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论析

2021-06-15李俊斌冉琴

党政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党组织

李俊斌 冉琴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领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发挥关系着农村各项战略部署的运行效果,关系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达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紧扣“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政治功能定位,直面政治功能发挥存在的政治意识淡薄、政治能力不足、政治行为失范、政治威信弱化等阻碍因素,通过以党内政治文化引领乡风文明建设、以党员队伍建设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以和谐党群关系激发乡村发展动力、以制度执行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等方式,建设政治上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21)03-0048-11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突出政治功能”〔1〕的重大命题,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新方向、新遵循。作为承载政治使命的政治性团体,基层党组织突出政治功能是实现党对国家、社会、民众的全方位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体现了党的建设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上的有机统一。在现代政治体系下,政党的领导是依托政党的执政——发挥主导运作国家政权、组织管理社会的功能来实现的。恩格斯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2〕一个政党无论处于何种地位(执政或在野),都是兼具“冲突的力量”和“整合的工具”〔3〕双重角色的集合体,但不同性质、不同阶段的政党所履行与其扮演角色相适应的政治功能差异较大。政党一旦获得执政资格就会明显淡化政治冲突功能,往往更加需要和侧重履行政治整合功能,以争取除了本阶级以外的社会阶层、集团、群体的广泛认可和支持。而要最大限度履行政治整合功能,巩固执政地位和正当性基础,客观上决定了执政党必须居于和维系领导核心地位。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工人政党组织“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都成为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在这种工人协会中,无产阶级的立场和利益问题应该能够进行独立讨论而不受资产阶级影响”〔4〕。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肌体细胞”和“神经末梢”,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政治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力量,其政治功能发挥关系着农村各项战略部署的运行效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实现。从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表现来看,“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5〕,必然要求农村基层组织“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下大气力解决软弱涣散问题”〔6〕。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明确政治功能定位、解决政治功能阻碍、优化政治功能发挥,才能为新时代乡村的改革发展和全面振兴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问题倍受学术界广泛关注,但比较缺少与之呼应的党的政治功能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研究成果,大多数是将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嵌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之中笼统论述。从总体来看,既有研究主要聚焦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三个方面的议题,形成了可资借鉴的见解。

第一,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内涵与内容。周光辉、王海荣、彭斌认为,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内在本质,在于坚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政治价值导向,确保党性与人民性相一致、相统一。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核心内涵,就是明确政权意识,巩固党在基层社会中的领导地位;贯彻党的决定,确保党的意志和意图得到贯彻落实;宣传党的主张,抓牢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和话语权。〔7〕曹胜亮、沈虹飞认为,基层党组织作为一种“政治工具”,突出政治功能是其“本质的回归”,具体表现为:政策传导,使各级党组织的决议被理解、接受和执行;党员教育管理,培养良好政治素质的党员队伍;群众组织动员,发挥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优势;领导基层治理,确保基层治理方向正确;政治监督,防止党内存在不受党纪党规约束的特殊党员。〔8〕李蕴哲、戴玉琴认为,在乡村治理语境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是党为实现政治目标、政治意图,在乡村社会政治结构(政党—国家—乡村—村民)中发挥全面领导作用,具体表现为政治领导、政治执行、政治整合、政治教育功能。〔9〕

第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存在的问题与归因。董励华认為,一些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出现弱化、退化、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政治意识淡化,抓党建工作的责任心、积极性不强;领导行为异化,“人治”色彩浓厚;政治优势弱化,密切联系群众不力;政治重心虚化,以纯粹的服务替代党务政务;党内活动泛化,效果不佳;干部队伍老化,后备力量严重断层;组织管理软化,领导社会共治的能力下降;基础稳控弱化,维稳工作的张力不够彰显。〔10〕李军、王宇认为,基层党组织的根本价值在于发挥政治功能,但在实践中政治功能发挥还面临不适应乡村振兴要求的问题:存在以“服务”替代“全部”的倾向,政治功能发挥片面化;存在“潜规则”替代“显规则”的倾向,政治功能发挥变异化;存在“形式”替代“效果”的倾向,政治功能发挥表面化。这些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出现弱化、虚化、边缘化现象,根源于基层组织负责人职责意识淡化、抓基层党建工作眼界狭窄、党建服务发展能力不强等因素。〔11〕熊艳兵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属性没有受到应有重视,出现政治领导功能不强、政治引导功能淡化、政治组织功能失位、政治监督功能乏力等问题,不利于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政治功能。〔12〕

