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发展对策略论

2021-06-15黄杰杨尚昆周颖琳林惠娴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对策

黄杰 杨尚昆 周颖琳 林惠娴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关乎民生福祉和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其内涵要求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逻辑基础,要着眼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要高度重视各领域人才,善于营建长期服务“三农”的专业人才队伍;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所系,要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特质,积极塑造“精神引擎”;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外在要求,要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之路;组织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保障,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牵引器”。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对策;略论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0-0237-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0.06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Development

HUANG Jie,YANG Shang-kun,ZHOU Ying-lin et al (Zhujiang College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900)

Abstract The strategy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 major policy that is related to peoples well-being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s connotation requires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talents, culture,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and organization revitalization.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logical basi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revitalization of talents is the key to the overall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alents in all fields and be good at building a team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that will serve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for a long time.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soul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we should fully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culture, actively shape the spirit of the engine;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external requirement to achieve the overall revital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and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rganization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overall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leading role of primary-level party organizations in rural areas and strive to build a tractor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Development strategy; Brief discussion

鄉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1-4]。往细里说,就是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遵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5-6],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建设工作,以使乡村振兴科学、全面发展。这就要求相关人员科学编制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程和计划,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持续改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抓好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加快建设现代乡村文明,注重培养和吸引人才,切实让农村事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7],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让乡村文化发展有场地,从而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刻绘美丽乡村图画。

1 产业振兴——逻辑基础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逻辑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8]。其中,产业兴旺是基础。粮食是维系人类生存的最低要求,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9]。从国内外形势看,粮食安全不容乐观:其一,由于工业发展挤占空间、农耕用地存量递减、种粮环境欠佳且成本攀升、价格低迷等因素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锐减,劳动生产效率不高,粮食品质大打折扣。其二,粮食危机在中美贸易战中初露端倪,“美国粮仓”供应中国市场只是一厢情愿的时代“乌托邦”。从长远审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必须由自己解决。这就要求人们要从根本上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1.1 解决粮食产业危机,乡村政府需强化农村粮食产业高質量发展的政治意识 无粮不稳,缺粮不安。粮食安全是关乎14亿民众的第一要务。面对众多复杂的情况和严峻挑战,我国在粮食问题方面不容忽视,只能立足本土自力更生,把确保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乡村级政府要树立粮食安全核心战略思想,强化讲粮食安全就是讲政治、讲大局的理念,这样才能保持国内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才能集中力量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各方面社会建设。

1.2 要贯彻实施党的政策,科学调整粮食产业结构,完善粮食产业布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于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并将国家粮食安全上升至从未有过的高度,强调了“中国人要端中国碗,中国碗要装中国粮”的深层政治意涵。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粮食产业正处于乘势而上、革故鼎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遵循农业发展规律和新时代新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已有发展基础上,全面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10],同时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好农村产权制度,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积极鼓励农业农村部积极配合财务部等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1.3 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粮食主产区利益最大化,促进粮食生产积极性 东北三省、中原腹地以及江南水乡等天然区域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饱受价格低、产能弱、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青壮劳动力缺乏严重等问题困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不少田地撂荒,直接威胁到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其一,农业部门要深入调研,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补贴大型农用机具购置,积极建设农业水利工程,完善农业生产配套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其二,通过土地入股、招商引资、集体承包等措施加快土地流转,形成高效、优质的农业集约型、规模化发展模式,打造“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农业发展经营主体,健全种粮补贴机制,调动种粮积极性,提升粮食产能,巩固粮食主产区的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从促进整个主产区发展的角度考虑,根据粮食主产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和付出的成本,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和各项支持,促进主产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确保主产区政府和种粮农民得到合理利益补偿[11-12]。

2 人才振兴——关键所在

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城镇就业机会大大增加,大量农村青壮年选择进入城镇打工,导致农村人才大量流失,乡村社会日益凋敝。乡村振兴必然要求人才振兴[13]。要切实提高待遇,积极拓展人才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好“三农”专业人才的“智囊团”和“动力源”作用。

2.1 在思想层面,要高度重视人才,筑牢乡村人才发展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字字直击“三农”问题的要害,要组织动员群众干部,加强集体理论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从思想深处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加盟共同完成。随着时代的发展,若以传统思维去开展农业农村工作只能是事倍功半。故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建树现代思维,搭设多种平台,通过多个管道,从工作待遇、发展机会与后续保障等方面吸引科技、管理人才乐意回归、长期驻守。要特别重视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和企业家,其掌握着前沿资讯、资本力量、先进技术和营销方式等,有带动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易引发“头雁效应”。

