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切入点

2021-06-28宋彦清

成才之路 2021年18期
关键词:切入点学科素养生物教学

宋彦清

摘 要: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教学,能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文章从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难点、模拟实验过程、营造学习环境、助力巩固复习、扩大教学容量等方面,对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整合的切入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生物教学;信息技术;切入点;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8-0120-0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是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以学科系统理论为指导,根据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生物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整合的切入点进行论述。

一、创设教学情境

1.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产生直接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为此,教师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科普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2.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应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精准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以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还可以插入动画、解说词以及音乐等,以增强情境创设效果。例如,在教学“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这一章节时,教师可播放动物与其他生物相处的画面,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又如,“光合作用”这一教学内容,需要学生了解在阳光下,植物叶绿體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并释放氧气这一过程。教师可将此过程制作成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理解光合作用。

二、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阶段,学生刚接触生物学科,会感到生物学习的难度很大。信息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抽象的生物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生物知识。信息技术可将文字、图片、视频等整合起来,不仅能提高生物教学的趣味性,还能突破教学难点。

在生物教学中,绝大部分的概念都较为抽象,如“生物圈”“生态系统”等,为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使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在“细菌”这一章节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细菌的结构特点以及营养方式和生殖繁衍。对于这种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生物,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三、模拟实验过程

1.模拟实验的意义

生物具有科学性、自然性特征,这种特征使得生物教学需要以实验为主。有效的生物实验,能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然而,受实验设备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有些实验无法进行,单靠教师讲解,学生难以理解。为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让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以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模拟实验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实验的课前准备、课中的纪律问题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认真考虑,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模拟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联网课堂,及时掌握学生的模拟实验过程,并适时给予指导,以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教师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借助移动设备拍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图片或视频,并及时上传。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学习生物知识,能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四、营造学习环境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有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将一个阶段的生物知识整合起来,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将课件上传到师生共用的网络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还可建立网络讨论组,针对生物学习进行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教学内容包括生物体在微观以及宏观下的生理变化、生物发展史和生物学实验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地讲解教学内容,这样学生会难以理解和想象。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手段,使用虚拟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图文资料、影像资料,能形成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主动收集整理生物学相关资料,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和验证,将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当前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目前,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课前备课的重要工具,从选取资料、教学内容设计到制作课件都会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设生物问题情境以及课堂讨论的内容,能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五、助力巩固复习

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养成学习习惯,都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巩固练习尤为重要。传统的练习方式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电子白板布置练习,以增强练习的生动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巩固生物知识。利用教学软件布置练习,学生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做过的题目可自动保存,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会考,需要教师在四个课时的时间内讲清各个知识点、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运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时间不足。为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幻灯片播放生物知识点结构图,将相关的内容分层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回顾。这有利于提高复习的精准性,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知识。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学生复习生物知识,提高学生复习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在课堂复习中,教师可通过电子互动白板展示生物知识体系,先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有大概的了解。信息技术融入生物复习,可以对课堂教学资源进行拓展,以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拓展学生生物知识范围。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将生物知识体系插入教学课件中,以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复习。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六、扩大教学容量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能够扩大课堂的教学容量。教学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注重向学生注入知识,造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逐渐减弱。信息技术可以将单一固定的文字材料转变成多样化的学习资料,教师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能将不易观察、难以再现的微观无限放大,在为学生学习研究提供充足材料的同时,还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例如,在教学“两栖动物”时,教师可在课件中加入相关视频,把青蛙在体外受精到发育成蝌蚪,蝌蚪发育成幼蛙,幼蛙发育成成蛙的过程进行展示。这一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总之,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教学,能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融合起来,使复杂的生物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以提高学生探究兴趣,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促进生物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莹.STEAM视角下初中生物教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王永勤,王辉,赵丽娜,党维.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J].中学生物教学,2018(18).

[3]刘泉.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初中生物衔接的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7.

[4]左庚民.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J].天津教育,2020(16).

猜你喜欢

切入点学科素养生物教学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