不同产权背景下市场竞争对产业扶贫行为可能存在的不同影响,本文将样本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进行分组回归,如表3第(2)、(3)列所示,分组回归的结果表明产权性质使得市场竞争对产业扶贫行为的影响出现了差异。非国有企业HHI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而国有企业中HHI的系数虽然为负但并不显著。这说明市场竞争仅对非国有企业的产业扶贫行为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而在国有企业中,该正向影响不显著。假设2得证。

(三)内生性问题

以上研究可能存在两点质疑。首先,是市场竞争影响了产业扶贫行为,还是行业内的产业扶贫行为加剧了产品的市场竞争程度?其次,是否存在遗漏变量从而影响到了市场竞争和产业扶贫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回归检验中将解释变量HHI进行了滞后一期处理,以缓解市场竞争和产业扶贫行为互为因果引发的内生性问题,将滞后一期的HHI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回归,以缓解可能的遗漏变量引发的内生性问题。

1.滞后一期HHI。从表4来看,L.HHI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进一步依据产权性质分组回归后发现,国有企业中市场竞争对产业扶贫行为的影响不显著,非国有企业中市场竞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产业扶贫行为,与上文得出的结论一致。

表4 内生性检验

2.工具变量法。如表4所示,在全样本和非国有企业中L.HHI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而在国有企业中该系数并不显著,与上文结果一致。Cragg-Donald Wald F值远大于临界值10,说明拒绝弱工具变量原假设,该工具变量是有效的,假设1和假设2的结论依然稳健。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更换市场竞争指标。以资产总额计算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1)来替代上文所用变量。HHI1是指同一年度行业内各公司的总资产占行业总资产比重的平方和,该指标值越接近于0,竞争越激烈。从表5中可以看到,全样本和非国有企业的HHI1系数都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而国有企业的HHI1系数不显著,与上文结论一致。

表5 稳健性检验

五、进一步研究

(一)比较研究:地域差异、行业差异

1.地域差异。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本文依照经济发展水平,将全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来考察市场竞争对产业扶贫行为影响的区域差异。回归结果如下页表6所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HHI系数显著为负,而中部地区的HHI系数虽然为负却不显著,中部地区的市场竞争对产业扶贫行为并没有太大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中部地区的产业扶贫投入金额低于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产业扶贫投入。

表6 市场竞争对企业产业扶贫的影响:地域差异

2.行业特征差异。企业所处行业的特征不同,其扶贫社会责任行为也会存在一定差异。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代表的低附加值企业投入产出比低,获利少,一般以价格竞争为主,竞争优势容易被模仿。企业参与产业扶贫虽然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所需资源,但产业扶贫是一种长期行为,需要不断投入资源以维持产业发展,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会导致企业获利水平下降,使企业拥有的可支配资源更加缺乏,低附加值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存在一定风险。所以在竞争激烈时,低附加值企业首先会聚焦于短期绩效,企业可能会选择将资金投入到可以较快获得收益的项目中,以应对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往往容易忽视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而以知识密集型企业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企业通常以产品差异化竞争为主,较高的技术含量使其投入产出比较高,竞争优势不易被模仿,可以缓解企业外部竞争压力带来的风险,从而使企业减少对短期绩效的关注,发现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反而会使企业通过产业扶贫行为获得利益相关者的认同,从而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资源,保持或增强竞争力。所以,市场竞争激烈时,比起低附加值企业,高附加值企业更有可能投入更多的扶贫资金,以在长期内获取竞争优势。

本文参照周浩和汤丽荣[17]的方法,按世界银行(2007)的标准将医药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划分为高附加值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品制造业和服装、鞋、帽制造业划分为低附加值行业,并据此检验市场竞争对产业扶贫行为影响的行业特征差异。研究结果如表7所示,在高附加值企业中,市场竞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扶贫行为,在低附加值企业中,市场竞争对产业扶贫行为的影响并不明显。

表7 市场竞争对企业产业扶贫的影响:行业差异

(二)产业扶贫效果

扶贫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贫困人口脱贫,在中办国办印发的《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对减贫成效的考核标准中,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处于首要位置。上市公司的年报中一般只有产业扶贫项目披露脱贫人数,所以本文以脱贫人数的自然对数(N)为被解释变量,产业扶贫投入金额(IPA)为解释变量,来考察产业扶贫行为的效果。表8中产业扶贫投入金额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说明企业履行产业扶贫社会责任可以有效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表8 企业产业扶贫的效果检验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我国脱贫攻坚的背景下,产业扶贫这种“自力更生”的扶贫方式能有效阻止返贫,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实证研究发现,市场竞争程度影响了企业的产业扶贫行为,即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产业扶贫投入金额越大。在全样本的基础上分组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市场竞争程度和产业扶贫行为显著正相关,而国有企业扶贫社会责任的履行可能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的影响,市场竞争程度对产业扶贫行为的影响并不明显。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中,市场竞争对产业扶贫行为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市场竞争显著正向影响了东部和西部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产业扶贫行为,对中部地区的产业扶贫行为并无显著影响。市场竞争对高附加值企业产业扶贫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低附加值企业没有显著影响。除此之外,本文还检验了产业扶贫的效果,发现企业参与产业扶贫能够有效减少贫困人口。

(二)建议

第一,对于非国有企业,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当前我国制造业非国有上市企业履行产业扶贫社会责任受到外部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非国有企业参与产业扶贫更多是为了谋求差异性竞争优势的策略性行为。现阶段政府在设立相关政策时可以合理考虑怎样在政府和企业双赢的情况下履行扶贫社会责任。但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市场会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相关部门可以从强化宣传入手,营造良好的履行扶贫社会责任氛围。

第二,对于国有企业,应保证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市场竞争程度对国有企业产业扶贫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但扶贫工作仍未结束,防止贫困人口返贫这一工作同样具有挑战性,国有企业应长久积极履行扶贫责任。

猜你喜欢

责任国有企业影响
美食网红如何影响我们吃什么
三个聚焦破解国有企业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责任(四)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