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唐诗中寒食节的习俗

2021-06-24游云

课外语文·中 2021年4期
关键词:寒食节寒食蹴鞠

游云

唐诗史学者根据唐诗发展的实际情况,把唐诗的发展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全唐诗》共收入唐人诗歌4万余首。据笔者粗略统计,诗歌题目中有“清明”字样的共51首,题目中出现“寒食”的共154首;诗歌内容(包括题目)提及“清明”的共134首,诗歌内容(包括题目)提及“寒食”的共201首。另外,诗歌题目中提及“上巳”的共有43首,而诗歌内容(包括部分题名)中有“上巳”的共27首。由此可见,有唐一代,在诗人笔下,“寒食”之名更为普遍而流行。

根据唐诗探索唐代的寒食节、上巳节和清明日习俗,或许可以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上述三个节日的历史演变。

一、初唐和盛唐诗中的“寒食”

(一)初唐诗歌中的“寒食”

初唐(618—712)时期描写寒食的诗不少,本文仅以宋之问、李峤、沈佺期、张说等人的若干首诗加以讨论。

宋之问(约650/656—712),初唐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寒食还陆浑别业》谓:“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此诗明言 “寒食山中酒复春”“酣歌一曲太平人”,就是说初唐寒食节,饮酒酣歌乃常事。《寒食江州满塘驿》:“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驿骑明朝宿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从“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二句可见,上巳节与寒食节日期相邻,内容相接,基本可以互换;同时,上巳节可以临水,也可以登山。

李峤(644—713),《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谓:“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此诗题名“寒食清明日”,或者提示此时清明日乃寒食节内一天而已,该诗还提到寒食节的换火风俗,即“槐烟散”而“榆火开”。

沈佺期(约656—714),《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谓:“天津御柳碧遥遥,轩骑相从半下朝。行乐光辉寒食借,太平歌舞晚春饶。红妆楼下东回辇,青草洲边南渡桥。坐见司空扫西第,看君侍从落花朝。”此诗题名肯定上巳和寒食时间相连,上巳和寒食要求洒扫庭除、“盛装”,可以临水、“歌舞”、“行乐”。《和常州崔使君寒食夜》谓:“闻道清明近,春闱向夕阑。行游昼不厌,风物夜宜看。斗柄更初转,梅香暗里残。无劳秉花烛,晴月在南端。”从“寒食夜”和“清明近”来看,寒食与清明相接;寒食和清明因为是节日,有很多户外活动,所以需要昼游、夜看。《岭表逢寒食》记录了寒食节和清明日的饮食习俗与热闹非凡。

张说(667—730),《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描写寒食节庆项目有镂鸡子、帖毛球、温泉洗浴等。

(二)盛唐诗歌中的“寒食”

盛唐(712—762)是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艺术气息的时代,人才辈出,诗人繁多。本文仅以卢象、王维、王昌龄、杜甫等人描写寒食习俗的诗歌为据,加以讨论。

卢象(约741年前后在世),《寒食》谓:“子推言避世,山火隧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此诗直言寒食节起源于介之推。

王维(701—761),《寒食城东即事》谓:“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此诗记叙寒食节日活动有蹴鞠、秋千、郊游三项。寒食节与清明日、上巳日三者之间关系密切,无论寒食、清明、上巳,“少年分日作遨游”。

王昌龄(?—756),《寒食即事》谓:“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根据传说,山西晋阳是寒食习俗的发源地。“雨灭龙蛇火”,指古代换火习俗。“泣多流水涨”“西见之推庙”,指对介之推的缅怀。

杜甫(712—770),《清明》谓:“著处繁华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金镫下山红粉晚,牙墙捩柁清楼远。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弟侄随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逢迎少壮非吾道,况乃今朝更袯除。”题名“清明”,当指“清明日”,“著处繁华务是日”可证。此诗极力描写清明日长沙军民出游之盛,表明清明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清明二首》说明寒食禁火习俗似乎尚存,“虚沾焦举为寒食”;题目“清明”乃指寒食日之后的清明日,寒食日之后的换火习俗尚存,“朝来新火起新烟”“家人钻火用青枫”;诗人此时业已身患多种疾病,“右臂偏枯半耳聋”,但仍记叙了宝贵的寒食节(或清明日)习俗,“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说明蹴鞠和秋千习俗,长期流传,影响范围广大。此外,《寒食》描写了江村寒食的恬淡、热闹与欢欣,人们纷纷休息,相互邀请吃饭,关系非常和谐(“邻家闹不违”)。

