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的专业学院课程群建设

2021-06-21鲁明亮王旭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程群复合型人才轨道交通

鲁明亮 王旭

【摘 要】专业学院是校企深度融合形成的以培养产业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跨专业、跨行业组织机构。以校企共建共管的专业学院为主体,整合校企资源可以实现教育链、专业链、产业链、人才链与创新链的“五链并举”,是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南京地铁集团共建的轨道交通专业学院实施面向岗位能力的轨道交通一体化课程群,培养“宽口径、复合型”的轨道交通人才。

【关键词】专业学院;产教融合;轨道交通;复合型人才;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9-0059-05

【作者简介】1.鲁明亮,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京,21009)轨道交通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凝聚态物理、职业教育;2.王旭,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京,210019)副校长、轨道交通学院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职业教育。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南京地铁集团共建的轨道交通专业学院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成员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導组成,学院实行企业院长、学校院长“双院长”制,专业涵盖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建筑工程设备三个专业。学院成立以来,校企双方在师资队伍共培共用、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人才培养共育共认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试从产教融合视角出发,分享以学校、企业为主导,以轨道交通专业学院为主体实施面向岗位能力的一体化课程群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与实践。

一、轨道交通专业学院一体化课程群的建设路径

(一)轨道交通专业学院是一体化课程群建设的主体

2017年5月,在南京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南京地铁集团与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共建轨道交通学院,形成了企业、学校主导,以专业学院为主体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学院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学院内校企双方负有共同的育人责任,企业参与学生入学组班考核、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学生毕业入职验收考核等全过程。轨道交通专业学院整合并优化建筑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和建筑设备三个省级专业群的课程、师资、合作企业等资源,实现专业群建设从传统的垂直管理转变为同一产业链上的矩阵管理。专业学院坚持“政府指导、学校主体、企业中心”的办学模式,校企双方共建、共管、共享,采取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的策略,打破校企之间的藩篱,形成了产教融合视域下“政校企”三方协同、良性循环的人才培养格局。在学校与企业的主导下,轨道交通学院作为定制化人才培养的主体,构建并实施了面向岗位能力的轨道交通一体化课程群,为企业培养了一批“理论强、技能精”的复合型轨道交通技能人才。

(二)轨道交通专业学院课程群建设核心概念界定

以轨道交通专业学院为主体实施面向岗位能力的一体化课程群教学改革,首先要明确辨析专业学院、专业、课程、课程群、专业核心能力等关键概念。专业学院指高校与龙头企业紧密融合,政府、行业、其他企业参与,以行业(企业)的生产链、产品链、技术链和服务链为对象开展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的组织机构。专业是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求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1]广义的课程包括教学计划内和教学计划外学校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努力;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课程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各门课程相互衔接共同达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群则是由三门以上性质相关的课程组成,从人才培养全局的角度对各科课程进行系统性整合而形成的课程集合。[2]专业核心能力指依据特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符合岗位需求,具备专业属性的核心业务解决能力。具体而言,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技术两个专业的核心能力分别为: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电气设备检修、运行维护能力和地铁站线风、水、电系统设备检修与运行维护能力。

(三)轨道交通专业学院岗位需求导向一体化课程群的构建与实施

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通过各科课程有机结合来实现,课程群就是三门以上性质相关课程的集合,课程群不是课程的简单叠加,需要从人才培养全局的角度对各门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培养与岗位需求能力高度吻合的专业人才。南京地铁集团通过科学化人力资源优化,将每公里地铁线路运营工作人员降至38人,远低于全国同类企业70人/公里的人员配备标准,这对劳动者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校企双方共同调研发现,地铁设备检修与维护人员分工过细,工作人员跨站作业导致其用于乘车的时间占去总工作时长的四分之一,为突破这一困境,校企共同拟定了培养一专多能、宽口径、复合型轨道交通巡检人才的有效方法。[3]轨道交通专业学院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两个专业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依据系统性、科学性、相关性、创新性原则,[4]按照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核心能力构建轨道交通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群,如下页表1所示。课程群是一个有机整体,群内各门课程实现跨专业交互融合,打破了原有专业之间的界限,是培养宽口径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有效载体。轨道交通专业学院作为课程群建设实施主体,整合企业与学校的师资力量,由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通力协作,共同对课程群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技术变革对岗位人才的需求,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利用学校超星平台完成了课程群资源的数字化,实现了教学资源的跨专业共享,为学生提供了突破课堂时空界限的泛在学习环境。

