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慢性咳嗽的关系

2021-06-22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急性期支原体功能障碍

吕 鹏

(孝感市孝南区妇幼保健院,湖北 孝感 432000)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肺炎。此病患者多为儿童[1]。研究发现,MPP的发生不仅会使患儿发生呼吸道病变,还会引发关节炎、心肌炎、脑膜炎、溶血性贫血、肝炎等其他疾病,需引起临床上的重视。研究发现,MPP患儿的肺功能易出现异常,常发生慢性咳嗽[2]。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MPP患儿肺功能的动态变化及与慢性咳嗽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孝感市孝南区妇幼保健院住院的120例MPP患儿。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中相关诊断标准的患儿;2)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检测结果≥1:160的患儿。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存在心因性咳嗽的患儿;2)患有难治性MPP的患儿;3)患有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患儿。在这些患儿中,有男性70例,女性50例,其平均年龄为(7.15±2.08)岁,平均体质量为(26.33±7.20)kg,平均身高为(125.15±7.44)cm。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这些患儿的家长均对本次研究的内容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在这些患儿住院期间(病情急性发作),均对其进行肺功能检查,使用的检查仪器是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TAED肺功能检查仪,检查指标包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高呼气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 25%~75%)。连续检测3次,记录均值。这些患儿出院后,均指导其服用2~3个疗程的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观察在病情处于急性期时及出院1个月、2个月后这些患儿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肺功能异常患儿各项肺功能指标的水平。按照病情处于急性期时这些患儿的肺功能将其分为肺功能正常组(n=38)和肺功能异常组(n=82)。比较两组患儿在出院1个月、2个月后其慢性咳嗽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病情处于急性期时及出院1个月、2个月后这些患儿肺功能异常发生率的比较

在病情处于急性期时,在这些患儿中,肺功能异常的患儿有82例,占68.33%。出院1个月后,在这些患儿中,肺功能异常的患儿有24例,占20.00%。出院2个月后,在这些患儿中,肺功能异常的患儿有4例,占3.33%。在病情处于急性期时、出院1个月及2个月后,这些患儿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相比,P<0.05。在病情处于急性期时肺功能异常的82例患儿中,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儿37例(占45.12%),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儿14例(占17.07%),有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患儿18例(占21.95%),有小气道病变患儿13例(占15.85%)。在出院1个月后肺功能异常的24例患儿中,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儿11例(占45.83%),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儿2例(占8.33%),有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患儿2例(占8.33%),有小气道病变患儿9例(占37.50%)。在出院2个月后肺功能异常的4例患儿中,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儿1例(占25.00%),有小气道病变患儿3例(占75.00%)。

2.2 在病情处于急性期时及出院1个月、2个月后肺功能异常患儿各项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出院1个月、2个月后,肺功能异常患儿的FVC、FEV1均大于病情处于急性期时的水平,P<0.05;其PEF、MMEF 25%~75%均快于病情处于急性期时的水平,P<0.05。出院2个月后,肺功能异常患儿的FVC、FEV1均大于出院1个月后的水平,P<0.05;其PEF、MMEF 25%~75%均快于出院1个月后的水平,P<0.05。详见表1。

表1 在病情处于急性期时及出院1个月、2个月后肺功能异常患儿各项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s )

表1 在病情处于急性期时及出院1个月、2个月后肺功能异常患儿各项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s )

注:*表示与急性期相比,P<0.05;#表示与出院1个月后相比,P<0.05。

时间 例数 FVC(L) FEV1(L) PEF(L/sec) MMEF 25%~75%(L/sec)病情处于急性期时 82 1.29±0.27 1.20±0.31 2.02±2.18 63.60±15.62出院1个月后 24 1.65±0.50* 1.36±0.42* 2.57±3.22* 91.15±27.44*出院2个月后 4 1.92±0.44*# 1.65±0.58*# 2.81±3.39*# 96.37±30.60*#t值 11.663 10.760 13.513 11.870 P值 0.000 0.003 0.002 0.001

2.3 两组患儿慢性咳嗽发生率的比较

出院后,在肺功能正常组患儿中,发生慢性咳嗽的患儿有7例(占18.42%)。在这些患儿中,发生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后咳嗽的患儿分别有4例、3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7.14%、42.86%。在肺功能异常组患儿中,发生慢性咳嗽的患儿有58例(占70.73%)。在这些患儿中,发生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合并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的患儿分别有18例、28例、6例、6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1.03%、48.28%、10.34%、10.34%。肺功能异常组患儿慢性咳嗽的发生率高于肺功能正常组患儿,P<0.05。详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儿慢性咳嗽发生率的比较

表3 两组患儿慢性咳嗽分布情况的比较[例(%)]

3 讨论

MPP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肺部疾病。此病的起病较为缓慢,患者的初发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相似[3]。儿童是MPP的高发人群。对MPP患儿进行气管镜检查,可发现其气管内的黏稠分泌物增多、气道黏膜充血,少数患儿存在支气管通气不良、管腔开口炎性狭窄等表现。研究发现,小儿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其大、小气道均可受累,从而可导致其出现急性期通气功能障碍[4]。肺炎支原体入侵小儿的气道后,可通过P1蛋白黏附在气道上皮细胞表面,通过生成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和过氧化氢[5]等物质使气道上皮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进而可诱发气道黏膜变应性炎症。

在本次研究中,肺功能异常组患儿中发生慢性咳嗽的患儿有58例。其中,发生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有28例。这些患儿在发生MPP的早期未出现喘息症状,使用抗生素治疗2周后其喘息症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为这些患儿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后,其喘息症状有所缓解。研究发现,小儿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出现上气道变应性炎症[6],其鼻腔黏膜或鼻窦黏膜的功能可受损,可继发细菌感染,从而可导致其发生鼻炎-鼻窦炎。因此MPP患儿若并发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常会做揉鼻、清咽等动作。

研究发现,小儿发生MPP后存在慢性咳嗽的症状与其存在暂时性气道高反应或咳嗽受体敏感性提高有关[7]。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病情处于急性期时,这些患儿中肺功能异常的患儿有82例。出院1个月后,肺功能异常的患儿有24例。出院2个月后,肺功能异常的患儿有4例。这说明,小儿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在肺部体征消失的1个月后,其气道黏膜炎性受损病灶逐渐愈合。研究发现,少数MPP患儿小气道功能异常还会延长至出院2个月后甚至更久[8]。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MPP患儿肺功能异常的表现可以持续1~2个月。与肺功能正常的MPP患儿相比,肺功能异常的MPP患儿更易发生慢性咳嗽。

猜你喜欢

急性期支原体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鸡败血支原体的流行特点、鉴别诊断及防治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