二、中唐与晚唐诗歌中的“寒食”

(一)中唐诗歌中的“寒食”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进入中唐时期(762—827),这一时期诗歌中涉及寒食的诗人大约有韦应物、刘长卿、卢伦、韩愈、刘禹锡、孟郊、元稹、白居易等人。下面据他们的相关诗歌加以讨论。

韦应物(约737—792),《清明日忆诸弟》谓:“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终令思古郡,烟火满晴川。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此诗虽题名“清明日”,实际是描写“寒食节”冷食习俗,故有“冷食方多病”语;因为是在清明日,所以“烟火满晴川”;寒食节饮食习俗尚有“杏粥”和“榆羹”。《寒食日寄诸弟》:“禁火暖佳辰,念離独伤抱。见此野田花,心思杜陵道。联骑定何时,予今颜已老。”此诗肯定寒食日需要禁火,禁火就是寒食节的基本习俗。此外,《寒食寄京师诸弟》再次申明寒食日的禁火习俗;《寒食后北楼作》记叙了寒食节习俗之一——击鼓蹴鞠;《寒食》记叙了寒食节习俗诸种,游园、秋千、蹴鞠以及歌舞、宴饮。

刘长卿(709—780),《清明日青龙寺上方》谓:“上方偏可适,季月况堪过。远近人都至,东西山色多。夕阳留径草,新叶变庭柯。已度清明节,春愁如客何。”题名“清明日青龙寺上方”,大有深意:清明日举国重视,青龙寺地位显赫,上方乃一寺之住持。诗中明确提及“清明节”值得重视。

卢伦(约737—799),《寒食》谓:“孤客飘飘岁载华,况逢寒食倍思家。莺啼远墅多从柳,人哭荒坟亦有花 。浊水秦渠痛渭急,黄埃京洛上原斜。驱车西近长安好,宫观参差半隐霞。”“况逢寒食倍思家”,似乎是指寒食节应该是阖家团聚之日。“人哭荒坟”当指寒食节里的扫墓活动。《舟中寒食》:“寒食空江曲,孤舟渺水前。斗鸡沙鸟异,禁火岸花然。日霁开愁望,波喧警醉眠。因看数茎鬓,倍欲惜芳年。”记叙了寒食节的禁火、寒食、斗鸡习俗。

韩愈(768—824),《寒食直归遇雨》谓:“寒食时看度,春游事已违。风光连日直,阴雨半朝归。不见红球上,那论彩索飞。惟将新赐火,向曙著朝衣。”寒食习俗有春游、红球(大约指蹴鞠)、彩索(指秋千),“新赐火”当指寒食换火习俗。

刘禹锡(772—824),《酬窦员外使君,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示四韵》谓:“楚乡寒食橘花时,野渡临风驻彩旗。草色连云去人住,水纹如縠燕差池。朱轮尚忆群飞雉,青绶初悬左顾龟。非是湓城旧司马,水曹何事与新诗。”“楚乡寒食橘花时”,橘子花期在夏秋两季,约3—5月或9—11月,可见,楚地寒食节大约也是在农历三月。《窦夔州见寄寒食日忆故姬小红吹笙,因和之》:“鸾声窈眇管参差,清韵初调众乐随。幽院妆成花下弄,高楼月好夜深吹。忽惊暮雨飘零尽,唯有朝云梦想期。闻道今年寒食日,东山旧路独行迟。”据此诗记叙,寒食日无所禁忌,可以去幽院听歌伎吹笙。

孟郊(751—814),《济源寒食》谓:“凤巢袅袅春鸦鸦,五子老人仰面嗟。柳弓苇箭觑不见,高红远绿劳相遮。女婵童子黄短短,耳中闻人惜春晚。逃蜂匿蝶踏地来,抛却斋糜一瓷碗。一日踏春一百回,朝朝没脚走芳埃。饥童饿马扫花喂,向晚饮溪三两杯。莓苔井上空相忆,辘轳索断无消息。酒人皆倚春风绿,病叟独藏秋发白。长安落花飞上天,南风引至三殿前。可怜春物亦朝谒,唯我孤吟渭水边。枋口花间掣手归,嵩阳为我留红晖。可怜踯躅千万尺,柱地柱天疑欲飞。蜜蜂为主各磨牙,咬尽村中万木花。君家瓮瓮今应满,五色冬笼甚可夸。”此诗描写河南济源地区寒食节情形,间或亦有习俗实录,如斋糜、踏春、郊游,说明寒食节是重要的群众性节日。

