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中等医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1-06-23刘思洋张雨新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陕西教学改革

刘思洋 张雨新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为解决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卫生的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建立了一批为本地培养医士的卫生学校,实行新的医学教育改革。面临学制短、不得不压缩教学内容,又不让培养学生质量大幅缩水的现实要求,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实施了“教、学、用”相一致的教学原则和“听、看、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实用型初级医学人才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等医学教育  陕西  教学改革  医士

基金项目:2020年陕西省档案局科技项目《高校档案资源与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研究》(项目编号:SX-2020-R-0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适应人民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迫切需求,一大批以培养初级医疗卫生人才——医士 为主要任务的中等卫生学校应时而生。1951年1月12日,陕西省卫生厅决定在西安成立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当年3月11日,第一届医士专业157名学生正式开学,开启了陕西中等医学教育的新篇章。中等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至今仍在农村医疗卫生岗位默默奉献,发挥了基层守门人的重要职责。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为切入点,总结其教学特点和办学经验,推进医教协同,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中等医学教育短学制面临的困难

陕西地处西北内陆,曾经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医疗卫生水平差,当时因伤寒、痢疾等引起的传染病和婴儿“四六风”(即脐带感染引起的破伤风)而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由于传统的四年制、五年制医学生培养方法成本高、学制长,不能及时满足广大基层群众对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因此以两年为基本学制、培养实用型医士的医学学校广泛建立。但是,如何将原来传统学制下的教学内容压缩到两年,且能培养适应基层医疗卫生工作需要的初级医疗卫生人才,成为这一批新卫生学校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学校自成立后便一边建校,一边开展教学研讨与改革,初步摸索出了一条培养实用型医疗卫生人才的办法。

当时,按照规定,各地卫生学校医士专业基本学制为两年教学、半年实习。西北局根据当地实际,将学制压缩为16个月,取消寒暑假,以4个月为一学期,在校理论学习12个月,实习4个月。学校担心时间太短会影响教学质量,且省内其他护校、产校都是两年学制,因此,经省卫生厅同意,学校将医士教育学制延长为18个月,其中理论学习14个月,实习4个月。

与传统四年制、五年制医学教育相比,18个月的教学时间较短,就势必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相应的改革。中级医士教育在我国是一个创举,学校刚开办的时候,正规的医士教育制度、适宜的标准教材都还没有颁发到学校。绝大部分学校教员受传统医学教育的影响,对如何开展中级医士教育心理没底,学生和家长也不理解,甚至一些家长和教员都认为这样的中等医学教育是在开玩笑。一期学员秦天竹的父亲到学校来问:“两年教学时间中是将所有课程全部学呢?还是专学一科?”这位家长的潜在意思是,如果专学一科,那时间就不短了,如果把所有的学科都学完那就是开玩笑。有的家长甚至因对这样的学制不放心,而让学生退学另投考其他学校。

由于咨询的家长较多,且大多数都是关于学制短、教学内容能否完成的问题,学校一方面在门房设置咨询点,由一位懂教育的老专家解释宣传;另一方面,专门为此进行了两次报告,向学生传达国家新中等医学教育及医学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讲解新中等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本着对新生的信任和承担民族责任的情怀,教员和学生逐渐打消了顾虑,开始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准备和学习之中。此后一年间,学校结合陕西基层医疗卫生工作需要和学校实际,探索出了“教、学、用”相一致的教学原则和“听、看、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实用型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和经验。

实用型卫生人才培养的经验

1.“教、学、用”相一致的教学原则

学校在建校初就成立了教学指导研究委会,下设教研组、学术组及科联会三个部门,研究如何在陕西开展中等医士教育,为基层培养实用型卫生人才。经过一年探索,在1952年初,学校提出了用“教、学、用”相一致的原则来办好地方性中级卫生教育,即要搞清楚为谁培养学生、学生学习后为谁服务的问题。学校认为,培养的学生要回到人民群众中去,为人民群众服务。学校作为人民的卫生学校,为基层群众服务是唯一目的,因此,采用“教、学、用”相一致的原则,即本地醫疗卫生工作需要迫切解决什么疾病,学校就教授学生什么。

当时的解剖学教员刘放在工作总结中提到了“教、学、用”相一致教学原则的具体化表现:“人民卫生事业需要什么,我就给学生来教什么;学生学到了什么,将来毕业后就去应用什么。”这种教学原则与系统、深入理论学习的传统四年制、五年制医学教育相比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适合当地需要的实用型毕业生为主要特点。

一是体现在教材选用编写上。大多数教员都曾接受过三年制专科或四年制、五年制本科医学教育,熟悉传统医学院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材选用时,学校一开始打算仿照医学院的做法,选取各大区通用教材,如采用西北医学院的细菌学教材以及华东的药物学、简明产科学、妇科学等。但这些教材只适合长学制的本科生系统学习,对仅仅只有14个月理论学习的中等医士教育来说,分量和内容都比较重,也比较多,甚至有某些重复。通过一学年的摸索,学校发现原来医学院的通用教材均不适合中等医士教育,于是按照基础课服从临床培养的思路,重新制定了今后教材的编选原则——编写“教、学、用”相一致的教学大纲和内容分量均适合地区与学生程度及不重复的教本。二是体现在教学时间和分量的安排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卫生学校都是地方政府创办,生源以本地、本省学生为主,毕业后学生也主要为本地、本省服务。为了让本校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上岗,学校按照“教、学、用”相一致的原则,在教师讲义编写上要求教师尽量多举本地多发病、常见病和地方病的案例;在教学时间和分量的安排上,也以本地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为主,真正实现了学生以后用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的目标。

