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下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2021-06-28窦立雯黄晨晨李军海

中国商论 2021年10期
关键词:需求层次理论就业现状大学生

窦立雯 黄晨晨 李军海

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21.10.

摘 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大学生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在一定时间内调整就业方向和就业预期。本文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和就业需求,借助访谈法、问卷法,对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以期树立正确的大学生就业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需求层次理论;就业现状;就业观念;高校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5(b)--04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如何有效把握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动态,了解毕业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和就业价值观念,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统计显示,我国2018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800万,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019年预计高达834万人,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凸显[1]。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跟踪调查,总结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在高校开展就业指导课程,使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提高大学生择业观念提供参考。

1 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情况

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他认为,研究人的需求是认识人类心理规律和行为动机的出发点。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低层次的需求得到相对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发展。在每一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决定行为的需求产生。马斯洛认为:“人都潜藏着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2]。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一批又一批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同时,在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强有力的推动下,大学生的职业需求和理想就业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大学生在就业时,更多的会考虑优越物质需求、薪酬福利需求、就业区域需求等理想化的需求。大学生求职的目标是既要解决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又要实现个体的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还面临着归属与爱的选择,在人的一生中,很少会出现这种同时面对多种选择的阶段,这也是大学生在求职前和求职期间最迷茫和困惑的阶段[3]。正是大学生职业需求期望值的提高,一种不打算立刻就业或深造的“慢就业”现象越来越普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学生就业压力不断提升。结合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入手,可以深入分析大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设定正确的职业目标、有效把握就业市场的动态及真正理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由低到高需求的合理转变。因此,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高校大学生更加清楚自身定位,从而发挥自身优势提升自我,树立切合实际的职业需求和就业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对高校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有一定程度的推动力。

2 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

2.1 研究方法

为深入了解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和就业情况,调查小组以山东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2015级毕业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在线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定性方式为研究方法,获取相关数据后,将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结合2013级、2014级和2015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现状、实际就业率、社会和企业单位的用人標准,分析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提出有效对策。

2.2 问卷设计

为保证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的实时性和价值性,调查小组针对山东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自身特点共设计两部分调查内容,第一部分为大学生个人信息情况,包括性别、对就业形势的见解、就业意向、对自身专业的认知等内容。第二部分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展开多角度调查。本次在线调查问卷共发放108份,其中有效数据103份,无效数据5份,实际访谈100人,符合本次调查要求,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3 研究结果

2.3.1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现实脱节

42.86%的受访大学生选择在生源地扎根就业,他们认为离家近,工作方便,可以依赖父母提供的帮助。41.07%的学生选择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者一线城市工作,他们认为大城市有较大的发展机会,且薪酬福利高、工作待遇好,能够实现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前者更偏向于安逸、轻松和稳定的工作,追求衣、食、住、行的物质保证,不愿意遭受挫折、失业、破产等威胁,长期受父母的保护伞庇护,如果这种择业观念不及时转变,容易造成“啃老族”的不良现象。后者更偏向于去经济发展水平更发达的城市,以求获得丰厚的薪酬、优越的生活条件、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潜在的发展空间。这两类大学生的就业需求虽然符合马斯洛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但他们忽略了对自身实际能力的评判和就业市场的动态,择业观念过于理想化,很容易造成“就业难”的问题。

2.3.2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薄弱

75%的受访大学生都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经过小组人员访谈后,绝大多数同学的规划比较粗略,对以后的就业帮助不大;有少数同学的规划很详细,可以作为以后的就业指导。可见许多大学生缺乏自我剖析和自我认知的意识,对未来职业的规划意识较弱、就业方向和就业地点的选择不明确。一旦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出现问题,容易造成大学生社交需要得不到满足。因为工作单位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场所的问题,而且也是人们进行社交互动、建立友谊和归属感的社交场所。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影响着员工能力和价值观,正所谓“环境留人”,如果大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环境充满了偏见和歧视,极有可能会加重大学生的工作压力,甚至会引起失业率的增加。

2.3.3 大学生缺乏扎实的专业技能

由图1可知,69.39%的学生认为影响就业的因素是专业技能。同时,在访谈过程中,超过80%的学生认为在就业的准备过程中,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大学生初入职场,大多数迫切希望通过过硬的技能來赢得上级领导对自己工作的肯定;通过自己工作上的成绩、表现、才能,希望同事和家人给予较高的评价,这种现象符合马斯洛的尊重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学生会追求更高的自我实现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造成大学生进入岗位后产生自卑、厌倦、逆反的心理状态,甚至有些大学生遇到挫折和失败会选择逃避。

2.3.4 大学生从众心理明显

46.43%的受访大学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工作,44.64%的受访大学生选择考研。对于这两大群体,小组成员展开详细访谈。找工作的学生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历练;对于考研,有部分同学盲目跟从他人而选择考研,具有较明显的从众心理。从自我实现需要角度来看,当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时,自我实现的需求就会变得突出,学生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能力和较高的学历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并获得成就。自我实现需要是当代大学生就业考虑的主要需要,这种需要固然很好,但是从众心理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误判。图2表明,学生实际就业情况与理想的就业意向大相径庭,因此大学生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往往容易忽视自身真正的发展需要、自身特长、专业及发展方向,盲目跟从他人[4],导致大学生错过求职就业的最佳时机,这也是近三年考研人数飞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图2 大学生实际就业情况的调查

3 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的有效对策

3.1 高校应优化就业指导课程资源,丰富教学体系

高校的教育是影响大学生择业观念的因素之一,更是大学生获取丰富资源的有效渠道。高校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时要突出德育时代性。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加强思想引领,弘扬爱国精神,激励大学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高校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时要注重指导实效性,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升认识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明确职业定位。

