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师范学院南音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2021-06-21陈恩慧

中国音乐 2021年3期
关键词:辅修南音专业课

○ 陈恩慧

引 言

泉州师范学院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为导向,于2003年创办了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后文简称“南音本科专业”)。①泉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于2003年首创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同年10月成立南音系;2009年艺术学院更名为“音乐与舞蹈学院”,2011年加挂“泉州南音学院”,2011年获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点,2012年始招南音硕士研究生。泉州师范学院,下文简称“泉州师院”;泉州南音学院,下文简称“南音学院”。自教育部2018年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本为本”的本科人才培养核心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开启了新时期的教学改革。在此背景下,泉州师范学院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进一步深化南音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南音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等问题,对现有南音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本文对南音教学改革展开具体分析,并就其初步取得的改革成效做一些阐述。

一、南音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南音本科专业每届招收20名学生,这些学生在入学之前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自2003年南音办学以来,大部分南音专业技能课②本文教改的课程对象主要是南音专业技能课(文中简称“南音专业课”),具体指唱腔、琵琶、三弦、洞箫和二弦等五门课程。的教学采用“集体形式”授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与困扰。针对这些情况,南音系经过多次研讨,提出了南音专业课“主辅修”分设的改革方案。“主辅修”的课程设置,在本院音乐学其他专业课是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南音专业课的“主辅修”设置,在借鉴音乐学主辅修课程设置经验的同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南音乐种的特殊性,也要充分考虑各专业课程学习方式的特殊性,从而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

具体如何实施,南音系组织召开了多次专业教学研讨会,广泛听取相关任课教师的意见,对本专业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修订:首先,将原有设在第三学期的“南音乐器演奏”课程(洞箫、二弦、琵琶)拓展至第一学期,如此一来,原来只有南音唱腔在第一学期开始授课的情况,拓展为南音洞箫、二弦、琵琶和唱腔四门专业课均从第一学期起授课;其次,从第四学期开始实施“主辅修”分设。其中,第一至第三学期采用小组课或集体课的教学形式,主修则以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形式授课,因此,南音专业课的主辅修设置,也需要对已有的配套师资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主修考核”安排在第三学期末,考核内容有“专业技能展示”与“视唱练耳与工㐅谱视读”两部分。考核小组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进行考评,最终选定主修学生。主修学生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班级总人数的30%。值得一提的是,南音系还推出了以赛事促水平的“激励制”考核办法——凡参加学院南音专业比赛获个人单项(如唱腔)第一名者,可直接免试获得(唱腔)主修资格。主修学生有一定的考核要求:他们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的终评成绩均需达85分以上,若未达标,取消主修资格;并且,主修学生还需再由2——3人合作完成一场南音专业课结业音乐会。辅修的学生仍按小组课或集体课的形式授课,辅修课程的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教学情况,依照课程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辅修课程的考试也由任课教师自行组织、评分。此外,辅修的学生在每学期末可再次申请主修考核,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专业不断的追求。

南音专业课的主辅修设置,有效解决了教师在“集体形式”授课中无法因材施教及缺乏针对性教学的问题,也解决了有南音基础学生“反复温故”而无法提升专业水平的学习困扰,同时也减轻了入学前南音基础较弱学生的学习压力。如此,不仅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人性化、合理化,也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性,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南音教学方法创新

(一)小组合作式学习

传统南音以“口耳相传”为主要传授方式,这种方式体现了师傅为主、徒弟为辅的传习特点。然而,当面对高校的课程设置、授课时长,以及专业程度不一的学生群体时,南音专业课程教学就需要找寻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点,既要能传承传统南音的文化内涵与乐种属性,又要能深化对接高校阶序性的课程体系,因此需要对已有的南音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小组合作式学习”是针对学生的“学”而新实施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与传统南音传授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仅为主导。南音是一种唱腔与乐器相融的合奏(唱)音乐,“小组合作式学习”充分遵循了南音的乐种属性,以及延续了南音传统的“合乐”表演规制,③分设“主辅修”之前,“小组合作式学习”仅以5人来成组,不规定个人学习的乐器种类;分设“主辅修”之后,“小组合作式学习”仍以5人成组,但主修学生需按照南音传统的“合乐”表演规制,分别选定琵琶、洞箫、三弦、二弦和唱腔等。由5人组成学习小组,使学生通过日常的小组协作实践,形成团队意识,相互促进,并且后期也能以小组的节目形式参演各类演出实践。

