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微生物学PBL-SPOC融合教学模式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与实践

2021-06-23谭海刚

生物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知识点融合教学模式

谭海刚,李 静

(青岛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 266109)

有效的评价方式会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这与考察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明显不同[1-3]。形成性评价最早见于1967年Scriven的《评价方法论》,后由Bloom引入教学领域,认为是为教和学提供反馈和纠正的评价[4]。2018年,FAST(formative assessment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界定形成性评价是学习和教学中计划性的进行过程,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5]。

PBL-SPOC融合教学模式以SPOC为依托、以“问题”为核心,是授受式与发现式教学、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注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应用能力[6-8]。其实施过程中需要实时掌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开展过程评价和反馈,以发挥问题导入和小规模在线教学的优势。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二年级)和生物工程专业(三年级)的核心课程,知识点多,知识网络严密,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采用PBL-SPOC融合教学的效果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显著。本教学团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入形成性评价理念,开展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与实践,探讨形成性评价在PBL-SPOC融合教学中的实施规律,为专业基础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一种参考。

1 PBL-SPOC融合教学模式中采用终结性评价的突出问题

1.1 教学反馈不及时,教学互促效果差

教学反馈是促进教与学的关键,反馈的及时性对教学质量影响显著。终结性评价中教学反馈不够及时,会弱化问题导入的效果,弱化PBL-SPOC教学质量。学生因得不到实时学习问题反馈,失去及时改进的机会;教师因无法获得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失去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的机会。

1.2 评价方式多元化不足,评价作用不突出

终结性评价针对的是学习结果,主要采取阶段性的期中、期末考试进行评价,反映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是固定的,以操作和考题形式呈现,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结果更多反映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了解和理解程度,全面性和应用性考核不足,评价的作用不够突出。

1.3 与教学模式理念不符,促进自主学习作用不显著

与教学模式不匹配的评价方式会遏制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9]。终结性评价更侧重于考核,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实现成绩评定。与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导向不同,PBL-SPOC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师生围绕问题开展教与学,教师设计问题并参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其理念更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性、参与度和延伸性。理念的不同会弱化终结性评价的考核作用,降低PBL-SPOC融合教学质量。

1.4 学生融入感不强,参与热情度低

终结性评价为学生低参与式评价,学生往往是被动参与,缺乏师生和生生交流互动,评价体系与学生学习需求、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关联度不够紧密,学生的教学融入感不强。

2 PBL-SPOC融合教学模式中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针对PBL-SPOC融合教学模式中采用终结性评价的突出问题,本团队在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中开展了课前预习(20%)、课中教学(50%)和课后复习(30%)3个阶段和线上、线下两种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设计和实践。

2.1 课前预习阶段形成性评价设计

预习效果是课堂教学高质量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形成性评价是预习质量的有效保障。PBL-SPOC融合教学模式采用“文献-视频-课件”的问题导入式预习,教师提出本课知识点相关问题1~3个,如针对病毒提出问题“结合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谈谈你对病毒的认识(从病毒的特点、结构等方面阐述)?”学生分组选取病毒种类,完成个人报告和小组汇总。教师依据问题解决、视频(课件)观看(https://course.zhihuishu.com/coursePreview/videoList?courseId=2088722)、预习测试、问题提出、资料查阅、个人报告、小组讨论汇总等进行量化评价,具体设计和权重如表1。

表1 PBL-SPOC课前预习阶段形成性评价设计及权重

2.2 课中教学实施阶段形成性评价设计

课中教学开展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保障教学方案的实施,实现教学目的和效果。课堂教学由翻转课堂开始,学习小组对课前导入问题进行PPT展示汇报,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教师根据小组分工、汇报、回答问题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利用平台进行集体问答考勤,进一步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情况。针对汇报和问答反馈,重点讲授学生问题较多或理解不深的内容,讲授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设置投票问卷和课堂答疑等互动环节,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疑问所在。讨论环节,小组自由讨论,讨论后进行讲解,同学提问和评价;教师随机旁观1~2组讨论,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并及时发现讨论中的问题,小组讲解后立即进行总结和反馈,实现知识点内化,应用升华。具体设计和权重如表2。

