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针上灸法对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及负性情绪影响的疗效观察*

2021-06-25陈利芳周传龙刘盈君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负性前列腺针刺

王 超 陈利芳 周传龙 刘盈君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本文观察下针上灸法对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及负性情绪影响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募集本院针灸科门诊2018年1月~2019年12月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患者70例,利用SPSS软件随机产生70个数字并进行保密,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下针上灸组和假针刺组。脱落或剔除5例,最终完成研究下针上灸组32例,假针刺组33例。研究经本院临床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关于CP/CPPS的专家诊疗共识诊断为ⅢA或ⅢB型的CP/CPPS患者:①近半年内,前列腺疼痛反复持续发作伴有排尿异常和精神、神经症状,同时未感染或存在其他明显的病理情况,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②临床表现:主要由前列腺为中心映射到周围组织的痛感,常见于会阴、小腹、阴囊、睾丸、股内侧等局部的坠胀、痛感或莫名的不适感;泌尿系统表现出尿急、尿频、尿痛、尿道口灼热等异常症状,伴有晨起、尿末、解大便时尿道自溢的白色分泌物;精神神经方面可见焦虑抑郁、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甚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NIH专家诊疗共识的CP患者;②年龄18~50岁;③NIH-CPSI评分≥15分;④自愿参与项目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出口梗阻、神经源性膀胱等膀胱相关疾病,膀胱、前列腺相关癌症,性传播疾病,尿路感染以及其他类型的前列腺炎等;②腹部B超检示:残余尿量≥100ml;③近1个月内服用缓解CP症状的药物,或曾接受针灸等非药物疗法,或正在服用改善下泌尿道功能的药物;④症状性的泌尿系感染以及其它泌尿系统的器质性疾病;⑤其他影响下尿道功能的疾病,包括帕金森病、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马尾神经损伤、老年性痴呆、脑卒中等;⑥伴随心、肺、脑、肝、肾等重要重大器官性疾病,造血系统相关疾病,精神及认知方面疾病;⑦符合NIH共识其他排除标准的患者。

1.5 治疗方案:下针上灸组:按照3∶1比例联合艾绒和药物(附子、肉桂、乳香、没药、莪术、细辛等)制作成2.0cm×20cm专用药艾条。针刺取双侧肾俞、志室、次髎、中髎、会阳、三阴交。皮肤消毒后先用一次性无菌毫针(0.30mm×50mm)刺入穴位得气并留针。期间,被切割成3cm长短的药艾条固定于灸盒铁内,将灸盒置于腰骶部穴位上方,调整灸盒高度以免烫伤。假针刺组:选取脊柱两侧肾俞、志室、次髎、中髎、会阳旁开2cm的非经非穴点;平内踝尖上三寸,脾肾两经中点为三阴交非经非穴点。针刺入非经非穴点,不做提插捻转等手法。两组患者治疗隔天1次,3次/周,每次留针30分钟,治疗8周。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未经同意不得服用利于排尿的药物(如α阻滞剂等),但若患者出现难以耐受的盆底疼痛时,可以在告知研究人员并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服药。

1.6 观察指标:①总体疗效:有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治疗后减少>2/3,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2分;有效:IPSS评分治疗后减少1/3~2/3,QOL评分3~4分;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②症状及生活质量:采用IPSS评估。③男性性功能评价: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估,以22分为分界点,评分≤21分提示勃起功能障碍。④健康状况:采用5级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分数越高,症状越轻)和视觉模拟标尺(VAS,分数越高,健康状况越佳)。⑤治疗后评估患者依从性、安全性。

1.7 盲法:本研究将采取研究者操作者、疗效评估者、结果统计者三方互盲的评价体系。

1.8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由非本研究的直接参与人员完成,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数值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有效率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

2 结果

2.1 基线数据比较:患者年龄26~50岁,病程3~67个月;假针刺组平均年龄39.12±7.27岁,平均病程18.39±13.96个月;下针上灸组平均年龄38.34±5.81岁,平均病程13.66±8.17个月。两组基线数据均衡(P>0.05)。

2.2 两组症状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3 前列腺症状改善作用: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IPS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IPS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假针刺组比较,*P<0.05,**P<0.01。

IPSS评分16.97±4.90 15.53±4.73 11.42±5.02 8.59±4.74*12.61±3.85 10.28±4.28*12.97±4.14 10.91±5.31时间点治疗前治疗第8周治疗后第12周治疗后第24周组别假针刺组下针上灸组假针刺组下针上灸组假针刺组下针上灸组假针刺组下针上灸组例数33 32 33 32 33 32 33 32

2.4 勃起功能的影响:见表3。

表3 两组各治疗时间点ⅢEF-5的比较(±s,分)

表3 两组各治疗时间点ⅢEF-5的比较(±s,分)

注:与假针刺组比较,*P<0.05,**P<0.01。

时间点治疗前治疗第8周治疗后第12周治疗后第24周组别假针刺组下针上灸组假针刺组下针上灸组假针刺组下针上灸组假针刺组下针上灸组例数33 32 33 32 33 32 33 32ⅢEF-5 13.24±2.62 13.91±2.69 15.27±2.91 19.25±2.87**13.97±3.49 15.66±3.25*12.94±2.22 12.22±2.64

2.5 疼痛/情绪的改善作用:见表4。

表4 两组EQ-5D-5L效应值及VAS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EQ-5D-5L效应值及VAS评分对比(±s,分)

注:与假针刺组比较,*P<0.05,**P<0.01。

时间点治疗前第8周第12周第24周EQ VAS评分76.76±7.95 95.91±7.59 75.45±9.13 84.63±4.40**77.45±5.97 80.91±6.06*79.36±7.09 80.81±8.26组别假针刺组下针上灸组假针刺组下针上灸组假针刺组下针上灸组假针刺组下针上灸组例数33 32 33 32 33 32 33 32 EQ-5D-5L 0.70±0.05 0.71±0.06 0.73±0.04 0.79±0.08**0.72±0.06 0.76±0.05**0.73±0.04 0.74±0.03

3 讨论

勃起功能障碍是CP/CPPS患者的常见伴随症状,是加重患者负性情绪的重要因素。盆底疼痛在CP/CPPS中最为常见,长期反复的疼痛,会给患者造成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本研究采用“下针上灸”法,通补兼顾,以针刺疏通经气、调节气血,以艾灸温肾助阳、化瘀祛湿。取穴为肾俞、志室、次髎、中髎、会阳、三阴交等,诸穴合用,既能益肾壮腰,温阳固本,又能清运精室,活血利湿。另外本研究采用药灸,结合药物功效和艾灸热量,一方面促进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另一方面强化灸法化瘀通络止痛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第8周,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假针刺组,且疗效可持续至治疗后12周。通过IPSS可以看出,“下针上灸”法在改善患者前列腺临床症状有显著疗效,且远期效应明显。ⅢEF-5评分同样表现出类似的趋势,即在治疗第8周对勃起功能障碍有显著改善,疗效至少维持至治疗后12周。最后对比EQ-5D-5L效应值及其VAS评分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发现治疗后对患者疼痛和负性情绪均有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下针上灸法对CP/CPPS疗效显著,并对患者负性情绪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后续效应可至少维持3个月。本疗法副作用小,成本低廉,值得在临床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负性前列腺针刺
韩履褀治疗前列腺肥大验案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和治疗秃发的药竟是一种药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和治疗秃发的药竟是一种药
与前列腺肥大共处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