由于主辅修设置与年级的不同,“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组员划分也会有所不同。在未开设主辅修之前,“小组合作式学习”在年级(20名)内自由组合(分4组,每组5人),各组挑选一名有南音专业基础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发挥其专业优势,带领组员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如图1)在分设主辅修之后,由于主修学生的专业水平较强且人数较少,因此,“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组员可以打破年级的界限,依照南音传统“合乐”表演规制,在主修学生之间进行组合。(如图2)如此,该组组员有相对一致的专业水平。辅修学生则按照原年级和课程进行再分组。

图1

图2

目前,“小组合作式学习”不仅只在南音专业课中实施,也慢慢运用于校内实践活动“南音系周末习唱习奏会”、日常习练活动“专业早练功”,甚至连贯至南音“合奏”课程。如此,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练习和课程设置三个部分的互为融通,“小组合作式学习”形成了“同学、同练、同排、同演”的团队意识与连续性学习,既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弥补了个人学习能力的不足,让学生在协同合作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启发,在学生学习和实践互动中最大化地实现教学效果。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教育部提出的五大“金课”类型之一。“南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下文简称“南音混合式教学”)将南音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线上课程的引领与线下教学的补充,“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方式的革命。”④吴岩:《建设中国“金课”》,《中国大学教学》,2018年,第12期,第7页。“南音混合式教学”的线上资源主要依托南音学院建设获批的福建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弦管传奇 古乐南音”,该课程涵盖“南音前世与今生”“南音新作《凤求凰》”“南音概述”“南音乐学”“南音器乐”和“南音唱腔”六大模块内容,较全面地展示了南音文化的内涵美与音乐美。

“南音混合式教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整合,将常规的线下课程教学内容与线上教学内容“弦管传奇 古乐南音”进行有机的结合;其二,教学方式的创新与优化,采取如“生讲生评”“研讨辩论”“边讲边练”“生生问答”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线上与线下的教学互动;其三,“学评互建”的动态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侧重考核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解决以往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单一、教学反馈不及时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南音混合式教学”还涉及其他方面的内容,篇幅之因不展开论述。在此,以笔者主持的2019年福建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南音演唱”为例,就其中“唱腔主体之‘做韵’”这一章节来展示“南音混合式教学”(见图3)。

图3

由图3可见,“南音演唱”课程采用了多维度、多阶段的方式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从“时间”来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阶段;从“空间”来看,分为线上、线下、线上阶段;从“知识”来看,分为传授、内化、强化阶段,课程突出“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同时,考评方式综合了过程化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进行全方位考评。

自开展“南音混合式教学”以来,南音专业课的课程内涵与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其打破了以往教学中 “一灌式”的知识传导,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活跃度,更好地提升“学、练、创、演”相融合的南音人才培养模式。

(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南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将数字技术与科技手段综合运用于南音课程教学之中。南音学院围绕“国家级传承人年事已高与不可再生性,线下教学难以实现与多位国家级传承人共同学习”等客观问题,研发获批了福建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世界非遗南音‘上四管’合奏虚拟仿真实验”(下文简称“南音虚拟仿真项目”)。该实验项目综合利用Unity 3D、绿幕抠像和语音识别等多种技术,建构现实教学中不可及的“国家级传承人全员参与的南音‘上四管’合奏”三维虚拟场景,让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在虚拟空间中与传承人进行沉浸式的合奏。

“南音虚拟仿真项目”是强化南音课堂教学的一种特殊实练操作,其实验应用需建立在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基础之上,即学生要综合运用所学的南音演奏、演唱技能,以及南音乐学等知识,通过键盘输入等手动操作,在虚拟的空间与传承人进行合奏。由于虚拟仿真技术具有交互性、逼真性和沉浸性等优势,因此,学生可以通过这种现代化、多元化和趣味化的方式进行专业技能习练,从而达到强化教学内容的目的。例如,实验第四阶段“‘上四管’合奏实验考核”采用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游戏闯关形式,学生通过听鉴传承人演奏的乐曲音乐,再根据画面中的乐谱、光标等提示信息,在计算机上进行相应的键盘操作输入,以此方式与传承人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合奏;待演奏结束,系统将以学生演奏的正确音符、技法的数量,以及箫、弦乐器的润饰做韵的准确性进行综合判断,给予等级结果;学生需在每关卡取得S等级后,方可进入下一关,直至解锁全部关卡(见图4)。这一阶段的实验步骤,不仅实现了寓学于“乐”的实验教学目的,同时也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南音整弦演奏文化、南音箫弦法、南音做韵法、南音“上四管”合奏等方面的认知与实训能力。

图4

南音虚拟仿真项目彻底改变了南音的传统授艺方式,是迎合现代科技发展的一种教学创新,不仅“解决了原先‘做不到’‘做不好’‘做不了’‘做不上’的问题”⑤同注④。,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寓学于“乐”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南音专业知识与技能体系进行综合考量。

