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实施有效农民培训的问题与对策

2021-06-21杨儒雅唐智彬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百万扩招高职院校

杨儒雅 唐智彬

【摘 要】农民培训不仅仅是高职院校完成“百万扩招”任务的重要内容,更是高职院校参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促进农民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自身类型发展的机遇。目前农民培训存在诸多难题,如培训对象动机多元导致培训目标设置困难,培训内容与农民发展需求可能错位以及面向农民群体的有效教学模式期待探索等。推进高职院校农民培训,从内容上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等方面应实现多元化。在具体策略上应通过制度建设,推动农民培训工作走向规范化、机制化;实现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确保培训效果落到实处;保持长期动态关注,推动农民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百万扩招;农民培训;高职院校;多元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9-0014-05

【作者简介】1.杨儒雅,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1)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2.唐智彬,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1)教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2019、2020年连续两年,国家都提出了高职院校扩招百万的要求,“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从政策初衷看,百万扩招的目的并非教育内部的升学问题或是生源问题,而是更为宏观层面的国家战略需求问题,即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1]92高职扩招的生源与结构呈多样化趋势,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群体具有更加多元的特征,要求的培训与管理方式更为复杂。高职院校寻求适合农民群体的有效培训与管理模式,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议题。

一、 高职院校发展农民培训的现实要求

(一)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进行乡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一个激发乡村内生力量、发挥农民主动性的过程,优质的劳动力资源是乡村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在国家制度顶层设计、地方政府出台政策以及具体乡村发展举措、开展行动的基础上,需要更新农村居民的理念,发展他们的能力。与此同时,以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给乡村建设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乡村社会治理与农民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急需新的思路与方法,全方位提高农民适应新时代的能力。因而,职业教育责无旁贷。

(二)新形势下农民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

农民,主要指以农业生产作为谋生手段的劳动者。1958年,我国确立二元户籍制度,“农民”被定义为具有农业户口且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变迁,农民群体的内涵与内部分类越来越复杂:一是传统农民,他们長期生活在农村地区并从事农业生产;二是离开农村居住地、常年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具有“候鸟”特征;三是拥有农村户口,但已完全脱离农业生产的新生代农民。不管是在城市劳动力市场还是从事传统农业产业,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农民群体,在经济社会变化与竞争加剧的状态下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亿万中国农民如何积极应对,如何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这需要职业院校协同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合作共赢。

(三)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从规模扩张走向全面的质量提升,高职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人才培养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均逐步改进,影响力日渐扩大。高职院校积极、广泛参与农民培训工作,既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一方面,这是高职院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挥自身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生源的多元化也能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体现了职业教育体系的完整性与开放性。高职院校需要以此实现转型发展,从而进一步凸显特色、提升水平。参与农民培训工作,高等职业教育要在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以及课程模式方面进行变革,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以往的人才培养惯性,以适应农民生源的需求。

二、 当前高职院校实施有效农民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训对象的动机多元导致培训目标设置困难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趋向一定目标,以满足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个体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学习动机是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2]是引起和维持学生学习状态的前提。扩招对象中的农民群体都已离开教育体系多年,重新将他们纳入教育与培训的范围,最大的困难在于维持其参与培训的动机与持续动力。从现实情况来看,农民群体重回学校接受培训的动机各异,如获得学历,学习新技能,受政府人员宣传发动影响,被亲朋好友鼓励与期待等等,都可能是农民群体参与培训的原因。甚至有调查发现部分农民参与培训只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培训补助。当参与培训的农民群体还有其他选择、参与培训的动机下降时,他们极大可能会中途放弃学习。所以高职院校要对农民参与培训的动机进行深入的分析,准确把握农民培训需求,否则可能造成无效培训,浪费公共财政投入。因此,以什么样的内容来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培训,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维持其培训参与质量,以什么样的目标实现政策设计初衷,等等,都是高职院校办学中的全新课题。

(二)培训内容与农民发展需求的可能错位

《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地要系统总结经验做法,按照向贫困地区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倾斜等原则,做好扩招各环节工作。[3]因此,高职院校针对农民群体的扩招应偏向贫困农村地区,提高当地农民进行生产发展所需的能力,培训结束后能够顺利地高质量就业或回乡创业。但对多数高职院校而言,开展扩招工作的准备并不充分,所能提供的培训内容很可能无法契合参训农民的发展需求,在专业设备、场地、经验与师资等方面也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农民培训的实效性难以保证。