2.2 在现实层面,要爱才惜才引才,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过硬、专业性强的人才队伍 新时代,新产业不断涌现,新业态层出不穷,新型人才也愈发增多。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大局大业,日益需求多元化的人才加盟。要加快建立农业农村人才引入激励机制:其一,对返乡青年人、大学生返乡创业通过人才认定体系给予相应的人才认定,并在贷款贴息、土地政策、创业绿色通道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14]。其二,对于国家政策导向下进行下乡支农、支教、支医的专业人士和技术人员,以及驻村的教师、律师、企业家、党政干部、第一书记等,服务期满后成绩突出表现优异的要优先提拔任用,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优先聘用技术岗位,优先评先评优,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核心是人才。乡村振兴需要新鲜血液和源源不断的活力。打造一支“精通农业、热爱农村、服务农民”的人才队伍刻不容缓,是实现战略发展的长久之计。

2.3 在战略层面,要着眼长远规划,形成育才聚才合力 其一,要落实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学费补贴和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等待遇,向条件艰苦的偏远乡镇适度倾斜。其二,对于从事食品加工、生物种业、农产品深加工、农业能源研究等的省属农业企业以及龙头企业要给予年度经营补贴和奖励扶持,为其引进高端人才、发展新型项目等提供便利,进一步刺激其长期深耕农业领域的积极性。其三,助力脱贫攻坚,努力建设“心系乡土、乐于奉献、对口帮扶、科技扶贫”的专家服务团。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至收官阶段,贫困现象并未全部消除,有些地方可能出现返贫问题。消灭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扶贫更需扶智,扶智急需科技。科技服务团队要实现贫困县、贫困村的全覆盖,是一项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工程。相关部门要着眼于本区域,遴选优秀农业专家技师,让乡土人才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源”,为国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建设“重要窗口”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3 文化振兴——灵魂所系

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所系。要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特质,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的“精神引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乡村文化振兴意味着,要以传承优秀文化基因提升农民乡土自信,以乡村振兴主体——农民的内在涵养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15]。振兴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铸魂工程。

3.1 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积极开发旅游产业资源,制定“乡村文化旅游”高端路线 农村是历史、经济、文化的发源地,其风俗、特色迥异,令人向往憧憬。各地要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当地乡村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使蕴含在乡村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得以充分释放。同时,需通过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进行宣传,从而打造乡村文化的独立品牌,提升旅游产业整体效益,从而打造乡村旅游优质文化品牌。

3.2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增强乡村文化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提高农村经济实力,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还要注重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建立健全村民的教育培训保障体系。譬如,在乡村地区中小学开展读书演讲或书画比赛等趣味竞赛,以丰富未成年人的课外文化活动,培养读书兴趣,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为青年一代传承传统民俗文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让农村和谐发展、村民生活舒心,也通过各种方式使乡村民众保持淳朴、厚道、热情、乐观的精神面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以打造博大精深的乡村文化。为拓展村民视野,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系列培训如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家风家训等,讲好农村故事,用明德引领风尚。

3.3 打破城乡文化壁垒,重塑农村文化价值体系 由于地域性的天然差异,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各有特色又存在巨大不同。其突出表现在,城市文化彰显现代性文明,而农村文化乡土气息浓郁。城市文化所焕发的科技型和智慧型样态是农村文化严重缺失的。消除城乡文化差异,主要在于:其一,实施“科技文化下乡”战略。政府应在高等院校和农村之间牵线搭桥,调动资源支援农村文化发展。高校拥有先进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且专家、学者、技师、工程师以及从事各个领域研究的硕士、博士等丰富的高端人力资源,这些正是农村所欠缺的。可实施长期结对帮扶、对口援助,以提升农村的科技文化内涵和现代文明氛围。其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搞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差,使用效率低且管理混乱。物质丰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农民的时代诉求愈发强烈,文化消费品位日益攀升。政府应积极履责,制定城乡文化融合规划,划拨专项建设资金,科学配置文化设施,可引入企业经营,走出一条“市场化、现代化、乡土化”的新路子。要不断挖掘、提升乡村的文化价值,把文化建設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培根铸魂工程抓紧、抓实、抓好,在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层面涵养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振兴。由此形成乡土文化的向心力、感召力和无形的约束力,营造起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4 生态振兴——外在要求

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外在要求,要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之路。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涉关民生福祉,更是基本国策。长期以来,引发环境污染、导致资源浪费、破坏生态平衡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严重阻碍着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生态振兴是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由路径。

4.1 要形成社会普遍共识,增强村民责任感和使命感 生态文明是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农业生态文明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责任主体,政府要充分重视、积极作为。要通过网络、媒体、广播等扩大宣传,引导、强化社会群体尤其是广大农民对于农业生态文明的科学认知和强烈意识。农业基础薄弱亟待改变,农业环境污染严重是长期痼疾,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客观存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个人而是要通过所有国人的努力,不断聚焦共识,增强集体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自觉、主动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

