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 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与创新

2021-06-15夏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圆明园教师应课文

夏霞

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能够充分展现该种技术的交互式功能,体现互联网技术的知识性、趣味性、直观性优势,有助于教师创建视听结合且色彩丰富的教学情境。基于此,围绕互联网+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与整合进行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调动学生兴趣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利用QQ群、微信群开展语文阅读的预习活动,提前将学习任务发布在QQ群或微信群中,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的反馈课前的预习情况。借助学习任务单,教师能够带领学生突破传统空间与时间的局限,运用图书查阅、网络搜集、阅读勾画等多种教学方法,督促学生開展自主学习活动,不断强化小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信息素养,确保学生在课前学习活动进程中能够感悟阅读教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特点。同时,教师应注重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交互式功能,督促班内学生将朗读录音上传到教学平台,帮助班内不同类型的学生互相了解学习进度,便于学生向班内优秀同学学习,调动学生的竞争心理,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借助互联网平台获悉班内学生的实际朗读水准并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工作,及时给出正确的建议与评价。例如,教师可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充分吸取互联网资源并借助典型、形象、具体的动画视频资源,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其对于语文阅读真实的认知。通过将交流平台与学习任务的相融合,有助于引导学生围绕具体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方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与优势,取长补短,进而形成阶级的探究意识,强化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设阅读的情感氛围

教师可借助以下两种教学方法,创设特定的阅读情感氛围:

1.图片导入法。

在教学资源中,图片的直观性相对较强,能够将多种信息直观地传递给学生。例如,在围绕《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进行教学时,为引导学生感知圆明园曾经的辉煌,教师应突破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互联网中搜寻圆明园的历史图片资料。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不同造型的曲廊、阁、楼、台、榭、亭的图片资料,引导其学生体会“亭台楼阁”四字背后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同时,围绕图片美景向学生讲述听雨亭、烟雨楼、牡丹亭等建筑景观的美妙之处,推动学生深刻体会课文情感并拓宽学生的视野。

2.视频导入法。

在围绕《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为深化毁灭一词的含义,可截取《火烧圆明园》片段,补充并拓展内容,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对于圆明园景观被毁坏的惋惜以及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之情,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推动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强化其情感体验,使其能够与作者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升华学生的情感。

三、拓宽读写空间

在阅读教学进程中,教师应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立足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结合学生的真实感受,不断拓展读写教学空间,切实强化学生核心素养。例如,在围绕《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从互联网中搜寻相关音乐,将悲凉的音乐播放给学生,伴随着音乐的悲鸣与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愤恨与惋惜之情,使学生能够由心生发感悟并将其落实到文字上。上述教学策略高质高效地融合写作与阅读活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后,教师也可借助微信群、QQ群等互动平台,上传自己书写的读后感;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将读后感上传到互联网平台上,督促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受,满足学生的交流需求。在交流与沟通活动中,班内学生可针对其他同学的读后感发表独特的见解,突破传统教学的封闭空间;在相互交流与自我表达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增强其语文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应结合教材文本的种类与内容,拓展阅读教学氛围,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综合化、立体化、网络化,从多元化角度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语文阅读知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切实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意识到互联网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意义,通过拓宽读写空间,调动学生兴趣,创设阅读的情感氛围,有机地创新并整合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切实强化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圆明园教师应课文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