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城居民心肺复苏认知现状及需求调查研究 *

2021-06-18赖维云陶根惠赵文凤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11期
关键词:目击者知晓率心肺

赵 瑜,黄 浩,赖维云,陶根惠,吕 佳,顾 典,赵文凤

(1.重庆市健康教育所 401120;2.重庆市人民医院 400013)

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伤害已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最紧急、最严重的心跳骤停80% 以上发生在医院外[1-2]。心肺复苏(CPR)是目前针对心跳骤停最为有效的现场急救措施[3]。心跳骤停4 min内是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4-5],院外现场第一目击者即时进行高质量的CPR是成功抢救患者、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而院外心跳骤停第一目击者常常不是医务人员,多为普通居民[6]。因此,提高普通大众对CPR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普通居民CPR认知和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为后期开展CPR认知普及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重庆市主城区常住居民。纳入标准:年龄大于或等于14岁,主城常住居民(居住时间大于或等于6个月),自愿参与本项研究。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完成问卷作答。

1.2方法 利用问卷星平台,通过网上收集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由课题组自行设计,主要包括4个方面:(1)一般情况,包括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岗位性质、宗教信仰、自觉健康状况;(2)CPR需求、培训行为和突然遇到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行为;(3)CPR态度,包括CPR的必要性、设施配置、学习态度、实施态度;(4)CPR知识,包括基础知识、胸外心脏按压知识、开放气道与人工呼吸知识、复苏效果判断知识。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由网络答题结束后进行导出,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CPR知晓情况 本研究共调查重庆市主城区深住居民850名,居民CPR知晓率为83.4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间CPR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CPR知晓的主要来源途径,排前3位的是电视(67.56%)、网络(56.42%)、健康教育讲座(50.35%)。

表1 居民CPR知晓情况

续表1 居民CPR知晓情况

2.2CPR学习和实施意愿 居民有较高的CPR学习意愿,调查的4项关于学习意愿的条目,均有90.00%以上的居民有意愿,仅53.88%的居民对使用CPR技术抢救伤患者有把握,仅52.47%的居民知道救助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反被诬陷的事后,还愿意对他人施救,见表2。掌握CPR技能后,居民对亲朋好友与陌生人2个不同对象实施CPR的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居民CPR学习和实施意愿(n=850)

2.3CPR培训情况 仅26.71%的居民接受过CPR培训。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间接受CPR培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未接受过培训的居民中未培训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哪里有这样的课程”(43.66%)、“单位/学校未开展此培训”(39.97%)、“工作/学习太忙没时间”(34.19%)。

表3 居民心肺复苏培训情况

2.4CPR其他相关情况 居民希望获取CPR知识的途径是医生、护士的讲解,所占比例达71.29%;认为医务工作者、心脑血管患者家属最需要掌握CPR知识与技能,而农民和其他人群居于最需要的最后2位;仍有2.47%的居民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伤患者首先的做法既不选择立即做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也不选择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帮助;仅57.88%的居民认为第一目击者对院外突发的呼吸心跳骤停的人施救效果更好。见表4。

续表3 居民心肺复苏培训情况

表4 居民CPR其他相关情况(n=850)

3 讨 论

3.1农民CPR知识有待提高 居民CPR知晓率达83.41%,但仍低于陈思萍等[7]关于警察学院学生的调查结果,其中20~<40岁年龄组和学历为研究生的知晓率最高,农民知晓率最低,不足50%。这可能与年轻和高学历人群接触网络和参与培训的机会较多,而农民无固定的单位,主要通过社区/村接受健康教育讲座,且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接触和使用网络的时间相对较少,致使农民的知识来源途径较少。本调查显示,仅26.71%的居民接受过CPR培训,其中20~<40岁年龄组和学历为研究生的培训率最高,医生和警察等特殊行业培训率较高,而农民培训率较低。结合“最需要掌握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农民排在最后2位情况来看,大众认为农民对CPR知识需求较低,但根据研究显示,农民CPR知识掌握并不好[8-10],且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就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11]。有报道称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将快速增长,尤其是农村居民[12],农村更需要掌握CPR知识。

3.2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不可替代,网络权威信息宣传需要进一步加强 CPR知晓的主要来源前3位为电视、网络、健康教育讲座,而希望获取CPR知识的前3位途径是医生、护士的讲解,健康教育讲座,电视。这说明利用电视、网络媒介虽然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优点,但目前科普知识多而杂,且质量层差不齐,公众更希望能通过专业的人员直接了解CPR知识和技能,CPR传统的健康教育培训方式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高度发展的今天,其科普优势也不可小觑。李建芳等[13]和徐艳[14]研究结果显示,利用互联网开展CPR培训对CPR的普及和巩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下一步应加强这部分媒介CPR知识的权威发声和规范管理。

3.3加强CPR知识“五进”活动 未接受培训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哪里有这样的课程”“单位/学校未开展此培训”“工作/学习太忙没时间”,说明有组织地开展心肺复苏培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对CPR普及尤显重要。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专家共识[1]也指出,培训方式应以急救科普“五进”为切入点进行开展。

3.4健全施救者利益保护制度和树立施救者信心对提高院外心跳骤停抢救率十分重要 院外心跳骤停具有生存率低、预后差的特点[15],其主要原因是对CPR理论和技能培训欠缺,CPR知识公众普及不足,缺乏第一目击者对心跳骤停患者的及时救治及专业人员缺乏科学、系统的CPR知识和技能[16-18]。调查显示,虽然居民CPR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CPR实施上,居民更倾向于对亲朋好友进行施救,这与张兰兰等[19]和于文蓁等[20]研究结果一致。知道救助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反被诬陷的事后,仅52.47%的居民还愿意继续施救,仅53.88%的居民使用CPR技术抢救伤患者有把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院外心跳骤停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建立健全保护施救者利益的制度和加强CPR知识的普及和巩固,使施救者有信心且无后顾之忧。

猜你喜欢

目击者知晓率心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心肺血管病杂志》
目击者隔街相望
谁是目击者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