三、南音教学内容拓展

南音本科专业的课程结构分为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集中实践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六大模块,其课程共2592学时,其中南音专业课只占总学时的1/4。南音专业技能的学习需要积累沉淀,要花大量的时间练习方能感悟其文化精髓,才能达到一定的技艺水平。因此,在高校学业颇重的状态下如何解决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时间不足的问题,南音系实施了“专业早练功”(下文简称“早练功”)的改革方案。

“早练功”成了南音专业的一种常态化专业技能习练活动,主要面向南音专业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要求这三个年级的学生在每周一至周五的早晨7–8时,进行1个小时的专业技能练习;有南音唱腔、琵琶、三弦、洞箫和二弦等五项训练内容,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和课业情况,自主选择练习的内容。“早练功”也充分发挥了学院南音研究生的作用,由南音研究生带领指导本科生做早功练习,形成“以生带生”的实践模式。

“早练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强化了南音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也使“小组合作式学习” 在“早练功”活动中贯穿,得以进一步实施。另外,“南音系周末习唱习奏会”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开展示的平台,在学院内部形成了“教学”与“实践”的双向互动。“早练功”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学生无多余时间练习专业技能的问题,全面提升了全系学生的技艺水平和专业素养,也营造了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增强了学院的学风建设。

四、南音教学改革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多元转型,教学改革是教育界一直持续讨论的话题。本文所说的南音教学改革,其一,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由教师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其二,既要符合高校南音专业的办学设置,也要顺应新时代的教学发展需求,既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南音“口耳相传”的授艺传统,又不能破坏南音的文化内涵。总体而言,南音教学改革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多样化教学方法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将学生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促进学生有意识地带着问题去求学、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南音教学方法改革,根据学生专业水平的差异,从课程上分设了“主辅修”,创新采用了“南音小组合作式学习”“南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南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教学方法。这些新创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一灌式”的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原来的教师灌输式学习,变成学生的积极参与式主动学习,并且在拓展的“早练功”“南音系周末习唱习奏会”等实践教学内容中,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差异化教学实施

差异化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南音学院在充分了解南音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专业技能水平、学习能力等前提下,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手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均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得以相应地提升。譬如,前文所述的南音专业课主辅修项目,主辅修的分设也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差异化,对教学目的、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连贯性教学活动

教学是一个体系化工程,各个方面具有紧密的连贯性,如前一阶段的知识和技能会成为后一阶段的基础。实际上,这种教学的连贯性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也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方面面。例如,前文提及的“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方法,它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轴线,通过小组的学习形式连贯至课程教学(含线上、线下等不同形式的学习)、专业实训“早练功”活动,以及校内实践“南音系周末习唱习奏会”等,如此便使“课程”“教学”“实践”三个环节也呈现出连贯性的特点。

(四)多元化教学目标

本文所说的“教学目标”并非某一教学改革措施或某一门课程的目标,而是指通过南音专业教学改革所实现的整体教学目标。它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融合“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因此,南音专业教学改革侧重于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个方面在南音人才培养结构中的互为作用与和谐发展,即通过知识传授,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最终综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 语

泉州师范学院创办的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在中国音乐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2003年该校设立南音本科专业以来,办学成效较为显著。近年来,南音本科专业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进一步深化南音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南音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本文从南音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拓展等几个方面,对南音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具体来说,它们有各自的教学目的和作用。

其一,南音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主要是进行了“主辅修”分设,打破传统的“集体”上课方式,以解决学生专业水平不一,以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的局限与困扰等问题。其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主要采用了“南音小组合作式学习”“南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南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优化完善以往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选择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其三,教学内容的拓展,主要开展了“早练功”习练,实现课程、教学、实践三个环节的互相促进。

南音教学改革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学的主体性发生了转变——以传统“师傅为主、徒弟为辅”的传授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有效实现了高校南音课堂中教学过程和方式的“翻转”;与此同时,还充分考虑新时代的教学发展要求,以及南音这一古老乐种的特殊属性和文化内涵。南音专业现已实施的教学改革,呈现出多样化教学方法、差异化教学实施、连贯性教学活动和多元化教学目标等特征。这些改革的有效实施,为全面提升南音本科人才质量,实现南音人才培养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南音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高校专业教学始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南音教学要不断总结以往良好的教学改革经验,还要及时总结分析教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优化和完善,如此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南音人才。

猜你喜欢

辅修南音专业课
辅修:不一定是最优解,但何妨一试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高校辅修专业教学现状与思考
——以天津理工大学英语辅修专业为例
我国高校金融学辅修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以西北大学为例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李进杰的南音情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南音乐器配合的多样均衡之美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京津冀地区外语辅修专业及辅修二学位现状研究和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