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021-06-24徐佳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策略

徐佳佳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科技的飞速发展,编程教学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全面普及的编程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分清学情因材施教,成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研讨的热点。本文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三个学生常见的学习状态来探究小学编程教学策略。

关键词:编程教学;因材施教;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011-0049-02

《论语·述而》中孔子提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句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1]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为:“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这正好诠释了小学阶段编程教学中,学生常见的三种思维状态。教师只有分清学生处于哪种学习状态,才能更好地备课,才能找到恰当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下面,笔者结合信息技术编程教学的应用实例做相关阐述。

● 不愤不启,以开蒙激趣为基

“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予引导,以帮助学生“开智”,这就是“启”。[2]“不愤不启”在小学编程教学中则是指:在学生没有想努力弄明白某个问题时,就不要强加压力,强迫他学习。编程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只有学生有了学的兴致,编程教学才能顺利开展。

在小学阶段的编程教学中,有的教师只追求将知识点讲得系统,讲得灵活多变。结果,课堂中听得懂、学得会的总是那么几个思维灵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那些学不会的学生是什么原因“学不会”?首先,他们没有编程学习的热情,连学习意愿都没有,跟他们谈逻辑、思路,完全是天马行空。其次,有些学生想学,但是觉得太难,畏惧,最终导致不自信,形成从“学不会”到“不会学”的恶性循环。因此,在小学阶段普及编程教学,应以开蒙激趣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编程兴趣为要务。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学、会学,进而让他们理清编程思路,考虑解决方案,拓展编程技能,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编程素养。“不愤不启,以开蒙激趣为基”这才是编程教学最应该坚守的基本策略。

● 不悱不发,以导优促思为引

“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3]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晰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有了兴趣作为基石,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再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睛指导,学生的编程思维就能快速提升。例如,笔者所带的班级里有一个孩子,对编程有着强烈的兴趣,报了很多编程课程。每天中午当学校午休的钟声响起时,他总是第一个冲到信息室,加入到编程机器人的学习中。每次训练,他总会有各种新奇的想法跟同伴分享;每次教师一引导,他就可以有多种不同方案;每当机器人完成指定任务,他总是欢呼雀跃,兴奋得手舞足蹈。

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采用“不悱不发,以导优促思为引”的教学策略。教师应发挥更多的“点睛”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及学习,进而提升能力。这类学生学习力强,思维活跃,适合通过“导优”“促思”的策略来继续深造。

● 举一反三,以夯实基础为要

目前,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一味地灌输知识要点。学生还没搞清概念,就讲举一反三,讲变式,讲灵活运用。这样急于求成的教学模式,只会导致学生理解上的偏差,更无法举一反三。

例如,在一次编程教研课上,教师给学生举出一个用变量来记录得分的例子,要求学生利用变量制作时间累加器,但班上只有四五个孩子完成了任务。因为时间有限,执教教师没有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问题,而是根据原计划继续讲解变量的灵活运用。结果到了下课,班上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没有搞清“变量”的作用。如果学生不理解“时间累加器”的实现原理,那么讲解更难的知识点完全是徒劳无功。因为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变量”的实质,不明白“变量”的含义,而这一知识缺陷又会影响接下来的编程学习。

在上述这个案例中,教师没有给学生构建坚实的基础架构,导致学生一知半解,需要灵活运用时自然是束手无策。教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给的例子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换个角色,或者换种场景,学生又不会创作了。这就是没有把举一反三中的“一”理清。学生如果没有掌握这个知识点的要领,只是盲目地模仿,甚至抄袭代码和命令积木,那么就无法理解这段代码或者积木块的作用,更谈不上自主创作。

对于此种状态的学生,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巩固加强学生对该命令的认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而不是急于求成讲这个命令的变式,否则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对编程的兴趣,还更增加了学生对编程学习的畏难情绪。所以在“举一反三”前,务必“以夯实基础为要”。

编程教学给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带来的是新挑战,它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只要勤加练习,反复强调,就能达到勤能补拙的效果,而是需要以学生理清思路为基,以逻辑运用为辅,对学生思维有一定要求,更苛求教师“导”的艺术。编程教学应根据学情制订课程,切不可盲目跟风,一味追求高难度、新技术,应以开蒙激趣为基础,以导优促思为引,以能夯实基筑为要,因材施教。有深度、有艺术的教学策略,才为编程教学保驾护航;有愤思、有悱虑的编程课程才能在信息技术璀璨星空中闪耀光芒。

参考文献:

[1]王艳菊.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5(02):180.

[2]張灿玲.浅谈启发式教学[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08):147.

[3]都瑞.启发式教学新探[J].文教资料,2018(11):238-240.

本论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microbit的小学创客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课题立项号:FJJKXB20-60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策略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我的手机在哪?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卷首语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