第三,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思路与对策。王海荣、闫辰认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大致有三种思路:坚持空间覆盖原则,建设全方位党组织;以服务为导向,建设服务型党组织;采用互联网+党建模式,建设信息化党组织。而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建设有了新定位——突出政治功能,这就要求解构基层利益格局以确保政治的权威统一,探索党在基层的运作机制以保证组织的核心地位,巩固意识形态权力以维护思想统一。〔13〕朱宜认为,基层党组织功能呈现“双轨化”特征,从强调贯彻落实党的决定的“管理主义取向”和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社会需求取向”出发,可以从三个方面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效能:优化组织机制,提高领导乡村振兴的能力和乡村治理的效率;调适角色定位,实现乡村社会善治目标;提高服务能力,满足乡村社会和人民群众实际需求。〔14〕霍军亮、李嘉琪、王永杰认为,提升农村基层党建质量,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必然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政治建设,将政治原则贯穿乡村治理的具体行动;提高政治站位,完善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把握政治方向,强化对乡村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15〕

综上所述,学术界在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本质内涵阐释、应然内容构建和发挥不足分析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的具体措施,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延伸,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但既有研究存在不够贴近农村基层与比较缺乏学理支撑的双重倾向,其理论视野和实践空间都有待提升与拓宽。本文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遵循以“政治功能发挥”统领“组织振兴”、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逻辑理路,从价值导向、组织塑造、社会基础、实践保障四个维度提出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路径范式,以期对统筹推进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有所裨益。

二、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定位

乡村振兴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的,统筹推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发展,是具有全局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系统工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强化政治属性,将自身建设成为政治上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按照“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16〕的要求释放政治功能,确保稳步实现农业发达、农村和谐、农民幸福的美好愿景。

(一)宣传党的主张

党的主张集中反映了党的意志和人民的诉求,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伟大复兴的旗帜和方向。把党的“正确主张”通过政治社会化的方式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党章的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宣传工作就是让农民群众认识到党的主张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为了维护、实现人民的利益,使农民充分理解、认同党中央决策,并将党的决策转化为行动自觉,从而实现壮大乡村振兴主体力量,增强乡村全面发展成效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政治社会化目标,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农民实际和乡村特色,增强宣传党的主张的鲜活度和创新性。在宣传内容上,重点宣传党中央在乡村的大政方针,使农民了解党中央对农村、农业、农民工作的布局。不仅要对政策本身进行详细的文本解读、精神传达,还要展示农村在产业发展、脱贫致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引导农民深刻体会到党始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激发农民建设美好家园、追求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确保农民积极配合、主动贯彻乡村振兴的各项措施。在宣传方式上,采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因时制宜地将党的主张融入新媒体宣传,把采用面对面的形式进行讲授解读与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等手段进行对话交流结合起来,逐步推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农民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增强党的主张在农村中的知晓度和话语权。

(二)贯彻党的决定

党的决定是党为了贯彻执政宗旨、反映人民诉求而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总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17〕。党的各项决定如果不落到实处就是一纸空文,只有严格的贯彻执行才能产生实际的效用。农村基层党组织贯彻党的决定,就是要让好的决策结出好的结果,把好的措施转化为实际成效,让农民真正感受和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贯彻党的决定的前提是熟悉和理解党的各项政策规定特别是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部署,这就需要认真研读文件文本、掌握政策核心内容及其重要精神,对党中央在整个农村建设和治理的布局了然于心,避免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因不熟悉政策而导致职能缺位、越位、错位问题以及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贯彻党的决定的重点是将党的政策与农村具体实际综合考虑,在深入调研、明确当地的优势和短板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对农村地区的制度供给、资源配置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发展的具体举措。贯彻党的决定的关键是将党的各项政策转化为振兴乡村的实际行动,将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应,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持续推进,使广大农民提高收入水平、过上幸福生活的心愿成为现实。

