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皋市春季农田常用药剂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1-06-24章亚蓓佘柳涛

中国蚕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芸苔咪鲜胺百菌

王 静 章亚蓓 佘柳涛

(如皋市蚕桑技术指导站,江苏如皋 226500)

家蚕属于鳞翅目昆虫,对绝大多数农药均十分敏感。蚕区每年都有因农药使用不当而引发的家蚕农药中毒事件,给蚕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农产品生产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农药升级换代加快,新农药品种日益增多,农田使用杀菌剂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但目前农田病虫害防治仍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在桑园或者桑园附近使用农药控制病虫害的同时,由于药剂的选择或者喷药方法不当,农药会通过直接喷洒或者风吹等途径污染桑园或者养蚕环境,引起家蚕农药中毒,对蚕农的影响很大[3-4]。吕铭潇等[5]采用浸叶法研究了7种杀菌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风险,认为戊菌唑、苯醚甲环唑等不适合在桑园及桑园附近使用。由于2020年如皋市植保站统一配送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为噻虫·高氯氟、戊唑·咪鲜胺、24-表芸苔素内酯,因此这些药剂是否对蚕桑生产存在潜在风险,值得试验、探讨。为了解近年来春季农田治虫用药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蚕农安全生产防范意识,于2020年春蚕期开展此次试验。本次试验选用8种药物,按照农田治虫指导浓度对4龄起蚕进行添食,系统地观察了中毒症状,以及生长发育、蚕病发生和上蔟结茧情况,得出8种药物对蚕桑生产的综合影响,以期为提高蚕农安全生产意识,防范家蚕农药中毒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家蚕品种 苏豪×钟晔,由宿迁蚕种场生产(宿迁18批),春制种。

1.1.2 供试药剂 根据如皋市春季农业病虫害测报指导用药,由域内农资市场购买有农药登记号及产品标准号的农药,共2种杀虫剂、5种杀菌剂及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啶虫脒,农药登记号为PD20080313,产品标准号为HG/T3756—2016,生产批号为20200101045,乳油,每瓶40 mL装,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噻虫·高氯氟,农药登记号为PD20183432,产品标准号为Q/SYSX027—2018,生产批号为20200408036,悬浮剂,每瓶30 g装,河南瀚斯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唑醚·戊唑醇,农药登记号为PD20180549,产品标准号为Q/HFHG025—2010,生产批号为20190620,悬浮剂,每瓶50 mL装,陕西润德丰生化有限公司生产;苯甲·嘧菌酯,农药登记号为PD20152029,产品标准号为Q/CH11—2018,生产批号为202010,悬浮剂,每瓶10 g装,安徽春辉植物农药厂生产;戊唑·咪鲜胺,农药登记号为PD20181766,产品标准号为G31/0120000010C028—2018,生产批号为201200405004,水乳剂,每瓶40 g装,上海升联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己唑醇,农药登记号为PD20183702,产品标准号为Q/HYF09—2017,生产批号为20190712-6,悬浮剂,每瓶80 g装,湖北华意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百菌清,农药登记号为PD20091390,产品标准号为GB/T9552—2017,生产批号为20190810,可湿性粉剂,每袋80 g装,广农制药(广州)有限公司生产;24-表芸苔素内酯,农药登记号为PD20183152,产品标准号为Q/HBLS010—2018,生产批号为20200406,可溶性液剂,每袋10 g装,上海长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设9个处理区,即8个药物添食区和1个清水对照区,每个试验处理区均设3个重复小区,每个小区100头蚕。统一饲养至4龄起蚕后,分别点数100头家蚕作1个小区,共27个小区。试验药剂添食浓度是根据农田治虫指导建议来确定的,各区药物配比浓度见表1。将配好的药液喷布在预先准备好的桑叶上,均匀喷全喷透,并将喷好药的桑叶用双层塑料袋装好。为防止在操作过程中各区之间发生交叉污染,将不同药物试验区放在不同的蚕室内同时进行添食。每个试验处理区在各自蚕室内分为3个添食小区,每8 h添食1次,连续添食药叶24 h后改喂新鲜无毒桑叶,然后将所有试验区未死亡家蚕集中到同一蚕室正常饲养至上蔟结茧。

