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的准备思考

2021-06-28朱晓玲

成才之路 2021年18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幼儿园

朱晓玲

摘 要:幼儿园语言教学对幼儿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效果,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而言,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准备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重物质准备,更重幼儿的经验准备,二是深入分析和透彻理解教材,三是积极创设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准备;理解教材;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8-0096-02

有人指出,教学活动要准备三方面的内容:活动材料的投放、知识经验的准备、学习情境的创设,而学习情境的创设对于幼儿的学习发挥的作用最大。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其学习大都是情境式的,将学习内容融于相应的情境中,更有利于幼儿的理解和掌握。本文对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的准备进行探讨,以提高语言集体教学活动效果,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一、重物质准备,更重幼儿的经验准备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等待教师的灌输,他们总是带着自己的已有经验进入课堂,并借助已有经验获取新经验。这就是为什么教师想传授给幼儿的知识,幼儿却未必会接受,而教师不想让幼儿注意的,幼儿却偏偏会注意。

在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准备中,教师会想到本次活动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却很少考虑幼儿有哪些知识经验准备,活动前需进行哪些方面的知识铺垫。比如,在 小班“我爸爸”的谈话活动中,教师在活动准备中提到了爸爸的照片,绘本《我爸爸》,歌曲《好爸爸、坏爸爸》,唯独没有提到幼儿的经验准备。结果在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说说爸爸长什么样子时,幼儿一脸木然。教师如果提前让幼儿观察爸爸,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的情况了。

二、深入分析和透彻理解教材

1.从关注“用什么”到关注“怎么用

人们常说,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当今社会幼儿从小就接触大量信息,教师要成为“长流水”才能适应教学需要。但现实情况是,教师在实施教育时,常出现对教材分析不深入、理解不透的现象。例如,小班谈话活动“我爸爸”,教师在活动中以绘本《我爸爸》引发幼儿多角度表述爸爸,可在应用绘本的过程中缺少深入的分析,没能使绘本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谈话活动中引入绘本的方式虽然很好,但只是做到了“用”,没有关注“怎么用”,导致绘本使用与谈话活动相割裂。教师如果仔细分析一下《我爸爸》是从哪些方面讲述爸爸的,哪些方面对幼儿的表达偏难,哪些方面对幼儿的表达可以发挥示范作用,并把一些幼儿听了之后可以理解的、具有典型性的内容有选择地展示出来,就会给幼儿谈论自己的爸爸以启发。

又如,中班谈话活动“我的妈妈”,教师原本希望以一个温情感人的故事引导幼儿体悟妈妈的舐犊深情。故事梗概是:小猫特别渴望有一辆小车,但是妈妈没有能力给它买,小猫向妈妈哭闹。第二天,小猫发现家门口有一辆特别棒的小车,而妈妈却不见了。原来小车是妈妈变的,小猫再也不想骑小车了。教师深情地讲述了这个故事,而在谈话时幼儿更关心小车是哪里来的,妈妈去哪里了。妈妈牺牲自己變成小车,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母亲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而这一层意思,幼儿不能从故事中直接领悟,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幼儿能直接感受到母爱的故事,还可以配一首歌颂母亲的诗,让幼儿在饱含深情的诵读中细细品味母爱。再如,大班阅读活动“在地球上空旅行”,采用的绘本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图画书:在地球上空旅行》。第一遍教师边展示画面边朗读,第二遍教师和幼儿一起读,第三遍让幼儿自由朗读。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始终没有关注到绘本所蕴含的赞美地球、热爱地球的情感。绘本明显地透露出“既不想要离开热气球,又想深深亲吻这片土地。地球是美丽而慷慨的”。为什么不想离开热气球?是因为巍峨的高山、起伏不平的丘陵、清澈的河流。地球承载着这样的美景,更孕育着多姿多彩的生灵,毫无所求付出她的一切,怎能不说她美丽而慷慨。教师对绘本所蕴含的情感只字未提,缺乏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

2.突出对教材主线、情感的分析

任何一次教学活动都应围绕一定的主线展开,所有的零散信息都因主线的存在形散而神聚,如此方能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开展绘本的早期阅读活动时,会出现教学点分散、主线不明的现象。通常一个优秀的绘本,每一页画面都会蕴藏丰富的信息。比如,小班绘本《香香的被子》,每一页画面上都暗含了一些信息,如被子的形状、颜色及小动物喜欢的食物,整个故事是围绕着小松鼠疑惑—难过—开心—满足的情绪变化展开的。教师如果只关注画面的细节却不理会小松鼠的情绪变化,就很容易将“演绎一则有内涵的故事”降低为“对每一页画面的每一个细节不断提问的‘看图答问”,削弱了活动的目的、意义与教育价值,让教学点支离破碎。因此,拿到教材后,教师要重点分析教材的行文主线、核心要旨,把握作者想要传递的核心信息是什么。

以往教师在进行某故事教学后,总是会回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上,使原本充满奇思妙想的故事成了教师说教的工具。其实,挖掘教材的教育价值是好的,只是不要走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极端,把教材的说理性过分夸大,而对教材情感的价值视而不见。每个教师都应该用一颗童心读儿童作品,怀揣着热情与幼儿一起徜徉于文学世界,如此才能构筑属于幼儿的充满童真稚趣的精神王国。

3.宽视野运用教材

幼儿的语言发展与其阅读量相关,阅读量广泛不仅对语言发展有优势,在各个领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卓越表现,其思维会更顺畅灵活。俯而就者易、仰而乞则难,广泛阅读如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有限的阅读如同坐井观天。比如一些画面瑰丽、文字优美却又容易理解的图画书或文学作品,它们表述内容相同但表现形式不同、语言运用不同,可否同时呈现?同是讴歌春天,能不能同时领略多个有关春天的短小的诗歌或微型散文?幼儿学习文学作品虽然不能像中小学那样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但也不能一页页地观察提问。教师在一节课中,可以让幼儿感悟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使作品的情绪与内涵在对比感悟、反复感受中“其义自见”。

三、积极创设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作为活动的准备,也可视为一种教学方法。一些语言教学活动,如就某一绘本展开的阅读、围绕几幅挂图进行的讲述,绘本、挂图本身会将幼儿带入一定的情境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但有些语言活动,教师可能手头没有直接可获得的凭借物。尤其在谈话类语言活动中,教师的习惯做法就是找一个话题和幼儿坐在一起谈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话题更适宜,更能激发幼儿谈论的欲望,是否只能是教师交代一下要谈什么就开始谈,可不可以用一个情境表演引入谈话,可不可以围绕一件实物进行谈话,可不可以去户外,在观赏大自然后进行谈话,可不可以在谈话时播放一些悠扬的音乐。如在大班谈话活动“天气的变化”中,教师可在四面墙壁挂上四个季节的大幅图画,让幼儿览四季景象,鸟语花香的春季、淫雨霏霏的夏季、瓜果飘香的秋季、白雪皑皑的冬季。幼儿就会触景生情,感受更深,言之有物,一些描述四季的鲜活词汇、鲜灵说法就会喷薄而出。

上述想法只是笔者的一孔之见,难免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嫌,或许还有很多偏颇之处。但思考了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须在实践中边检验边进一步思考,不断自我质疑、自我否定、自我改进,以提高幼儿园集体语言教学质量,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万春杰.如何把握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J].黑河教育,2020(03).

[2]郭艳.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中绘本的运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3]刘宝根.论语言领域核心经验与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关系[J].幼儿教育,2019(03).

[4]宋天翔,黄胜.试论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9(03).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爱“上”幼儿园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