(三)领导乡村治理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具体要求,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障。随着改革开放走向深入,农村社会结构变迁、城乡利益调整呈现出复杂性特征,乡村治理的任务繁重、过程艰难。这就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统领作用,严格贯彻党中央关于乡村治理的政策、措施,提高维护乡村秩序、激发乡村活力、服务乡村发展的能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夯实乡村振兴的治理根基。在治理主体上,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基础力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中间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有益补充)的协同治理结构形态,形成统一领导、多方参与、各司其职的治理合力。在治理方式上,采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位一体的治理机制,以“自治”为本位目标、以“法治”为根本保障、以“德治”为基础内容,形成“三治合一”〔18〕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自治”导向,保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激励农民的积极性、能动性,让其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乡村治理;强化“法治”保障,维护法律在乡村治理、经济运行、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权威性,利用法治方式去破解乡村发展和村民生活的各种矛盾问题;夯实“德治”基础,通过传承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优良风俗习惯等,充分发挥道德教化的乡村治理效能。

(四)团结动员农民群众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根基,和农民群众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是党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的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19〕从领导方法来看,将群众集中而非分散、系统而非零碎的意见进行整合研究,并到群众中加以宣传解释,最终转化为群众实际行动,是“正确的领导”〔20〕的本质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集中广大农民群众的意志和智慧,才能作出有利于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科学决策,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社会认同基础;只有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行动力和创造力,才能拥有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永不枯竭的源泉,使乡村振兴战略得以可持续性实施。一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有机构成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以人民立场为根本立场,把执政为民作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切实把搞好民生作为首要工作任务,关心农民日常生活、解决农民实际困难,在情感上亲近农民、在行动上服务农民,将农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另一方面,作为农村工作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广泛动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支持和投入乡村建设,形成助力乡村振兴的团结力量,尤其要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农民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收入增加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五)推动农村改革发展

改革创新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是做好黨的农村工作的根本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置于全党工作“优先考虑”和“重中之重”的地位,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理论、制度、实践创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与此同时,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教育文化事业滞后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强化政治功能,彻底打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藩篱,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推进乡村发展新的思想理念、战略举措。在思想上,引导农村地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21〕的新发展理念,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进步、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繁荣发展与共享发展成果统筹考虑,注重农民的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有机统一。在实践中,推动党中央关于农村改革思路与措施的落实落地,以农村土地改革制度为重要抓手,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制度体系,消除“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束缚,促进农村社会生产要素科学配置、合理流动,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三、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阻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22〕因此,各级党组织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牢记政治责任,严格政治纪律,从政治高度认识政治建设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属于乡村组织振兴范畴,是关系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性建设。从总体上讲,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引领作用,但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仍然存在政治建设不强问题,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政治意识淡薄的现象