表2 PBL-SPOC课中教学阶段形成性评价设计及权重

2.3 课后复习阶段形成性评价设计和个体反馈

课后复习形成性评价和个体反馈是对课堂学习和评价的延伸和总结,有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分类指导和因材施教。课后复习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3个部分:作业或话题讨论、线上测试、问题总结和改进。话题讨论主要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结合文献或生活案例解决问题;好的作业能够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0]。作业主要通过思维导图理顺知识点的相互关系,注意层次性、交联性,突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线上测试分为测试和自测,其中测试由教师结合研究热点或聚焦案例出题,自测由学生针对重点、难点出题,评价和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特别是重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问题总结和改进中学生针对教师个体反馈(即教师综合3个阶段教学中学生的得分和表现,给予问题反馈和整改建议,如学习方法的改进、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汇报和讨论表现等),结合具体问题,总结学习中的收获和心得,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具体设计和权重如表3。

表3 PBL-SPOC课后复习形成性评价设计及权重

3 PBL-SPOC融合教学模式中形成性评价的总结与反思

3.1 课前预习线上形成性评价,实现知识了解程度评价

实施课前预习线上形成性评价,学生学习主动性和问答参与度明显提升,能主动思考和解决知识点问题,课前提问次数达到8.3次/学时,实现了预习效果的快速统计,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程度,从而为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可靠参考。

3.2 课中教学线上形成性评价,实现知识理解程度评价

课中利用“知到”平台开展集体问答、投票问卷等多形式线上互动,互动参与度达到98.71%,课堂问答和学生课堂提问达到40.5次/学时,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即时评价,获取学生知识点理解程度和学习存在问题数据。教师根据数据,有目的性地实施辅导和答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3 课中教学线下形成性评价,实现知识掌握程度评价

在课中教学翻转汇报、小组讨论和总结过程中,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知识基础,讨论问题的依据,解决问题的方法,阐述问题的逻辑,回答问题和质疑的广度,总结问题的针对性和深度,实现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实现知识升华。

3.4 课后复习线上形成性评价,实现知识应用程度评价

通过课后探究式作业、测试、话题讨论和总结,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点的内涵,课后提问达到59.8次/学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线上测试成绩合格率为98.9%,成绩优秀率为59.6%,平均成绩达到90.1分。课后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知识的拓展、关联、应用和总结能力,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实现知识应用产出。

3.5 线上线下结合全程形成性评价,实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PBL-SPOC融合教学模式为问题导入式教学,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从问题分析、观看课件和视频、查阅文献、形成报告到展示汇报、话题总结、作业等多环节体现了自我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达94%以上,自主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3.6 线上线下结合全程形成性评价,实现学生知识水平综合评价和反馈

通过3个阶段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全面分析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理解、掌握和综合应用情况,实现对每个学生学习状况和知识水平的综合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为开展个体反馈提供了有效支撑,为学生发现不足,在本课程学习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提供了可能性,达到了以反馈促学的效果。

PBL-SPOC融合教学模式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对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学生教学参与度、教学满意度、作业和成绩优秀率均显著提高。问卷调查显示,学生认为课程设计合理,问答交流有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具有启发性的占98.1%;认为教师指导对学习很有帮助的占97.4%;近三学期学生教学评价平均为92.69分。方案实施中教师教学投入加大,问题和案例、评阅、答疑、点评等教学环节数量提升了2~5倍,彰显了形成性评价在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优势,显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当然,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类型和数量与评价质量的关系,如何保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都需要教师在实施中不断反思总结,凝练问题,更新评价方式方法,调整教学策略,提升评价的新鲜感,让学生在探究和愉悦中积极参与其中,在评价中积极展示自己的实际水平,进一步提升评价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为教与学互促共长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知识点融合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