4.2 要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农村环境监管和项目推广 农村环境保护是关系到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应一边开发“三农”资源,一边注重环境保护,闯出一条符合国情、农情和乡情的新路子。例如: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这样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又促进了畜牧业发展。牲畜的增加,又推动了沼气的发展,形成了以沼气为中心的多层多级高效生态农业体系[16]。又如,努力推广农村沼气和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村节能减排技术[17]。近年来,各村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投资主体农村信用社的融资主渠道作用,有效破解了沼气建设的资金瓶颈。把沼气建设与生态家园富民行动、“村村通”、植树造林、扶贫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再如,积极开展小流域水环境整治工作,联合河道专管员开展常态化巡查,利用手机App实行每天一巡查,若发现河道内有生活垃圾、有色漂浮物时立即清理,努力防止河水污染的加剧,做好巡河记录,形成“一河一档”的长效机制。

4.3 实施“垃圾革命”,建立废物处理长效机制 例如,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充分利用各村LED显示屏、发放宣传单、大喇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宣传力度,设立废旧地膜回收站。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工程,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切实守护乡村美丽颜值。同时着力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台账管理制度、村庄保洁检查登记制度等管理制度,合理规划设置生活垃圾临时存放点,取消村口路旁的露天垃圾池,定时、定点收集转运,进而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为未来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探索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结合的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5 组织振兴——根本保障

组织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保障,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牵引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定海神针”。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解决了不少关乎民生福祉的大事、难事。新时代,农村情况有新的特点,需要新的方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有效发挥,但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是较低,应不断加强建设。

5.1 要积极发挥党支部坚强堡垒作用,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充实壮大基层组织 要在农村青年、妇女、致富能人中发展党员,将优秀分子及时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主动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努力扩充农村党员队伍,加强党组织对农村各领域社会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以把握乡村振兴的政治方向,把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效嵌入农村各类社会基层组织,开展结对子活动,着重对返乡创业青年、村办合作社会员、村级护林员、公益性岗位等中的优秀青年农民主动争取,尤其是党员帮扶责任人与帮扶家庭优秀青年农民建立“一对一”的政治联系,在入户走访、帮办实事过程中宣传党的思想,传递党的声音,送达党的温暖,通过从思想、技术、信息、物资、政策、措施等全方位引导,常态化开展教育引导优秀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将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触角延伸到农村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延伸到每一位党员和每一户百姓,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对农村工作的全覆盖。

5.2 落实经费保障,解决党员待遇问题 即,保障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必要的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落实工资补贴待遇政策和社会保险政策,解决村级党组织干部抓好党建工作的后顾之忧;把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以及群众的能动性结合在一起,由党支部书记或者是党支部成员代表村集体,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以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入股,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动力入股,建立起村集体和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用类似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式进行管理和监督。

5.3 做好“上下联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之一,是实现农村基层自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最直接的“指挥系统”。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是自由散漫的“独立王国”,其终究要在乡镇级黨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完成任务。故此,农村基层党组织既要“下接地气”,又要“上连天线”,并要主动接受村规约束和村民监督。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力发展,农村党组织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表达诉求也愈益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广开渠道听取社情民意,关注民生民愿,从内心深处自然接受群众的监督,自觉维护党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引领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发挥出更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 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 寇鸿顺.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N].贵州民族报,2021-02-25(A03).

[3] 李熙.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N].云南日报,2021-02-13(003).

[4] 刘长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现代化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259-262.

[5] 娄伟.农村生态环保工作需补短板强弱项[N].中国环境报,2021-03-19(003).

[6] 刘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农民思想教育刍议[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1):67-73.

[7] 时政要闻[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9(11):10-11.

[8] 金根.绘好“春耕图”打造“最美窗口”[N].苏州日报,2021-03-09(A07).

[9] 刘茜.消除乡村家校合作“厚障壁”找寻乡村家校合作平衡点[J].江苏教育,2018(47):45-47.

[10] 许正斌,张宇翔.乡村振兴与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粮食经济,2018(10):16-21.

[11] 蒋和平.完善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政策建议[J].中国农业信息,2013(13):12-14.

[12] 乔鹏程.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4,22(6):81-84.

[13] 俞卓航,苏景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途径研究[J].山西农经,2021(4):10-12.

[14] 张卫.听“两会”声音谋中国未来发展大计[J].中国食品,2019(6):11-29.

[15] 罗平汉.农村人民公社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6] 吴桂翎.乡村教师:乡村知识分子的消解与回归[J].学术界,2016(5):145-154,326.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对策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