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语文要素,探求“1+x”阅读教学之道

2021-06-28张春燕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科书要素建构

张春燕

摘  要:语文要素是统编教科书的一大创新,是我们语文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我们教学的原点和聚焦点。立足语文要素,重建阅读教学理念,以统编教材的每一篇课文为“1”,课上适当拓展x篇的阅读,促进对语文要素的理解、深化和迁移、运用,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要素;“1+X”;阅读教学

一、立足原点,重建教学理念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语文要素是统编教科书的一大创新,是我们语文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我们教学的原点和聚焦点。只有清楚地了解语文要素的内涵外延、编排体系,明确教什么、怎么教,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明确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是统编教科书编排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建构教科书体系结构的基石。陈先云认为,“所谓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 具体的说就是在语文学习中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语文知识、最基本的语文能力、最常用的语文学习方法,这是语文学科的本体性教学内容。从三年级开始,教科书在每个单元前编排篇章页,用简洁的语言点明语文要素,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2.明确“1+X”阅读教学。

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1”即统编教科书中的每一篇课文,“+”是基于语文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说明、补充、深化、延伸、拓展,“x”是根据语文要素,找准课内外文本之间有效融合的链接点,拓展的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进行阅读的相关文章或精彩片段,甚至整本书。这样打破原有的单篇文本教学格局,以一篇课文带多篇文章,甚至带一个单元、带整本书,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二、立足整合,建构操作路径

基于语文要素的“1+x”阅读教学,扎根日常课堂,着眼点在语文要素的落实。强调以统编教材精讀课文为“1”,课上适当拓展x篇的阅读,多篇之间的阅读关联性更强,使阅读教学更有针对性、指向性、实效性,能更好的落实语文要素。我们知道任何知识和能力、策略和习惯都需要经历理解、迁移、运用的过程,“1+X”阅读提供了这样学习的过程,拓展的“X”促进对要素的理解、补充、深化和迁移、运用。“1+X”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不论是量上的生长,还是质上的生长,都有赖于语文要素这个关联点的建构与教学。关联理论强调人类的认知倾向于最大程度的关联性相吻合,关联性越强,认知效果越好。

1.“x”的选择

(1)同主题/内容。

从教材文本内容出发,选择相同主题或相同内容的文本进行阅读。如四上学了边塞诗《出塞》,可以拓展阅读王昌龄的《从军行》,王之涣的《凉州词》,王翰的《凉州词》,感受边塞诗的悲壮苍凉和诗人的家国情怀。学了《荷花》,可以拓展季羡林《清塘荷韵》片段,赵丽宏《访问荷花》片段,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感受不同作家笔下荷花的共同之美和独特之美。

(2)同作者。

教材中的课文大多名家名篇,作家用文质兼美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阅读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背景,而且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知人论世,更加了解作者的作品特点和创作风格。如四下学习老舍先生的《母鸡》,选择老舍先生的《养花》《鸽子》《母亲》的文章,了解老舍热爱生活、喜爱小动物,富有生活情趣,观察仔细,字里行间流露真情。特别是对读了《母亲》,更加理解文中“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深刻含义,体会老舍对母亲“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讴歌与景仰。

(3)同文体/手法。

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写作手法是作者为了凸显主题,突出人物,表达感情的途径和方法,是作者的用心所在,也是理解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比如三上童话《在牛肚子里旅行》,可以拓展阅读《小耗子长途旅行记》《小狐狸奇奇空中旅行》。让学生在童话阅读中感受童话这样文体的奇特想象。学习四下《墨梅》,选择阅读《竹石》《石灰吟》《画菊》,初步感受作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的活动

“1+x”的阅读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自主联读活动来实施。联读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提取、文意概括、内容(表达)比较、语言积累、表达运用等。通过学生积极自主地阅读思考,促进学生对语文要素的理解、迁移、运用,提高对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能力。

(1)浏览,信息的提取与统整

浏览是信息提取与统整中最基础的活动。浏览也是基本的、最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读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的阅读能力之一。让学生浏览拓展的文本,进行信息的提炼和文意的概括,促进对课文内容和语文要素的理解。如学习冰心《短诗》三首,浏览拓展的阅读文本:《冰心介绍》《母爱》《说几句爱海的孩气的话》,让学生对冰心产生更多的了解,知道冰心对母亲、大海的爱和深情,这样为读懂诗歌的感情打好基础。

(2)比较,异同的发现与归纳

比较是认知、思维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确定不同文章之间的异同,形成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学习三下课文《枣核》,拓展阅读民间故事《豆孩子》《葫芦娃》,形成比较阅读:民间故事里常常会出现奇特的孩子,你发现这三个故事里的孩子有什么共同点?请你把发现填在表格里。对比中学生发现和归纳出奇孩子类民间故事的共同点。

(3)积累,丰富语文的建构

吴忠豪先生指出:语言积累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小学生处在语言发展关键期,让儿童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尽可能多地积累语言材料,可以为学生终身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精心选择的拓展文本让学生熟读牢记,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如学生学习《宿新市徐公店》,拓展阅读背诵杨万里的《初夏睡起》。让学生积累背诵,感受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诗歌的童真美。

江苏省常州市三河口小学  213000

猜你喜欢

教科书要素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打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藏起来的教科书
建构游戏玩不够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