表1 供试药剂浓度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添食药叶后随时观察家蚕的表现并做好记载,饲养过程中调查各试验区家蚕的生长发育、蚕病发生以及上蔟结茧情况,其中2个添食杀虫剂啶虫脒、噻虫·高氯氟的试验区,在添食药叶后立即观察家蚕症状;其他区第1次添食药叶后,每2 h观察1次该区家蚕状态。在整个饲养过程中,除添食啶虫脒、噻虫·高氯氟的试验区,其他区分别记录4龄经过、5龄经过(包括食桑时间和眠中时间)。4龄期有90%的蚕眠后,每个区随机抽取10头蚕,称量蚕体质量。每个试验区家蚕全部上蔟结茧,完全化蛹以后,各个小区随机选取30粒蚕茧,调查全茧量、茧层量,并根据好蛹标准(蛹体正常,完全蜕皮,表皮呈黄褐色并且无破损的活蛹)计算出各试验区的茧层率和好蛹率。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使用SAS 9.2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数据采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后得出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

各试验区添食药叶后家蚕表现差异较大。添食啶虫脒试验区的家蚕15 min后,出现头胸膨大、吐水、尾部上翘、身体缩短等明显中毒症状,2 h左右全部侧倒死亡;添食噻虫·高氯氟试验区的家蚕20 min后,头胸紧靠,呈螺蛳状、侧倒、吐水等明显中毒症状,2 h左右全部侧倒死亡;添食苯甲·嘧菌酯试验区的家蚕2 h左右出现发软、侧倒、排粪、静伏蚕座、腹足失去抓着力等症状,有20%瘫死于蚕座,24 h后添食新鲜无毒桑叶,没死亡的家蚕慢慢开始食桑,有轻度拒食现象;其他试验区的家蚕均未表现急性中毒症状。

2.2 不同农药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添食苯甲·嘧菌酯的试验区在添食药物后除当时死亡了部分家蚕外,其他家蚕恢复食桑后的食桑量相对偏少,且4龄经过延长了1 d,大眠蚕体质量也明显偏小,只有0.70 g(表2)。添食百菌清的试验区大眠蚕体质量为0.94 g,比清水对照区略低;添食24-表芸苔素内酯的试验区家蚕在添食药叶后,出现食桑相对旺盛,食桑快的现象,其他各区的4、5龄龄期经过及眠蚕体质量均与对照区差别不大。4龄起蚕结茧率,添食苯甲·嘧菌酯试验区的部分家蚕在4龄起蚕发生中毒、死亡,仅为79.51%,与清水对照区的97.28%相比较,低了17.77个百分点;添食戊唑·咪鲜胺试验区的家蚕在5龄期发生小蚕,后期不结茧,4龄起蚕结茧率为87.50%;添食百菌清试验区的家蚕5龄逐渐出现小蚕,发生起缩死蚕,导致4龄起蚕结茧率降为67.33%。

表2 添食不同药剂家蚕的龄期经过及大眠蚕体质量

2.3 不同农药对家蚕饲养成绩的影响

添食啶虫脒和噻虫·高氯氟2种杀虫剂的家蚕全部死亡,没有饲养成绩。从表3可以看出:茧层量各处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添食24-表芸苔素内酯试验区的最高,比清水对照区的还高,添食百菌清试验区的最低。通过多重比较,在α=0.05水平,只有24-表芸苔素内酯处理组与其它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其它6组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茧层率各处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添食24-表芸苔素内酯试验区的最高,比清水对照区的还高,添食百菌清试验区的最低。通过多重比较,在α=0.05水平,添食24-表芸苔素内酯处理组与苯甲·嘧菌酯和百菌清处理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添食唑醚·戊唑醇处理组与百菌清处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好蛹率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其中以清水对照组最高,添食己唑醇处理组的最低。从此次试验可以看出,杀菌剂苯甲·嘧菌酯、戊唑·咪鲜胺、百菌清对家蚕饲养成绩均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表3 不同处理组家蚕的饲养成绩