高校在发展和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时,既要重视大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又要注重应用能力、就业能力等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应制定符合其专业的特色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就业指导课程的魅力所在,引起高校大学生对就业择业的关注。所有高校都要牢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创新思想,并根据原课程对实践课程的授课时间和学分进行适当调整,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上,在专业理论的基础上,高校提高就业指导和择业新理念在整体课程中的比重,提高大学生使用正确的就业观念看待当前就业市场。高校还可以从原本的教师队伍中选出优秀的辅导员或职业指导教师组建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并定期对其进行相关的职业指导培训,使其具有进行职业指导的能力[5]。教师应不间断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解决与实际就业相关的问题,高校应不断丰富教育资源, 充实新知识, 培养新技能, 拓宽大学生视野, 促进大学生正确就业观念的树立。

3.2 大学生应该主动了解就业政策,贴合社会需求

就业人才是我国民生大计之本,庞大的就业人才需求市场一直吸引着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密切注意,“就业难”和“慢就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的新常态。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日益发展和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换代,涌现了许多与此相关的职业需求,企业录用人才的标准也越来越高。面对这种现状,大学生必须积极主动了解就业政策,利用参观人力资源市场,参加大规模招聘会和宣讲会的机会,帮助自己增强从校园到职场转换的能力和多元化职业观念,进而轻松适应社会的需求。大学生更要接受客观现实,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和自身就业发展形势,调整自身就业发展期望值,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并通过正当的高等职业人才流动管理程序,逐步实现自我发展价值,努力做到贴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理解和准确把握大学就业扶持政策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引导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建设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快深化高等教育制度改革,有利于鼓励大学生更加针对性和定向性地参与学习、成长和推动就业。所有高校要积极主动引导在校学生不断转变自身就业基本观念,提高在校学生自身综合职业素质,帮助在校学生充分熟悉当前国家有关就业扶持政策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我国社会和就业发展信息,掌握自身求职就业技能,正确判断实现自己的职业人生价值和就业社会经济价值,真正贴合社会需求,避免出现“就业难”或“慢就业”的状况,确保人才有序流入就业市场。高校可以邀请各类公司就业部门负责人或就业指导老师作为客座教授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为大学生传递最新就业动态消息。例如,定期开设就业讲座,结合实际成功就业案例与知识教学,扩大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念。高校通过校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加大就业宣传的力度, 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正确就业意识。

3.3 大学生应该加强自我完善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高等教育。在如此艰难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个人素质、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更是成为决定我国大学生成功择业的主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就业市场竞争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基本法则,大学生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掌握过硬的就业本领,才能在大学就业市场竞争中和今后寻找自己理想的大学就业工作岗位时始终占据主动。

职业规划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前第一步,完善规划是大学生步入职场的坚定选择。培养和完善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有助于加强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帮助大学生正确定位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适合从事的工作类型,形成相对清晰的就业意向。其次,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有待提高和加强。一些企业在进行选拔和考核录用大学生时,往往对那些参加过大量社会实践并具有一定社会组织内部管理工作能力的大学生同等条件优先进行考虑,而对那些没有一定工作实习经历和日常生活管理经验的大学生则一般不予优先考虑。

大学生应利用好社会实践平台,如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专业服务等,加强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等,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在劳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长真本领,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我国高校毕业生更要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大学在读期间,要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在毕业前主动搜集、整理、分析社会的各种就业需求信息,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 “条条框框” [6]。因此,大学生应该不断完善规划和树立切合实际的就业方向,保证在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

3.4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高校是优质资源最密集、创新活力最旺盛、创新创意最活跃的地方之一。自主创业能够最大限度激发每位大学生的潜能潜质,勉励学生们在创新创业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转变就业观念。各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中,鼓励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巩固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职场应变能力。

顺应国家积极鼓励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大形势,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实际就业问题。高校要加强就业教育和失业风险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高校可以多组织一些创新创业类的比赛,以赛促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双创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让不同院校甚至不同学校的学生合作发展,发散思维,拓展自己的格局[7]。除了举行各种各样的大赛,高校还可以通过“云面试”的方式,创造实际职场面试情景,实际考察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更多的大学生深入探讨创新创业的有关问题,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高校可以加大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返乡就业,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指导方向,推动大学生创业帮扶工作的稳步进行。同时,大学生要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摆脱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迷惑,切实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不断积累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起点,要更加善于用逆向性思维考虑实际问题。大学生应把握商机,充分利用自身的创新能力,走一条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只有这样,才可以解决自己当前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渠道,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就业压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各高校和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工作是生活的基础,是“六大保障”中的重中之重。保持高校大学生就业稳定局势,需要高等院校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审视当前就业市场新动态和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是高校各部门的首要问题。高校应设法优化就业指导课程资源,不断创新和优化就业服务,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预期值。同時,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找准职业定位,注重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求职技能。

参考文献

燕惹弟,张雅颂.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7):126-127.

鲁华.需求层次论视野下当代农村大学生就业策略研究[A].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年第一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C].今日财富杂志社: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02).

修洪波.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大学生就业导向教育[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02):143-147.

李旸.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研判[J].中国商论,2017(35): 185-186.

瞿丽闵.建立与完善高校职业指导体系[J].人力资源,2020(10): 120-121.

雷云.浅谈大学毕业生生存现状心理问题——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J].人才资源开发,2016(20):187.

曾德凤,苏长欣.互联网金融时代人工智能对财经类高校学生就业影响的研究[J].营销界,2019(25):143-144.

猜你喜欢

需求层次理论就业现状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谈中职生实现真正学习的路径
基于激励理论的组织薪酬方案设计的思考
影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分析
扬州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方向调查与分析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读海子的诗作
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