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蚕新品种桂蚕10号与桂蚕11号在柳州农村的试养初报

2021-06-24贝建设覃丽双覃耀冠何田华

中国蚕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产茧量茧层蚕农

贝建设 莫 琳 覃丽双 覃耀冠 何田华

(1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柳州 545003; 2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柳州分院,广西柳州 545003; 3广西农业科学院柳州分院,广西柳州 545003)

天然彩色茧丝色彩丰富自然、色调柔和,而且还具有保湿、抗紫外线、抗氧化、抗菌等优良特性。同时,天然彩色茧丝可免去印染过程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符合纺织业“绿色革命”的要求。彩色茧丝除了可以应用于传统的纺织工业,其在医疗、食品、工业等方面也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1]。

近年来,选育天然彩色茧蚕品种成为家蚕多元化育种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黄色茧蚕品种选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蜀·黄×川·白[2]、蜀黄1号[3],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西南大学联合选育的渝黔黄茧[4],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选育的粤彩茧1号(泰圆·泰黄×7532·湘晖)[5],苏州大学选育的彩茧1号[6],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原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选育的桂蚕H9[7],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与苏州大学联合选育的金·菊×明·玉[8],浙江大学选育的天然黄色茧新品种金秋×初日[9]、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天然黄色茧新品种秋芳×金玉[10],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与苏州大学合作选育的湘彩黄1号[11]等等,其强健性、产茧量、茧层率等成绩均达到或高于常规对照品种水平,表现优良,部分品种已推广应用,反应良好。

家蚕新品种桂蚕10号(锦·绣×辉·煌,区试代号9芙N7H)与桂蚕11号(锦·秋×辉·煌,区试代号98N7H)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最新选育的抗BmNPV天然黄色茧品种,桂蚕10号是二化含多化夏秋用四元杂交家蚕品种,桂蚕11号是二化含多化春秋用四元杂交家蚕品种,这2个品种均于2020年通过广西新品种审定[12]。为了了解这2个品种在柳州市农村饲养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特征特性,受选育单位委托,2018年和2019年2年秋季,我们引进桂蚕10号与桂蚕11号蚕品种在柳州市进行了农村生产试验,以期为今后在柳州市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整理报告如下,供同仁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蚕品种:桂蚕10号、桂蚕11号,天然黄色茧品种,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繁育提供,其中2018年正反交各2.0张、2019年正反交各1.0张,张种卵量均为30 000±500粒。对照蚕品种:两广二号,柳州市现行推广应用量最大的当家品种,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繁育提供,其中2018年正反交各1.5张、2019年正反交各3.0张,张种卵量均为30 000±500粒。

1.2 试验方法

2018年8月—9月和2019年8月—9月,在柳州市柳城县凤山镇对河村选择能代表当地养蚕水平、有饲养经验、劳动力较充足且饲养条件、桑园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等基本一致的2户蚕农开展试养比较试验。每户蚕农分别饲养试验蚕品种桂蚕10号、桂蚕11号和对照蚕品种两广二号的正交或反交,每户蚕农饲养的各品种均是等量饲养,即2018年1户蚕农饲养桂蚕10号正交2.0张、桂蚕11号正交2.0张、两广二号正交1.5张,另1户蚕农饲养桂蚕10号反交2.0张、桂蚕11号反交2.0张、两广二号反交1.5张;2019年1户蚕农饲养桂蚕10号正交1.0张、桂蚕11号正交1.0张、两广二号正交3.0张,另1户蚕农饲养桂蚕10号反交1.0张、桂蚕11号反交1.0张、两广二号反交3.0张。试验蚕品种和对照蚕品种在同一蚕房按照当地常规方法饲养,自然温湿度环境,采用相同的养蚕技术处理。蚕种由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统一进行集中催青,做到同日同时收蚁,2018年于8月30日收蚁,2019年于8月16日收蚁。每日给叶3次,1~3龄小蚕期采用叠式木制蚕框饲养,4~5龄大蚕期采用地面饲养。熟蚕禁止添食蜕皮激素,各品种单独上蔟,上蔟采用方格蔟。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在饲养过程中仔细观察并记录各品种的孵化、收蚁情况和各龄发育、眠起及上蔟情况,主要调查各品种的5龄经过、全龄经过等。上蔟后足6 d采茧,调查收茧量、张种产茧量、张种产值(蚕茧售价按蚕农实际售价计)等。每户分别从试验蚕品种和对照蚕品种中随机抽取样茧0.5 kg用于调查公斤茧颗数、死笼率、健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成绩。

2 结果分析

2.1 试验蚕品种的特性

在饲养过程中,试验蚕品种桂蚕10号、桂蚕11号均表现出孵化齐一、体质较强健、各龄眠起整齐、食桑旺盛、老熟较齐、营茧快等特点,茧形长椭圆,茧色金黄色、色彩鲜艳,黄色茧率98%以上。