政治意识是关于政治思想、观点、态度的综合反映,是党员干部最基础、最根本的意识,统率着其他思想意识和素质能力。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不力,根源在于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缺乏政治意识,进而催化出政治生活、政治生态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但市场经济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农村传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负面效应,给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带来严峻挑战。一是存在重经济、轻政治的现象。片面强调把经济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任务,而缺乏基本的政治意识、政治责任,没有认识到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这种现象既有基层党组织自身政治觉悟的原因,也与所在县(区)及乡镇党委的重视程度有关。据一项调查显示,有的上级党组织对在乡村振兴中培养村社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缺乏足够的认识,受访者认为“不重视”的占5.66%、“不怎么重视”的占10.70%,两项累计人数占比高达16.36%。〔23〕二是存在重服务、轻党建的现象。认为“服务”工作更加实在,把基层党组织完全等同于一般服务型组织。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缺乏认知,没有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对党的决定和党的纪律不够尊崇,没有促进农村党员养成以党员身份要求自己、始终同中央党保持一致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品格。三是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的现象。在贯彻党中央关于农村的决策部署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存在“四风”问题,不够亲近和贴切农民群众及农村生活,出现政治宣传与政治路线运行脱节的情况。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政治能力不足的危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24〕因此,从政治方向的高度观察分析形势,从政治要求的角度筹划推动工作,从政治风险的角度处理解决问题,是领导乡村振兴的重要能力。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组织领导、推动发展、利益整合、队伍建设等方面。一是组织领导能力不足。由于“村两委”职权在行使过程中界限不清,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或者将权力独揽、排斥村民自治,或者对村委会不闻不问、放弃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政治巡察数据显示,仅2016年—2017上半年期间,市县巡察就发现有4.3万个基层党组织存在领导弱化问题,其中包括1.8万个乡镇、村居党组织,占比高达41.9%。〔25〕二是推动发展能力不足。部分村级党组织由于思想观念、领导能力、治理方式等滞后于现代化发展,不能对现代农村产业进行科学指导,不能为农村各种经济合作组织提供有效服务。三是利益整合能力不足。部分村级党组织对农村改革发展及农村社会群体层级分化的适应性较差,不能承担起对各阶层、各组织进行利益整合的重任。四是队伍建设能力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人口加速流向城镇,实现了全球城市发展史上最大规模、最高效率的人口转移,城镇人口从1.7亿(1978年)增长到8.1亿(2017年)〔26〕,城镇化进程取得了非凡成就,同时也给农村党组织建设的人力资源及人才储备带来了直接影响。农村党员队伍在年龄结构和文化素质方面的劣势明显,致使一些党员干部把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作为追求目标,将个人的得失置于农村集体利益之上,缺少站稳正确政治立场和坚定政治方向的能力。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违反政治纪律、危害农民利益的行为视而不见,缺少敢于亮剑、善于斗争的政治担当。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理论教育和政治历练的双重缺失,导致其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低下,缺乏从政治上分析、判断和解决农村社会利益纠纷、矛盾冲突、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出现政治行为失范的问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政治行为失范,是影响其在领导乡村振兴过程中政治功能发挥的最直接、最突出的因素,具体来看,突出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消极执行党的决定。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政治担当、大局意识,对于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贯彻过程中做选择、搞变通,使得乡村振兴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部分党员干部缺乏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对于党中央的要求和规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发表违背党中央精神的言论,破坏和抹黑党和政府的形象。二是拒绝遵守组织程序。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家长制作风严重,不执行请示汇报制度,对于没有权力决定的事情自作主张,存在越过组织程序、越权办事的违规行为,对民主集中制造成了不良影响。三是破坏党内政治生态。部分农村党员干部为了个人私利,通过拉关系、找门路攫取不正当利益;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违反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和纪律,形成“好干部受排挤”的逆向淘汰的负面效应;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存在着宗族势力左右选举、送礼送现金拉票贿选、恐吓威胁影响选举结果等违法违规现象。这些行为使得农村党组织上下级关系、人际关系扭曲变形,严重污染了基层政治生态,干扰了农村社会现代化进程。四是存在权力腐败行为。随着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及投入力度的持续增加,乡村基层干部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可支配、可利用资源,在强农惠农、民生工程、土地征收、集体“三资”等领域呈现“微腐败”,出现了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违纪问题〔27〕(如表1所示)。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产生政治威信弱化的倾向