2.4 不同农药对蚕病发生的影响

在本次试验过程中,各区均没有使用任何消毒及防病药物。添食24-表芸苔素内酯、戊唑·咪鲜胺、百菌清的试验区各发现1条病蚕,添食戊唑·咪鲜胺的试验区还发现1条3眠蚕,但是否与添食戊唑·咪鲜胺有关,需进一步试验验证。从表3可以看出,添食己唑醇的试验区好蛹率为95.000%,在所有试验区里最低,添食百菌清和戊唑·咪鲜胺的试验区好蛹率为96.667%,略低;其中添食己唑醇的试验区有半蜕皮现象,添食戊唑·咪鲜胺的试验区有病蛹1个,添食百菌清的试验区出现病蛹和半蜕皮现象。

3 小结与讨论

3.1 杀虫剂对家蚕毒性极强

啶虫脒是一种新型氯化烟碱类杀虫剂,主要用于蔬菜、果树等作物防治蓟马、粉虱类、蚜虫等害虫[6]。啶虫脒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很强,为剧毒至高毒[7],噻虫·高氯氟是噻虫嗪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组合,应用范围广,果树、蔬菜、大田作物等均有使用,对家蚕毒性强,对蚕桑生产安全有很大的威胁[8]。本次试验添食啶虫脒和噻虫·高氯氟试验区的家蚕2 h左右全部侧倒死亡,因此桑园附近农作物在蚕期应避免使用该杀虫剂。

3.2 蚕区使用杀菌剂要慎重

杀菌剂对家蚕的毒性因其成分及剂型等不同差异较大,且表现方式也不同。此次选取的5种杀菌剂中苯甲·嘧菌酯、戊唑·咪鲜胺、百菌清对家蚕生长发育及饲养成绩均有明显的不良影响,戊唑·咪鲜胺有浓重的农药气味,唑醚·戊唑醇对结茧率有一定的影响,己唑醇会明显降低好蛹率。杀菌剂虽然不能直接造成家蚕死亡,但是对家蚕后期的生长发育及饲养成绩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蚕区使用杀菌剂要慎重。

3.3 24-表芸苔素内酯对家蚕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已经发展成为农药的一个重要品种,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果树、花卉、蔬菜等农作物[9]。本次试验过程中,给4龄起蚕添食24-表芸苔素内酯,家蚕没有表现出中毒症状,最终饲养成绩也没有受到不良影响,反而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相比对照区略有提高。其中茧层量与其它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茧层率与苯甲·嘧菌酯和百菌清处理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4-表芸苔素内酯能否应用于蚕桑生产,还需要进一步试验和评估。

3.4 复配制剂对家蚕的影响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本次试验使用的苯甲·嘧菌酯是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混合物,添食对4龄起蚕有一定的毒性,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及饲养成绩均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这其中是哪种药物起主导作用还是2种药物共同作用,还需重新分别选单剂进行进一步试验。

目前,桑园周边大田作物化学防治采用复配药剂比较多,里面含有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而此次试验杀菌剂对家蚕的毒性表现较为复杂。因此,在桑园周边的大田进行化学防治时,药剂的选择、施药时间、施药方法等都要严格控制,避免家蚕中毒造成损失。

猜你喜欢

芸苔咪鲜胺百菌
HPLC-MS/MS法测定32%肟菌·咪鲜胺水乳剂 有效成分含量
改进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蔬菜水果中百菌清及其代谢物残留
鸡胗中百菌清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检测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芸苔素类物质生物学活性比较研究与评价
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蒜薹中的咪鲜胺残留
欧盟发布百菌清正式禁用公告
咪鲜胺降解菌群的富集及降解特性研究
芸苔素内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