(三)面向农民群体的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期待

高职“百万扩招”是国家解决当前特定群体就业难题提出的对策。[4]农民群体的文化水平相对不高,学习能力相对欠缺,理论学习方法不足,高职院校开发适应农民群体培训与学习的课程、选择适合的教育教学方式并非易事。传统的连续时间段集中授课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应探索并形成适应农民群体的培训主题,以多样的课程、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灵活的教学方法、适当的评价方式让农民学员形成持续的学习积累,反映学习成果,实现有效培训。

三、 高职院校开展有效农民培训的主要内容

(一)制定针对农民群体的多元化培养目标

根据扩招要求,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是高职院校的重点扩招对象,二者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农民工的年龄一般在15~55岁,包括第一代农民工和以“80后”“90后”为主的新生代农民工。由于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发展的新机遇,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迅速,相当一部分农民工会选择回乡发展,从事农业、养殖业、服务业等生产活动,成为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关键资源——高素质农民。同时,另一部分农民工则继续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工作,大多在城市建筑、制造、服务等行业进行生产劳动。发展的取向不同,发展目标也各有差异,但是通过“百万扩招”途径进入高职院校获得教育与培训机会,提高技能和自身综合素质,增进个人能力,是这部分农民群体的共同目标。

首先,高职院校要为乡村振兴培养好新型农民群体。在乡生活的新型农民是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对乡村有感情,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具备一定的经营能力,是乡村发展的根基,也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力量。2015年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对新型职业农民有三类培养方向,一是生产经营型农民,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合作社带头人等;二是专业技能型农民,主要是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三是专业服务型农民,主要是指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不仅要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农业知识、技术,还要教授法律知识、产品运输与营销技能等,让他们逐步成为当地现代化农村农业发展的领头人。这是高职院校农民培训的重点内容。其次,要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培养高素质农村基层组织成员如两委干部等,提高与更新他们的工作技能、管理能力、现代服务意识等,最终提升农村的现代化治理水平。再次,要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养人才。在乡村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农民会向城镇和城市转移,成为现代产业工人,要为这批农民的市民化转型做好准备。针对不同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农民培训应设计多元培养目标,既要重视生产技能的培养,又要重视生活技能的改进,还要重视培养农民作为现代公民的知识要求和素质要求,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都应该成为农民培养的重要内容。

(二)设置满足多元化需求的课程内容

多元化的课程内容旨在滿足农民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多样化发展需求。首先,重视培训课程的整合设计。由于农民培训需求多样,因此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多元整合。开发面向一、二、三产业的课程“菜单”,为参训农民提供可选的课程资源,尤其应重视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制作大量短小、灵活、丰富的课程短视频,对接农民需求精准推送。其次,要重视特色培训课程的开发与设置。高职院校在农民培训课程设置上要结合参训农民所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类型和地方特色,与当地政府、企业进行充分沟通,深入研究之后,开发特色培训课程,以推动当地优质特色产业的发展。再次,要关注课程的更新与完善。无论是农业产业还是其他产业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因此针对农民学员的培训内容也要不断更新、完善。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积极拓展合作渠道,开发数字资源课程库,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减少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帮助学员随时随地参与学习。

(三)以多元化教学方式满足学习需求

农民群体的学习方式有相应的特征:一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课堂学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二是农民群体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掌握工作技能,更适合以技能操作和实践参与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三是农民个体因为工作、家庭、年龄等各方面原因,参与学习的方式存在差异。对此,高职院校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灵活适应。

高职院校要充分研究农民学员的学习特点,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在进行理论课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应用案例教学法,以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员分析讨论,在情境中掌握理论知识、总结规律,并创造性地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找到更多的实际工作、生活范例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1]95其次,应充分关注农民学员在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方面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为农民安排经验丰富的工厂、农场职员作为企业导师,将学习安排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让学员在实际项目中运用和检验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提升技能、能力,增加经验。再次,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强外部联系,帮助农民学员进行乡村创业、参与乡村振兴,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以成功学员的示范与榜样作用带动他人,不断增强农民群体的学习动力。