政治威信反映的是群眾对政治组织和政治运行的认可与信任程度,是决定执政党及其主导下的政治系统支配力的重要因素。由于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在政治意识、政治能力、政治行为等方面出现的系列问题,容易引起农民群众对党员干部感到失望、对党的基层组织缺少信任,进而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动力、权威性、可信度减弱,威胁到党领导乡村振兴的正当性基础。据一项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的问卷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很高”的占34.7%,认为“一般”的占55.9%,认为“较低”的9%,认为“很低”的占6%。〔28〕我们在看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群众基础总体向好的同时,也要重视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群众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甚至丧失的危险。一是政治宗旨和政治行为的联系不紧密,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动力。有的农村党员干部口头上、表面上坚守共产党人价值观,实际行为上则把千方百计追求个人利益作为价值取向,在思想和行动层面背离了党的根本宗旨,让群众对党代表人民利益产生怀疑,破坏了党群之间构筑起的鱼水关系、血肉联系,进而消解党员干部对农村群众的示范、感召、带动作用。二是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的运行不严肃,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威性。有些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不仅对党的政治建设不够重视,而且也缺乏从政治上领导农村各项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少数村级党组织将个人权威凌驾于组织之上,没有按照党中央要求严格执行党的政治规矩、政治纪律。三是政治担当和政治作为的输出不充分,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可信度。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承诺与政治实践之间产生的错位,直接降低了农民群众的期望值和获得感。恰如亨廷顿所言:“在渴望和指望之间、需要的形成和需要的满足之间造成了差距。这一差距就造成了社会颓丧和不满。”〔29〕如此情形,容易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公信力流失,从而引起农民群众从党组织主导的公共生活中全面退场,也就意味着党在农村的政策难以执行、目标无法实现。

四、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优化

从纵向的党内科层制结构和横向的党政系统关系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终端位置,通过“嵌入”与“重组”的方式主导基层政权体系,使国家权力能够在农村社会得以生长、实现再造。这种政治体制与权力运行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履行政治职能,把对中央指令的“政治传递”和对基层社会的“政治整合”衔接起来,以保障党在农村社会的领导核心地位与大众化支持。〔30〕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担当领导乡村振兴的政治使命,需要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的阻碍因素,从价值导向、组织塑造、社会基础、实践保障方面优化政治功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价值导向:以党内政治文化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党内政治文化是管党治党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对党的政治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具有精神支撑和价值引领作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首先在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发挥党内政治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教育、启发、规劝、熏陶、凝聚功能,以党内政治文化引领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党员政治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一是把握党内政治文化科学内涵与时代要求。党内政治文化在党的长期政治实践中凝结而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精神内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31〕这一重要论述深刻而系统地阐释了党内政治文化的本质属性、内容结构和发展逻辑。农村基层党组织培育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理想,强化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坚定为农村谋发展、为农民谋利益的信念;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作用,挖掘优秀政治思想和政治伦理资源,用以德立人、勤勉奉公、清廉从政、俭约自守等传统政治智慧启迪党员干部;要发挥革命文化的激励作用,继承党的红色基因,传承革命文化中为了党和人民敢于牺牲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永葆农村党员干部政治本色;要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导作用,将其中蕴含的核心价值转化为农村党员干部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二是完善农村党内政治文化输入的制度体系。党内政治文化和党的制度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党的制度体系是党内政治文化传播的根本载体,党内政治文化是党的制度体系运行的肥沃土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推进党的制度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形成敬畏、遵从、执行党内各项法规制度的文化氛围,促使党组织生活更加严肃规范、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不断提升,确保农村党员干部在政治思想方面与党同心同德,在政治实践方面与党同向同行。三是推动党内政治文化与农村精神文明一体化发展。坚持用“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价值观感召农民群众,凝聚农民群众对党及其事业的政治认同,夯实农民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保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无私奉献的政治品格,以良好党风促进民风改进,培养农民干事创业的道德修养、文化精神;把握党内政治文化的先进性、开放性特征,破除农村社会遗留的封建迷信、陈规陋习。通过扩大党内政治文化的辐射力、影响力,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新能量、新活力,促进乡村文化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创造性吸收和创新性转化,实现农村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的协调发展。

