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段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

2021-06-25金继业杨桂芬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明尼苏达八段锦平均年龄

叶 丽 金继业 杨桂芬 应 茵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运动康复疗法是目前公认的慢性心衰的二级预防措施。八段锦为传统中医学常用运动保健方法,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本院自2019年起,通过系统培训,倡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长期、有计划的八段锦训练,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诊的慢性心衰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八段锦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5.12±19.91岁;心功能Ⅱ级22例,Ⅲ级18例。八段锦组,男性2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3.22±18.72岁;心功能Ⅱ级20例,Ⅲ级20例。两组间性别构成、心功能等级构成及平均年龄等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心功能等级为Ⅱ级、Ⅲ级;年龄在18~80岁;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因认知能力差、肢体功能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完成锻炼者;合并有未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等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按指南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根据心肺运动试验的结果进行健康教育和运动锻炼,出院后仍定期进行随访并根据随访结果调整运动方案。

八段锦组在上述基础上指导开展八段锦锻炼。八段锦锻炼以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制的《健身气功·八段锦》为标准,每次习练时播放中国传统音乐,整套动作主要包括八组动作: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需单举,五劳七伤向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在院期间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开展练习,每次练习2遍。出院后嘱患者在出院前所定的运动时间及运动强度基础上进行,一般在30min左右,每周锻炼3~5次,连续6个月。期间以电话和门诊随访进行观察。

3 疗效观察

3.1 评价标准: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检测并记录心肺功能指标无氧阈耗氧量(VO2AT)、峰值摄氧量(VO2max)、氧脉比;同时采用改良的明尼苏达质量评分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3.2 两组治疗前后心肺功能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对照组(40例)八段锦组(40例)氧脉比(ml/bpm)8.31±1.36 8.98±1.42 8.54±1.41 10.12±1.35*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VO2AT(ml·kg-1·min-1)9.83±1.52 11.36±1.62 9.72±1.44 13.24±1.56*VO2max(ml·kg-1·min-1)16.23±1.72 16.31±1.95 16.15±1.81 18.89±1.63*

3.3 两组治疗前后间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s,分)

表2 两组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八段锦组治疗后40.98±8.77 31.39±7.21*例数40 40治疗前43.45±8.92 42.18±8.75

4 体会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且心衰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2015年发表的一项荟萃研究显示,通过一年以上的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慢性心衰的住院率、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八段锦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精髓,“柔和连贯”“动静相兼”,动作缓慢柔和兼具“调神、调心”,特别符合慢性心衰患者年老体弱、活动耐力差的特点。研究结果提示八段锦可以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其运动耐力,还具有“治未病”的积极意义[2]。

猜你喜欢

明尼苏达八段锦平均年龄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五)两手攀足固肾腰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四) 摇头摆尾去心火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二) 左右开弓似射雕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Chinese Diplomacy
韩国人平均年龄4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