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城魏碑十大经典魏楷一巅《高琨墓志》

2021-06-24董其高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21年5期
关键词:楷体魏碑开国

董其高

《高琨墓志》(514年),一九八四年出土于御河东小南头村,据《魏书》记载,高琨父兄弟三人均葬此地,俗称“三皇墓”。此墓志现藏于大同市博物馆。

墓志为方形,边长六十四厘米,石厚十二厘米。志文共十二行,足行十二字,共一百二十六字。

原文是,魏故使持节,都督冀嬴相幽于五州诸军事、镇东大将军、冀州刺史、勃海君开国公墓志铭。

昌三年岁次甲午冬十月丙子朔廿二日丁酉,冀州渤海郡条县崇仁乡孝义里使持节都督冀嬴相幽平五州诸军事、镇东大将军、冀州刺史、勃海君开国公高琨字伯玉。夫人钜镳魏氏。父扬,左光禄大夫勃海郡开国公,母汝南袁氏。

大意是,孝文帝高皇后之兄高琨与夫人魏氏生平历事,历任职位。

《高琨墓志》石质较差,风化严重,缺字较多,难以拓片,这是十大经典中唯一一件只有实物照片的石刻。但是,此墓志的书法水平确是皇家级别、一流水平。著名史学家书法家殷宪先生认为,高琨葬时正值其弟高肇当权,其兄的墓志为朝中名家书刻。

笔画粗细均匀,稳重典雅。《高琨墓志》书体最明显的特点是笔画粗细基本一致。这种形式像北魏后期的早于《高琨墓志》三年的《郑文公碑》与晚于《高琨墓志》三年的《崔敬邕墓志》,不管横竖撇捺点折,相近粗细一写到底。像墓志文中笔画较多的“魏”、“镇”、“县”等,与笔画较少的“正”“子”“午”等笔画粗细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但字与字摆布相称美观,这无意中从笔画的角度提升了北朝书刻的美学层次。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关于《郑文公碑》“步步不失法度,笔笔不失理性,笔势点画无乔野狞恶之习”等评价,用在《高琨墓志》上也是恰如其份的。

字体随大随小,或高或扁。一遍一遍地细端《高琨墓志》图片,立体感很强的图片反而比拓片看得更透更真,字体随大随小、或高或扁,有的还或正或斜。正规而自然的特点在这魏楷石刻中彰显的尤其鲜明。比如“使”“持”“诸”等写得较大较丰满,而“甲”、“酉”“字”等就写得较小;比如“事”、“东”、“子”等写得就瘦高,而“国”“崇”“光”等就写得较倾斜,左肩高右肩低,像初唐李邕《麓山寺碑》一样朝一个方向倾斜的行楷体了,真可谓是仪态纷呈、协调养眼,形成一种完美的传神境界。

书迹隶味渐淡,楷味十足。《高琨墓志》虽属魏碑类书体,但明显的隶味少了,楷味重了,而且独树一帜地体现出笔道分明、典雅静穆的尚法倾向性。像“魏”、“五”、“朔”等还有点隶书之意,而“州”、“海”、“丁”等就隶味所剩无几,甚至成地地道道楷书了。有的竟显出了行书味,像“国”、“光”等就行味很浓。此墓志的用筆,已无所谓藏头扬尾,一切都因势生势,将法、势、形作为一种互相自然生发的关系而形显于石刻。可以看出,这的确是一块魏碑向隋唐楷体急速过度中的里程碑式的墓志石刻。假如康有为、包世臣、刘熙哉等来过平城见过此墓志,肯定会赞口不绝,肯定早就流芳百世。

猜你喜欢

楷体魏碑开国
书法日课
赞比亚开国总统去世
浅析射阳大米的由来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腹部外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寄妙理于“十美”之外
月下笛
打铁老太
梁武帝出家
魏碑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