(二)组织塑造:以党员队伍建设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汤森(James R.Townsend)指出,政治不仅是一种“行政管理”或“政治竞争”,而且是一种“动员”和“激发”人的资源的努力。〔32〕农村基层党组织构建以自身为轴心的组织体系网络,并发挥其政治动员、政治引领功能,是推动乡村振兴持续性和全面性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支部要担负好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3〕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体,农村党员干部大多数扎根农村,与农民群众有天然的亲近感,承担着直接联系农民、动员农民、服务农民的责任,是党的群众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贯彻者。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一是把准农村党员干部“发展关”。发展党员时要针对农村地区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和农村党员队伍青黄不接的实际,在对象上更加关注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技术能人、退伍军人等群体,在标准上把“政治原则摆在首位”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统筹起来,将具有综合示范作用的优秀人才发展为中共党员,尤其要选拔具有良好政治素质、高尚思想道德觉悟、优异综合能力的人担任村支部书记,并督促村支部书记在乡村振兴中当好引领者和带头人。二是把稳农村党员干部“培养关”。农村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在常态化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中持续提升。既要利用各级党校等主阵地、主渠道强化理论武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生产生活,达到坚定信仰、锤炼党性的目的;又要把党员干部置于急难险重的岗位,利用复杂多变、任务繁重、压力巨大的境况,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执行力。三是把牢农村党员干部“任用关”。根据岗位职能要求和党员干部自身特点,将大胆任用政治可靠、作风端正、工作得力又被农民群众认可的党员干部与全面淘汰理想信念滑坡、政治立场不稳、宗旨意识淡漠、政治行为不端的党员干部结合起来,建立起能上能下、惩奖分明的干部任用机制。四是把严农村党员干部“考评关”。在思想政治上,考察党员干部政治素养过硬程度,用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规范言行举止;在能力作风上,考察党员干部担当、勤政廉洁状况,以及解决突发事件、群体事件等问题的政治能力;在工作实绩上,考察党员干部解决农民需求和困难的频次,以及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的实效。通过发展、培养、任用、考评等四个环节严格把关,打造政治信仰坚定、政治能力突出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好政治功能奠定组织基础。

(三)社会基础:以和谐党群关系激发乡村发展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群众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时指出,一切伟大的符合时宜的历史活动,自然应当是群众为追求现实利益而“表示关注”和“怀有热情”的活动。因此,随着历史活动的展开和深入,历史活动的主体必将不是批判的历史宣扬的“有限的群众”,取而代之的是扩大的“群众队伍”〔34〕。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群众是社会财富(物质或精神)的创造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党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汇聚起实施执政方略的主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35〕。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必然要依赖于党一以贯之的“群众路线”这一政治优势,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密切党群关系,从而争取农民群众的支持拥护,聚集伟大的磅礴力量,营造贯彻落实党的执政理念及战略部署的社会氛围,为领导乡村振兴筑牢社会基础。一是树牢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加强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理论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干部从历史观、认识论的角度掌握群众观点的内涵、意义、要求,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的价值问题。通过理论上的通透与清醒,提高树立群众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强化走进农户、深入农民、了解民情的意愿,激发为民解忧、为民服务的热忱。二是创新群众路线工作方法。根据农村发展水平和农民生产生活实际,有的放矢、详略得当地选择宣传内容,并采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宣传方式,推进党的农村工作政策精神深入基层群众,尤其要传达好诸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关系农民切实利益的政策,团结和动员农民群众参与政策运行全过程。把“上情下传”与“下情上达”有机结合起来,到“地里田间”“每家每户”去了解群众真实的生活需求和困难,倾听群众关于农村建设发展的建议意见,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情况,并及时做好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的反馈。三是优化群众路线工作机制。健全密切联系群众机制,推进领导班子、干部和普通党员全面联系群众,按照领导班子联系整个村、干部联系一个队(组)、党员对接一农户(或几户)的标准,定期到村入户了解具体情况、解决实际困难,并将联系和服务内容的记录、留存作为绩效考核依据之一。完善为农民排忧解难机制,以改进工作作风、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为目标,以规范权力运行、简化工作流程为抓手,确保最快速度回应群众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群众困难。