元稹(779—831),《寒食日》谓:“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碧水青山无限思,莫将心道是涪州。”此诗描写作者寒食日举家出游踏青之事。《寒食夜》:“红染桃花雪压梨,玲珑鸡子斗赢时。今年不是明寒食,暗地秋千别有期。”此诗描写寒食节郊游、斗鸡、秋千习俗。

白居易(772—846),《寒食野望吟》谓:“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华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此诗描写寒食节扫墓、拜祭、哭泣、撒纸钱习俗。《清明日送韦侍御贬虞州》:“寂寞清明日,萧条司马家。溜饧和冷粥,出火煮新茶。欲别能无酒,相留亦有花。南迁更何处,此地已天涯。”此诗描写寒食节禁火、寒食、换火以及食春饧、冷粥习俗。《送李校书趁寒食归义兴山居》:“大见腾腾诗酒客,不忧生计是君稀。到舍将何作寒食,满船唯载树阴归。”描写寒食节准备寒食的情景。此外,《六年寒食洛下宴游,赠冯、李二少尹》描写丰年寒食节洛阳美景,踏青、郊游、宴饮、歌舞。《洛桥寒食日作十韵》描写寒食节换火、宴饮、郊游、歌舞等习俗。《清明日关妓舞听客诗》描写寒食节文人骚客欢聚宴饮,歌舞、吟诗、馈赠寒食。《寒食夜》描写寒食节少男少女荡秋千习俗等。

(二)晚唐诗歌中的“寒食”

晚唐时期(827—859),在诗歌中记叙寒食习俗的诗人有温庭筠、李商隐、皮日休等人。

温庭筠(约801—866),《寒食日作》谓:“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彩索平时墙婉娩,轻球落处晚寥梢,窗中草色妒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自有玉楼春意在,不能骑马度烟郊。”此诗描绘了寒食日春景和寒食日习俗,“彩索”指秋千,“轻球”指蹴鞠。《寒食节日寄楚望二首》第二首:“家乏两千万,时当一百五。飔飔杨柳风,穰穰樱桃雨。年芳苦沉潦,心事如摧橹。金犊近兰汀,铜龙接花坞。青葱见杨宅,隐辚端门鼓。彩素拂庭柯,轻球落邻圃。三春谢游衍,一笑牵规矩。独有恩泽厚,归来看楚舞。”描写寒食节节令时间、春景以及娱乐活动。

李商隐(812—858),《寒食行次冷泉驿》谓:“驿途仍近节,旅宿倍思家。独夜三更月,空庭一树花。介山当驿秀,汾水绕关斜。自怯春寒苦,那堪禁火赊。”描写寒食节纪念介之推、禁火习俗。

皮日休(约834—883),《洛中寒食二首》谓:“千门万户掩斜晖,绣幰金衔晚未归。击鞠王孙如锦地,斗鸡公子似花衣。嵩云静对行台起,洛鸟闲穿上苑飞。唯有路傍无意者,献书未纳问淮肥……”描写寒食节击鞠、斗鸡习俗,以及举国欢庆的欢乐气氛。

三、结语

从先秦到南北朝,寒食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唐时已开始式微。汉代确定寒食节为清明日前三天,南朝时寒食禁火三日,唐时减为清明日前一天。寒食节的基本元素是禁火、冷食、紀念介之推。初唐寒食节增加扫墓、游乐活动之后,寒食节(包括清明日)的习俗主要有扫墓、郊游、宴饮、歌舞、斗鸡、蹴鞠、荡秋千、温泉洗浴等。唐诗保存了大量宝贵的民俗资料,应当深入挖掘,系统整理,以便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寒食节寒食蹴鞠
蹴鞠
春潮带雨 寒食月明
寒食节,踏春去
读苏轼《寒食帖》,最是惆怅多情时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足球有一段渊源,叫蹴鞠
蹴鞠趣“史”
《宋会要辑稿》“西人最重寒食”考
4月3日寒食节
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寒食帖》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