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06-22郭惠民

传媒评论 2021年7期
关键词:话语共同体命运

文_郭惠民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的源起价值和重要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近年来我国对外国际传播中翻译比较成功且契合中外语境的一个中国话语。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寰宇同此凉热,命运就此共同。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第一次向世界传递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今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要广泛宣介和传播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如果说“讲好中国故事”是事实陈述,那么“构建中国话语”“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则更多的是事实认知。在国际传播中如何“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以提升其传播效能,真正做到“传播好中国声音”?探讨今天的国际传播必须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的两大背景,其一是当今世界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二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传播新生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到来,国际力量多极化发展催生新的国际格局,新的全球问题呼唤全球治理新的变革,新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崛起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令世人瞩目。而因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全球化,令人类进入巴比塔之地球村,互联网的社交媒体又将人类重新“部落化生存”,由此而起的“后真相”情绪、偏见、执念,导致隔阂、分裂、沟壑、冲突随处可见。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里,国际传播中能够真正产生影响力应该是能够沟通交流、适合译介对话的话语。

2019年4月正式出版的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英文版的翻译,“人类命运共同体”为“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显然这非完全直译,”命运”选择了“共享未来”的意译,体现了顺应全球化时代之势,高举全球化大旗的中国主张。虽然有学者指出,去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宣告全球化天花板的到来,但全球蔓延的疫情又何尝不是地球村全球化的生动写照。此处“命运”翻译未用常见的destiny一词,也有其深意。英文destiny源自拉丁语词汇destinare,意“to determine”,以“a shared future”取代“destiny”,更符合此中国话语的原意,简洁明了,易为世人所接受。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另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即“共同体”。“共同体”英文为community。community一般可译为社区、社群、共同体,英国著名文化研究学者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在他撰写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中认为,community一词自14世纪以来就存在,意指具有关系与情感所组成的共同体。他还特意提到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现代社会学奠基人之一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nnies)。滕尼斯的名著《共同体与社会》(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1887),按人群关系的组织及其形态,“社区”与“社会”、“礼俗”与“法理”、“形成”与“造成”是其基本的框架和区别。基于此,他深入研究了有别于现代社会的传统社区,由此发现了其中的“共同体”本质,形成了“共同体”理论。社区作为共同体的起源,滕尼斯用它来表示建立在自然情感一致基础上、紧密联系或共同生活方式,并产生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共同体。价值层面的共同体才是一种理想,它包含了认同感、归属感、舒适感、友爱感、安全感、交流感、成就感等精神和生活的意义。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大同”理念,以及“和而不同”“合异求同”互融、互通理解世界,与西方悠久传统中的“共同体”思想彼此相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思想以及理解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视角,积极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主动参与解决世界性问题,展现了当代中国融入世界、担负世界、发展世界的气度和智慧以及人类对美好生活未来追求的最高境界。正是这样一个融通中西文化和语境的中国话语,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并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加强国际传播,传递中国声音,提升国际话语权

国际传播应该是富有张力、均衡、持久、多元、多层面的对话,它促进相互信任理解、利益互惠和价值协商,表达和实现多元以及各自的利益关切,为的就是创造一个多样、有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世界。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功的国际传播,结合当今大变局、互联网时代的背景,我们可以有这样三大启示和考量:

——加强国际传播,提升我国际话语权,掌握国际传播中的跨文化传播规律尤为重要:即多元(multi)的文化,需要之间(inter)平等对话、互鉴互学,通过交流增进理解,管控分歧,以实现(各自、自我)超越(trans)。世界多元的文化,差异的存在是必然,而管理差异降低冲突风险,应加强传播交流,通过对话沟通减少摩擦纠纷乃至解决矛盾,增进人与人之间、社群之间、民族国家之间的协同,以凝聚最大共识,创建积极信任,构建合作双赢的良好国际关系生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强国际传播,提升其传播效能,要注重互联网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现实社会之外一个全新的网络虚拟社会。今天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精英文化与世俗文化、大众传播与群体传播、意见领袖与网红社群并存,有图有“真相”,后真相的情绪化,“后共识”群体的撕裂,再加上视频直播影响力、冲击力以及网红的“人设”形象令传统言语相形见绌,亦虚亦实,真假难辨的镜像世界导致人们的传播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此我们的国际传播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加强多渠道、多平台、多媒体建设,全方位发声,并养成对话理性,以对话包容调适多元群体的存在。

——加强国际传播,中国元素、叙事不可或缺。随着中国当今的历史方位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我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要立足中国文化的历史传统,越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局限于西方话语体系的语境,我们往往会处在西方话语议程设定的被动应对上,唯有创新内涵中国元素(文化传统)的话语,并融通世界,才能在当今国际传播里率先建构议题,先声发力,有效传递中国方案、主张。

多元的世界,多元的文化,国际传播需要秉承对话、交流、互鉴的原则。唯有相互间的对话,才有可能彼此交流、超越隔阂。互联网传播是一种多维的传播,人际传播、社群传播、大众传播彼此交叉,后真相情绪化非理性,共识的产生变得越来越难。为避免意义因偏见撕裂走向虚幻、消解、无解,养成对话理性,以对话调适建构存在,重构现代共识机制,是这个时代国际传播的大问题、真问题。对话并非归于一统,定于一论,但对话必然增加认识的多样性、丰富性。

世界多元的文化,差异的存在是必然,而管理差异降低冲突风险,应加强传播交流,通过对话沟通减少摩擦纠纷乃至解决矛盾,增进人与人之间、社群之间、民族国家之间的协同,以凝聚最大共识,创建积极信任,构建合作双赢的良好国际关系生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当今时代的传播交流生态环境里,人类应该摒弃对立思维,即不以一元征服另一元,而是寻求差异的有效管理和风险的积极防控,在富有张力、均衡持久、多元多层面的对话中促进相互信任理解、利益互惠和价值协商,创造一个多样、有序的美好世界。

猜你喜欢

话语共同体命运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画与理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命运秀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