(四)实践保障:以制度执行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从本质和作用来看,制度是人们在社会中产生相互关系的博弈规则和行动指南,它“通过建立一个人们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36〕。制度执行力是制度体系运行的重要方面,它决定着制度效用和制度生命力,直接关系制度优势能否转化为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弘扬钉钉子的精神”,持之以恒地贯彻党的思想理论、决策部署,把一张切合客观实际、遵循科学规律、符合人民愿望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做出经得起人民、历史、实践检验的实绩,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37〕乡村振兴作为党的农村工作的伟大蓝图,不可能自动变为现实,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领导功能,在把握和遵从党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提高乡村振兴制度体系的执行力,保障乡村振兴进程中党组织的治理效能。一是强化制度执行意识。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为实践行动指明科学的方向、提供有效的动力。农村基层组织及党员干部要认识到执行力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性,认识到执行力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而使其更加敬畏和尊重党纪国法、规章制度,自觉在主观意愿上催生执行意识,并在实践中将执行意识转换为行动自觉,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乡村改革发展的各项决定。二是坚持责任分工与责任落实相统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将党中央对农村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与本地的比较优势、特色资源结合起来,制定和形成适合本地发展的规划,并依据这一发展规划的任务要求、具体措施、实施标准等进行明确分工,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三是严格制度执行不力的问责机制。制度体系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制度执行力则是乡村振兴制度体系建设的关键之举。抓好制度执行力,除了需要有效的动员激励之外,还需要有配套的问责机制。在遵循《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指导下,切实将问责对象明确到具体事件的组织和个人,逐步推动“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原则和做法成为党的农村工作的常态,发挥“问责一个、警醒一片”和“问责一次、警醒久远”的震慑效果,形成乡村振兴有责尽责的生动局面。

〔参考文献〕

〔1〕〔16〕〔3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5,65,6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59-560.

〔3〕西摩·马丁·李普塞特.共识与冲突(增订版)〔M〕.张华青,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12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58.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戰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

〔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2.

〔7〕周光辉,王海荣,彭斌.突出政治功能: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内涵、意义与实践路径分析〔J〕.理论探讨,2019,(3).

〔8〕曹胜亮,沈虹飞.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实践的考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7).

〔9〕李蕴哲,戴玉琴.乡村治理中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强化的三维审视〔J〕.学海,2020,(6).

〔10〕董励华.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9).

〔11〕李军,王宇.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探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

〔12〕熊艳兵.乡村振兴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探析〔J〕.岭南学刊,2019,(5).

〔13〕〔30〕王海荣,闫辰.突出政治功能: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在要求〔J〕.理论导刊,2018,(8).

〔14〕朱宜.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现实路径〔J〕.人民论坛,2019,(22).

〔15〕霍军亮,李嘉琪,王永杰.乡村治理视域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J〕.学习与实践,2020,(2).

〔17〕〔3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99,399-400.

〔18〕高青莲,于书伟.“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的逻辑演绎与实现机理〔J〕.学习论坛,2020,(11).

〔1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 〔C〕.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65.

〔20〕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

〔21〕习近平.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人民日报,2015-11-25.

〔22〕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9.

〔23〕杨根乔.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J〕.中州学刊,2019,(3).

〔24〕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J〕.求是,2019,(19).

〔25〕钟循.巡察,打通党内监督“最后一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政治巡察回眸〔J〕.中国纪检监察,2017,(13).

〔26〕倪鹏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N〕.光明日报,2018-12-11.

〔27〕田雪梅,张旭.巡察治理“微腐败”的价值、困境及策略〔J〕.中州学刊,2020,(10).

〔28〕吴梅芳.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理论探索,2013,(3).

〔29〕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41.

〔3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31.

〔32〕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M〕.顾速,等译.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57.

〔3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3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07.

〔36〕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刘守英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7.

【责任编辑:董史烈】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党组织
农村基层腐败犯罪情境预防机制构建探析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党员文摘》:基层党建工作者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