(四)多元化评价手段改进培训质量

评价不是目标,而是保障培训质量与水平的手段。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普遍联系的特征,其发展是其内部各要素间以及事物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积极结果,因此,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掌握其动态变化过程中各因素的联系,促进农民培训的质量提高也应对其动态过程特征进行监测、分析与评价。出于农民群体的特殊性,在对其动态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与评价时,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与针对性,不断完善评价机制。高职院校根据农民培训的目标建立总体评价框架,确定过程性评价内容清单、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等,院校要与相关主体保持良好沟通与合作,保障农民学员的过程性评价真正落实,了解学员学习过程诉求,以评价倒逼质量提升。基于过程性评价,在培训结束时,对学员的学习结果进行最终考核。

在具体方式上,农民培训可以分多个能力模块进行:一是采用卷面测试,考核学员的理解分析能力,适用于对相关法律知识、国家政策等内容的掌握。同时,要重视评价农民的爱乡情怀,评价农民学员对目前及未来家乡改革与建设等方面的全面了解,重视其参与建设的动力与责任感的培养。二是与相关企业合作,通过一系列综合的岗位工作任务,考核农民学员的技能和能力。对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学员的考核评价,除了现代农业机械使用技能的考核外,还要对其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可以在最后一学年,由高职院校与政府部门、企业合作,组织学员在当地进行实习,组建创业或项目团队,以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为中心开展活动,最终对团队创业或项目成果进行评价。三是将学员培训结果与1+X证书制度结合,通过考核的农民学员可以获得资格证书。此外还可设立政府、社会和企业认可的荣誉奖项,向出色完成学业的学员颁发特别奖项,使他们在求职或创业的过程中更受社会、市场的重视与欢迎,鼓励更多的农民加入学习,高质量地完成培训内容,并能发挥应有的建设作用。

四、 保障高职院校农民培训的高水平发展

(一)高职院校农民培训工作要走向规范化、机制化

高职院校农民培训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保障并规范,保证农民培训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现阶段农民培训是“百万扩招”的重要内容,将来乡村振兴还需要开展大量的农民培训工作。高职院校应将短期的应对性方案变成面向农民培训的办学机制,形成对农民、农业和農村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支持。地方政府要重视农民培训工作,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措施支持高职院校的招生、培养,在经费、人员等资源提供方面形成长效机制。通过税收减免、荣誉颁发和项目促进等方式,不断激发农民培训过程中合作企业的参与热情,实现政府、学校和企业在农民培训中的合作共赢。

(二)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确保培训效果落到实处

要使农民培训真正落到实处,在农民学员培训方案制订、农民学员课程设计、农民学员实践实训及农民学员就业创业等方面,需要多元主体合作互动,协调推进,有序进行。

一是各级政府及农村基层组织应充分宣传农民培训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鼓励农民及其外出务工的家人积极参与,让农民相信教育与培训的意义和功能。同时,与参与培训的农民积极保持联系,了解其培训状况,适时推出样板以带动他人。

二是作为农民培训主体,高职院校应不断规范培训过程,依法依规。一方面,农民培训工作有序进行,充分保障农民权益。另一方面,根据培养目标和农民学员特点确定培训原则,落实各项工作责任主体及相应工作任务,明确具体的培训清单、标准等,制订具体的培训方案,保证方案落实。

三是参与企业要明确自身培训责任,为农民学员提供实习条件。企业要积极介入农民学员培训工作,参与方案设计、标准制定、课程设计、培训实施、培训评价以及学员就业等工作,并保证落实到位。

四是宣传工作要到位,提升农民培训的社会影响力和声誉。当前媒体发达,资讯丰富,应充分发掘高职院校农民培训的积极意义,宣传典型案例,扩大农民培训的影响力。

(三)保持长期动态关注,推动农民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在参与农民培训、促进农民群体发展、推动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方面应当坚持连贯性,不仅要高质量完成“扩招”任务,更应该将农民培训作为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日常工作的视野,推动农民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应与各级政府、村委会保持长期的联系,形成稳定的合作格局,跟踪农民学员培训的短期效果与长期发展,分析反馈信息,总结经验,及时更新课程和教学,充分发挥自身在技能人才培养、农业技能培训、农村创业以及农民群体素质与能力提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匡瑛,石伟平.论高职百万扩招的政策意图、内涵实质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5).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34-135.

[3]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EB/OL].(2020-07-07)[2021-03-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2007/t20

200710_471295.html.

[4]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7-11.

猜你喜欢

百万扩招高职院校
高职百万扩招政策下的高职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百万扩招”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改革路径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的下岗职工学历再教育
百万扩招政策下高职教育的应对与转型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百万扩招”任务的责任分解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