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原发性类癌的影像诊断

2021-06-28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放射科广东深圳518036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典型支气管结节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放射科 (广东 深圳 518036)

汪 兵 利玉林 戴 懿 黄 嵘 成官迅*

肺类癌是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肺类癌少见,约占所有类癌肿瘤的20%~30%,占所有肺部恶性肿瘤的1%~2%[1],在所有气管-支气管肿瘤中,肺类癌发生率排第三,这些肿瘤中的大多数发生在主支气管中,并被归类为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TC)或非典型类癌(atypical carinoid,AC)[2]。本文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在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临床资料及CT影像资料完备的9例肺类癌患者,这9例患者都行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其CT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病理证实为类癌的9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9例中,男3例,女6例,年龄31~55岁,中位年龄43岁。临床上多因体检及胸部症状来院就诊,病程时间长短不定。体检发现5例,以咳嗽为首发症状者2例,胸痛、胸闷者2例。所有患者查体均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1.2 检查方法CT检查采用GE Discovery CT 750HD能谱CT和GE 256排Revolution CT扫描。检查前训练患者配合呼吸,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至第一肝门水平。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80~160mA;视野35cm;矩阵512×512;扫描层厚10mm,层距10mm,重建层厚1.25mm,层距0.625mm。将重建图像传输至GE的AW Volumeshare 5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分析。增强扫描利用专用高压注射器以流速3.5mL/s注入对比剂碘海醇[300或350mg(I)/mL]。增强扫描为动脉期、延迟期。

1.3 图像分析CT图像由医学影像科2名副主任医师进行阅片,并记录病灶的影像学特点,包括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钙化、增强强化程度及伴随影像征象等。如有异议,讨论协商后统一意见。

2 结 果

2.1 病理及临床分型7例为典型类癌;2例为不典型类癌,见表1。

表1 9例肺类癌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对照表

2.2 影像表现9例中,3例位于支气管内,6例位于肺野范围内。7例表现为椭圆形或圆形结节,2例表现为不规则形结节或团块状改变;8例表现为边界光滑清楚,1例表现为边缘毛糙不整;7例病灶密度均匀,有钙化点2例。CT平扫均表现为单个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8例,5例明显强化,其中1例强化不均匀(图1),1例中度强化(图2),2例轻度强化。

图1 女,42岁,患者9年前体检胸部CT发现肺阴影,间断咯血。不伴胸痛、胸闷,无咳嗽、咳痰。图1A~1C:左肺上叶见团块影,与纵隔界限欠清,CT值约36HU,平扫其内见条片状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CT值约42~142HU;图1D:病理:免疫组化结果:CK(+);CgA(+);Syn(+);CD56(+);Ki-67(约2%-3%)。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神经内分泌肿瘤(典型类癌)。图2 男,31岁,以“体检发现左下肺占位20天余”入院。图2A~图2C:左下肺前段区域见大小约1.8X5.1cm的不规则高密度影,边缘光滑,CT值约38HU,增强扫描病灶均匀强化,CT值约59HU。图2D:病理:免疫组化结果:CK(+);CgA(+);Syn(+);CD56(弱+);Ki-67(约10%)。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神经内分泌肿瘤(典型类癌)。

3 讨 论

肺类癌在原发性肺癌中比较少见,但在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发病率位居首位。大多数肺类癌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极少伴有激素分泌相关症状[3-4]。手术切除是治愈类癌的唯一手段,纤支镜摘除肿瘤复发率高,因此在肺部的影像诊断中,研究原发性肺类癌影像征象对于肺类癌的早期诊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肺类癌起源于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内的Kulchitsky细胞(嗜银细胞) 、神经上皮小体或者支气管上皮多能干细胞。肺类癌男女发病率相同,发病年龄差异大,平均发病年龄为40~50岁。本研究年龄段为31~55岁,年轻人患类癌的发病率要高于原发型肺癌。根据临床及病理组织学表现,肺类癌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1)Kulchitsky细胞I型(KCC-Ⅰ),即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 TC),TC主要位于主支气管管壁内。(2)Kulchitsky细胞Ⅱ型(KCC-Ⅱ),即不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5-6]。本研究中,手术病理诊断为典型肺类癌7例,不典型类癌2例。典型类癌占所有肺类癌的65%~90%,是一种缓慢生长肿瘤,其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发生率低,5年生存率大于90%。而非典型类癌占所有肺类癌的10%~35%,具有更强的侵袭性(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较典型类癌高),5年生存率为40%~50%[7-8]。

部分肺类癌患者被CT发现时,无临床症状。本研究9例患者中,体检发现5例,以咳嗽为首发症状者2例,胸痛、胸闷者2例,所有患者查体均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肺类癌仅有2%~5%可诱发类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多见于消化道类癌并具有肝转移的患者,本研究9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类癌综合征。

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及特点可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中央型多见,约占85%;周围型占15%。病理上,不典型类癌多为周围型,而中央型多为典型类癌。肺类癌在CT上主要表现为结节状、团块状高密度影(部分位于支气管腔内),形态呈类圆形、椭圆形、分叶状;肿瘤的边界通常较光整、锐利,少数边界模糊,缺乏肺癌常有的毛刺、浸润性等特征表现[9-10]。本研究7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结节,2例表现为不规则结节或团块。多数中央型肺类癌病灶表现为原发于支气管腔的结节,向外侵犯周围组织,出现向腔内外生长的骑跨现象,此为“冰山征”[11-12]。本组结节有8例表现为边缘光整,仅有1例边缘毛糙,与参考文献所述大致相符,其中有1例表现为比较典型的“冰山征”。据文献报道[13-14]绝大多数肺类癌的CT影像表现为病灶密度均匀,病灶内部坏死及囊变影像表现比较少见。肺类癌的钙化发生率约为30%,在CT影像上表现为斑片状或斑点状的高密度影,本组研究中有2例病灶显示有钙化斑点,占比约为22%,稍低于文献报道。文献报道[15]类癌是比较富血供的肿瘤,CT增强扫描显示为病灶明显强化,强化程度有时可接近血管,少数不典型的类癌可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或者不强化。本组资料中8例CT增强扫描,5例可见明显强化,CT值增幅超过30HU以上,其中1例强化不均匀,1例中度强化,2例见轻度强化。

鉴别诊断:(1)肺癌:CT影像上病灶边缘多表现为欠光整,周围常见分叶及毛刺征,有时可见胸膜凹陷征及空泡征等,向周围肺组织多呈浸润性生长。(2)炎性假瘤:可有感染病史,结节边缘光滑无毛刺,密度较均匀,可出现“方形征”“桃尖征”等影像特征表现,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

总结本组9例临床病例并结合参考文献回顾分析,支气管肺类癌为少见的肺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偏低,生长较缓慢,发病年龄略偏低,较少出现空洞和继发征象,肿块多呈圆形,边缘较光整,钙化发生率少,增强扫描强化明显。掌握临床及影像特征将有助于肺类癌的诊断,以及与肺内孤立性结节的鉴别,但最终诊断仍须依赖病理组织学。

猜你喜欢

典型支气管结节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6种操作方法的比较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