2.2 试验蚕品种的饲养成绩

从家蚕新品种桂蚕10号与桂蚕11号的饲养成绩(表1)结果分析,2018年、2019年秋季在柳州市农村饲养的试验蚕品种桂蚕10号、桂蚕11号的蚕期发育经过与对照蚕品种两广二号基本相同,正交比反交营茧稍快。在生命力方面,桂蚕10号和桂蚕11号的死笼率较低,健蛹率较高,死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两广二号>桂蚕10号>桂蚕11号,与两广二号相比,桂蚕10号的死笼率降低了2.50个百分点,桂蚕11号的死笼率降低了3.25个百分点;健蛹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桂蚕11号>桂蚕10号>两广二号,与两广二号相比,桂蚕11号的健蛹率提高了3.20个百分点,桂蚕10号的健蛹率提高了2.45个百分点;表明与柳州市现行推广应用量最大的两广二号相比,桂蚕10号和桂蚕11号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在茧质方面,全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桂蚕10号>桂蚕11号>两广二号,与两广二号相比,桂蚕10号的全茧量提高了10.37%,桂蚕11号的全茧量提高了8.44%;茧层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桂蚕10号>桂蚕11号>两广二号,与两广二号相比,桂蚕10号的茧层量提高了13.93%,桂蚕11号的茧层量提高了9.29%;茧层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桂蚕10号>桂蚕11号>两广二号,与两广二号相比,桂蚕10号的茧层率提高了0.66个百分点,桂蚕11号的茧层率提高了0.16个百分点。从公斤茧颗数来看,从多到少依次为两广二号>桂蚕11号>桂蚕10号,与两广二号相比,桂蚕11号的公斤茧颗数降低了8.56%,桂蚕10号的公斤茧颗数降低了10.05%。试验结果表明,桂蚕10号与桂蚕11号这2个蚕品种的养蚕成绩比较理想,几项重要指标均优于柳州市的现行蚕品种两广二号,生命力较强,茧形较大,茧质优良。

表1 家蚕新品种桂蚕10号与桂蚕11号的饲养成绩

2.3 试验蚕品种的生产成绩

从家蚕新品种桂蚕10号与桂蚕11号的生产成绩(表2)分析,张种产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桂蚕11号>桂蚕10号>两广二号,试验蚕品种桂蚕11号的平均张种产茧量38.19 kg,与对照蚕品种两广二号相比,增产1.80 kg,增幅为4.95%;试验蚕品种桂蚕10号的平均张种产茧量37.32 kg,与两广二号相比,增产0.93 kg,增幅为2.56%;张种产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桂蚕11号>桂蚕10号>两广二号,与两广二号相比,桂蚕10号的张种产值提高1.68%,桂蚕11号的张种产值提高4.21%。试验结果表明,桂蚕10号与桂蚕11号的产茧量和产值均较高。

表2 家蚕新品种桂蚕10号与桂蚕11号的生产成绩

3 小结与讨论

3.1 桂蚕10号与桂蚕11号的综合性状优良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蚕品种与对照蚕品种之间以及2对试验蚕品种之间的蚕期发育经过基本相同,但各项成绩各有高低。在生命力方面,试验蚕品种桂蚕10号和桂蚕11号的死笼率均低于对照蚕品种两广二号,分别降低了2.50个百分点和3.25个百分点;桂蚕10号和桂蚕11号健蛹率均高于两广二号,表明桂蚕10号和桂蚕11号强健性较好,表现出与两广二号在强健性上的比较优势。在茧质方面,桂蚕10号和桂蚕11号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3项成绩均优于两广二号,且3项成绩排序均依次为桂蚕10号>桂蚕11号>两广二号。从公斤茧颗数上看,从多到少依次为两广二号>桂蚕11号>桂蚕10号。结果表明,桂蚕10号和桂蚕11号的饲养表现优良,各项重要指标均优于两广二号,体现了生命力强、茧型较大、茧层厚、茧层率高等优点。桂蚕10号与桂蚕11号的产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高。从张种产茧量、张种产值上看,桂蚕10号和桂蚕11号均比两广二号高,且2项成绩从高到低均为桂蚕11号>桂蚕10号>两广二号。其中桂蚕11号平均张种产茧量38.19 kg、张种产值1 875.13元,与两广二号相比,分别增加4.95%、4.21%;桂蚕10号平均张种产茧量37.32 kg、张种产值1 829.63元,与两广二号相比,分别增加2.56%、1.68%。

3.2 桂蚕10号与桂蚕11号的开发前景广阔

目前,天然彩色茧蚕品种在重庆、四川、广东、云南和贵州等多省(区、市)蚕茧主产区示范推广,效益显著,反应良好[13]。天然彩色茧丝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环保的需求,产业化开发前景十分看好。本试验表明,试验蚕品种桂蚕10号与桂蚕11号2个天然彩色茧蚕品种在柳州市蚕区有较好的区域适应性,饲养成绩表现优良,比普通白茧品种获得较高效益。随着彩色茧丝功能得到进一步开发,通过建立“公司+基地+蚕桑专业户”等模式对桂蚕10号与桂蚕11号进行订单化生产并进行系列产品多元化开发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试验仅为2年2期柳州市农村1个试验点饲养试验得出的数据和结论,虽然初步反映了桂蚕10号与桂蚕11号2对蚕品种在柳州市农村的秋季饲养情况及性状表现,但是本次试验未能进行丝质成绩调查,故不能全面反映试验蚕品种的性状和特点。为了解桂蚕10号与桂蚕11号蚕品种本身的性状和特点,还需进一步连续多季多点多次重复试验,才能做出科学的结论,更好地为家蚕新品种桂蚕10号与桂蚕11号应用于农村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产茧量茧层蚕农
柞蚕秋茧茧层厚度抽样测量
高原蚕区家蚕茧层率遗传分析
躲雨
单张蚕种产茧量提高措施
柞蚕生丝生产中原料茧处理技术
基于纳米TiO2开发的家蚕饲料添加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重庆市纤检局开展2016年春茧收购执法检查
全国各蚕桑产区饲养量、产茧量及推广品种10年间的变化
淳安县蚕桑产业现状与对策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