2.“听、看、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仅有18个月的学习时间,怎样保证中等医士教育的质量不缩水,这是摆在学校领导和教员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学校为贯彻“教、学、用”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了“听、看、做”相结合的办法,其本质就是理论学习要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实用型医务工作者。时任校长罗冬祥在1952年春季开学典礼上谈到当年的工作计划时指出,贯彻教学方针,把我们的学风贯彻到教学里面去,特别是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要做到“听、看、做”合一。在当时的实际教学中,学校采取了以下三项具体措施贯彻“听、看、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是在教室、实验室等学习环境的布置方面,采取形象环境法。学生在校理论学习14个月,医院实习4个月,毕业后要在实践中应用学校学习的知识。因此,理论学习是基础,是服务于实践、服务于临床的。为了让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更加容易与以后的实习、工作结合起来,学校在教学环境的营造上下了一番功夫。以最枯燥、但了解人体结构最直观的解剖学课程为例,学校开辟专门的解剖学专用教室,在教室四周墙壁上贴有解剖学挂图,室内陈列解剖学模型及标本。这样学生在上解剖学或自修的时候,眼耳所及全是学习材料,能抓到实物,于是大有游览“人体全景”之感,所谓肝胆肠胃历历在目,趣味无穷。

二是教员在讲课时,尽量做到形象生动,板书要求图多字少,便于学生理解。医学教育的实践性强,理论教学必须联系临床,基础课要为临床服务。教员在教学时尽可能将图画、模型和实物相对照。如先以讲义对照图画进行教学,然后再采用图画与实物或模型的对照示教,很有效果;或者用讲义配合图画模型,然后再对照幻灯示教、显微镜示教——效果都很好。在每天上完理论课后,大部分学生都会在课外活动时间走进实验室,教员一边用幻灯讲解,一边用教具模型示教,学生边听边看,实现了从课本到板书,再以板书结合图画,最后由图画、幻灯结合模型和教具的教学流程,形象化教学更便于学生记忆、理解的相关知识点。为了贯彻形象教学,达到“听、看、做”相结合的要求,学校在1952年还专门增加了一名绘图员,为各科教员绘制教学用图画。同时,学校也积极争取一些校外社会服务活动,如下乡种痘防疫宣传,既给学生提供了解社会的机会,又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克服了基础课与临床相脱节的教学偏向。

结  语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要以新理念谋划医学发展,以新定位推进医学教育发展,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到2030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更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医学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服务卫生健康事业的能力显著增强。如何贯彻文件精神,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笔者认为,可从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窥探一二。

一是各人才培养单位要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办学宗旨。长学制、高学历医学人才固然需要,但为基层群众服务、做好广大农民健康守门人的基层医疗卫生同样需要。

二是教师要具有教学创新能力。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性能力的重要执行者,教师自己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性医学人才的关键。目前,医学院校教师的入门条件已经普遍提高,基本具备科研创新能力,但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仍然普遍。教师若缺乏教学创新能力,就不能将前沿理论与群众需求相结合,不能解决基层群众的医疗卫生需要,培养创新性医学人才就是一句空话。

注释:

①我国医疗体系中,拥有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医学专业毕业生进入临床,统称为“医师”,而大学专科及其以下学历者进入临床,统称为“医士”。“医士”和“医师”都是初级职称。

②后更名为“陕西省第一卫生学校”,曾用过“陕西省西安卫生技术学校”“陕西省人民卫生学校”“陕西省卫生学校”“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更名为“西安医学院”。

参考文献:

[1]罗冬祥.陕西省第一卫生学校五一年工作总结与五二年各項中心工作计划报告[B].西安医学院档案馆馆藏档案.

[2]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三个月来的工作总结报告(1951)[B].西安医学院档案馆馆藏档案(1951-DZ-Y-005).

[3]罗冬祥.五二年各项中心工作计划》(1952)[B].西安医学院档案馆馆藏档案(1951-DZ-Y-005).

[4]刘放.我教中级解剖学一个学期的工作总结报告(1952)[B].西安医学院档案馆馆藏档案(1951-DZ-Y-004).

[5]罗冬祥.陕西省第一卫生学校五一年工作总结与五二年各项中心工作计划报告(1952年)[B].西安医学院档案馆馆藏档案(1951-DZ-Y-005).

[6]罗冬祥.五二年各项中心工作计划(1952)[B].西安医学院档案馆馆藏档案(1951-DZ-Y-005).

[7]一九五二年陕西省第一卫生学校第二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记录(1952)[B].西安医学院档案馆馆藏档案(1951-DZ-Y-005).

[8]刘放.我教中级解剖学一个学期的工作总结报告(1952)[B].西安医学院档案馆馆藏档案(1951-DZ-Y-004).

[9]陕西省第一卫生学校五一年工作总结(1952)[B].西安医学院档案馆馆藏档案(1951-DZ-Y-005).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陕西教学改革
A different kind of pet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走近你,我的陕西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