在一体化课程群教学改革过程中,轨道交通专业学院坚持“重实践、重技能”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为推进轨道交通一体化课程群的实施,学院与南京地铁集团共同出资兴建了与接触网维护工、风水电设备维护工岗位培训高度匹配的接触网综合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轨道、接触网、维修巡检车辆等都与工作场景相同,实训中使用学校企业共同编制的一体化课程校本教材,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工作岗位能力与教学内容的全面吻合。为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轨道交通专业学生每学期要进行为期两周的企业跟岗见习,由企业工程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高职一年级阶段进行工作岗位认知见习,高职二年级进行基于专业基础课的岗位能力实习,高职三年级进行岗位核心能力实习并考取车站维护工、车站值班员等岗位证书。企业的工作场景即学校实训教学场景,把课堂搬到工作场景中,为一体化课程群的构建实施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基于“岗位—能力—课程”逻辑构建的一体化课程群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不同课程的冗余度,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5]课程群体系架构按照“能力递进、岗证衔接”的原则,实现“岗位—能力—教学内容”和谐统一,把岗位需求的如接触网工证、变电值班员证等证书考核内容纳入课程群相关课程中。[6]轨道交通学院利用课程群这一教学载体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大幅提升了轨道交通产业所需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轨道交通专业学院的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师。[7]一流的师资力量是一所学校最核心的竞争力,面向岗位能力的一体化课程群建设与实施需要教师对专业发展方向、企业需求有敏锐的洞察力,同时具备跨学科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课程规划能力。师资力量往往会成为课程群建设实施的瓶颈,[8]因此轨道交通专业学院未雨绸缪,在学院成立之初即与南京地铁集团共同组建了各专业混编的教学团队,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对课程进行设计开发,共同承担授课任务,助力学校教师变“双师”,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实力。在这一机制下,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集体备课,切磋琢磨,促进学校教师知识的迭代升级,补齐学校教师在实践操作方面的短板,实现课堂知识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衔接。为顺利推进一体化课程群建设与实施,轨道交通专業学院依托南京地铁集团培训学院的师资和实训场地对专业教师进行了轮训,目前已经累计培训教师120多人。学校教师在南京地铁集团培训期间,虚心向企业员工学习,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对企业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总结提炼出岗位所需的多项核心能力。在校企共建师资队伍的机制下,学校一批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教师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为既精通专业理论又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在南京地铁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建设面向岗位能力的一体化课程群契机,轨道交通专业学院打造出一支学历层次高、业务素质精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过硬的教学团队为一体化课程群的建设与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专业学院师资队伍育人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轨道交通专业学院一体化课程群教学改革的成效

(一)轨道交通专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专业学院实施一体化课程群教学改革后,轨道交通专业学院组织校企双方共同对课程群建设的实施成效进行了评价。课程群建设成效评价是集科学性与系统性于一体的复杂工程,本文以轨道交通专业学院2019届毕业生为对照样本,对参与实施课程群教学的2020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进而对一体化课程群教学成效进行评估。课程群教学评价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公正性原则。教师作为一体化课程群教学实践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学校在评价过程中引入企业第三方评价。学校采用KSA(knowledge、skill、ability)模型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知识、技能、综合素质三个方面的系统评价,通过分析第三方——南京地铁集团人力资源部组织的毕业生验收考试成绩以及技能大赛获奖比例、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实施一体化课程群教学的班级在知识、技能、综合素质方面的数据全面优于未实施一体化课程群教学的班级。

由轨道交通专业学院与南京地铁集团人力资源部、南京地铁集团培训学院共同组织的调研发现,实施一体化课程群教学的班级学生与往届学生相比,70%以上的学生在地铁公司相应岗位上实习一至三个月就能够独立胜任岗位工作,比往届学生的企业培训时间缩短了一至两个月。南京地铁集团认为面向岗位能力的一体化课程群教学所培养的学生具有“基础厚、技能精”的鲜明特色,具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可以更快地适应新技术对岗位能力的需求,在企业内部显示出更强的竞争力,更好地适应了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产业学院中的合作培养提升了企业的员工素质,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坚定了企业继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信心。

(二)轨道交通专业学院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大幅提升

教师的课程规划和设计能力是一项集专业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等多种素养于一体的综合能力。职业学校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所属教学团队的课程规划与设计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取需要经过教学实践的锤炼。轨道交通学院通过跨专业整合校内外师资力量,组织教师跨专业集体备课,相互交流学习,扩大知识视野,弥补教师自身的知识短板。学院实施一体化课程群教学改革以来共完成“STEAM创新课程”“轨道交通综合课程”等五门面向岗位能力的跨学科综合课程的开发。课程开发逐步走向标准化、系统化,轨道交通学院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三、一体化课程群建设的反思与展望

轨道交通专业学院一体化课程群教学改革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校企混编师资队伍中企业兼职工程师队伍稳定性不足,兼职授课的企业工程师无法从教学中获得职业生涯的成长,担忧长期脱离生产岗位会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存在企业工程师完成一阶段授课任务后即返回生产岗位的现象。今后在专业学院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应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让企业工程师可以在专业学院静下心来完成一个人才培养周期的教学任务。

专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学院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明晰学院与二级学院的权责界限,理顺学院与各二级学院之间的关系。未来专业学院需要继续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加强合作,组建学院专家智库,对课程群建设的实施效果进行长期跟进式评估,同时建设专家智库为专业学院理事会提供咨询服务,确保专业筹划、实训场地建设等重大决策的科学性。

在深度产教融合机制下,以学校企业为双主导、轨道交通专业学院为主体构建并实施的面向岗位能力培养的轨道交通一体化课程群是对“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深化。轨道交通专业学院借助面向岗位能力培养的一体化课程群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衔接。2020年1月,南京地铁集团被认定为江苏省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并纳入江苏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轨道交通专业学院将抓住这一契机依托轨道交通产业,继续优化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的衔接融合,结合学校“双元”育人基因,不断完善和充实轨道交通专业学院内涵,营造产业集群与人才培养协同共进、良性互动的局面,形成基于专业学院的满足轨道交通产业需求的“宽口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2.

[2]韩联.开展职业启蒙教育 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92-96.

[3]王晓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协同模型的构建与实施[J].人才开发,2011(8):36-40.

[4]饶乐三.确立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标准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3):39-43.

[5]吴旭君.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 创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4(5):34-35,45.

[6]王亚妮.订单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6):13-16,29.

[7]韩振峰.教师是立教之本 兴教之源[J].北京教育(德育),2014(Z1):14-17.

[8]陆俊杰.指向技术创新的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5):63-69.

猜你喜欢

课程群复合型人才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基于课程群的软件工程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