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价值导向及推进建议

2021-06-15向长征彭新华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价值导向必要性

向长征 彭新华

摘   要:加强青少年国际理解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要求,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要以国家认同为根本前提;作为国家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地方层面要突出区域统筹,学校层面要抓住细节落实;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世界的差异性、多元性,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必要性;价值导向;推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09-0030-04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文明的繁盛,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国际理解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当今时代作为人才必备的素养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在青少年心中打牢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热爱和平、维护正义、共同进步的思想根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基础。

一、加强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球化已经充斥于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整个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无论国家大小强弱,其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国际社会。在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同时,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国家、地区、民族之间两极分化逐渐加大,各种摩擦与矛盾频繁显露。诸如人口结构失衡、生态环境恶化、极端气候频现、疫情快速传播等全球性的问题相互交织链接,完全打破了原先相对独立的地域空间。“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化的方式正如蝴蝶效应一样,一个点的变化可能引发全球的连锁反应。

不同的文化传承、宗教信仰、意识形态、风俗习惯,导致不同国家、地区的人民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有着相异甚至截然相悖的观点。而全球化像一只无形的手竭力撮合各地人民之间的关联,不断缩小各地人民之间的距离,推动着各地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需要构建相互理解、尊重、包容的价值理念,特别是关注人类最基本的生存价值,培育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在当今世界显得尤为紧迫。例如,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没有哪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置身事外,只有超越自我、相互支持,以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视角来共同抗疫才能取得完全胜利。因此,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各国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包容的价值品质,追求公平正义、共同抗击灾难、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各国教育应对全球化的客观需要。

(二)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是对外开放的要求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正式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2001年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我国进入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全面打开国门搞建设,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强大的驱动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也为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为世界的繁荣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对外开放的浪潮中大量外企进驻我国,在满足人民需求的同时,也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产品加速升级换代,促使我国各行各业放眼世界,关注国际社会、国际规则和前沿科技,提高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更加开放的中国,必须大力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熟知国际规则、知识结构多元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更加开放的新时代国情,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面对全球化,早在2010年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提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2016年9月,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际理解”被正式列为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参与的国际事务越来越多,承担的国际义务越来越广,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了解他国文化,懂得国际交往,运用国际规则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成为现代人才的必备素质。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快培养能够正确认识国际社会、科学处理国际事务、从容应对国际竞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价值导向

(一)坚持以国家认同为根本前提的价值导向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必然把国家认同作为根本前提。崇洋媚外的偏颇认识仍然存在。我们必须正视这些现象,反思其根源在于,他们的国家认同和“四个自信”的主流意识出现了问题。因此,学校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必须把握培养人才的政治方向,再谈其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培养。如果缺失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根本,知识学得再好再扎实,能力提升得再高再强,于国于民而言没有任何意义,甚至会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严重的危害。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把国家认同摆在首位。具体地讲,要把国家认同的观点落实到每门课程之中,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正确认识我国的发展现状,知晓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业绩,理解我國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制度的优越性,增强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四个自信”,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比如,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国快速有效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计划如期完成等。这些都是我国社会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伟大力量,身为中华儿女,理应感到自豪。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面临着一些西方国家各种形式的无端打压,甚至粗暴干涉我国内政,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图阻止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国家认同和自信的基础上,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为实现中国梦而勤奋努力,锐意进取。

(二)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导向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秉持的“天人合一”“义利统一”“和合共生”“世界大同”等思想,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地区人民的欢迎和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当今世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不可分局面,像美国次贷危机就会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一样,世界各国、各地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这一背景之下的人类未来发展理想蓝图。在世界政治、经济、社会高度渗透融合的今天,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世界人民休戚与共,人类早已成为必须相互依赖才能更好生存下去的共同体。

“世界秩序不是某个霸权国家或列强联盟统治世界的秩序,而是以世界共同利益为准的世界主权秩序;不是一国为世界建立的游戏规则,而是世界为所有国家建立的游戏规则。”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必须跳出自我小圈,站在整个人类的立场多维度去理解世界,坚持把“小我”放入“大我”、把“个体”放入“天下”来思考,寻求公平正义,勇于担当责任,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包容,处理好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关系。因此,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必须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导向,培养具有全球眼光、具有人类责任感的公民。

三、国际理解教育的推进建议

(一)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

虽然我国把国际理解教育纳入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但对国际理解教育还缺乏系统设计,目前没有统一的目标标准体系、实施方案、督导考核评价办法和统编教材,各地推进力度不一,甚至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从未提及过国际理解教育。

作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国家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以国际理解教育理念为核心的国家级专项政策文件,通过教育的大政方针引领社会各界关注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在国际理解教育设计上要做到“九个确保”。一要制定发布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纲要等指导性文件,规范各地教学行为,确保国际理解教育有底线、有目标、有要求;二要以学校班级数及其学生数为标准,规定配备相应国际理解教育专兼职教师数量,确保国际理解教育有师资队伍;三要制定公布国际理解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确保国际理解教育教师具有适切的专业素养;四要在大学开设国际理解教育的师范类专业,确保国际理解教育教师有源头供给;五要制定发布国际理解教育教学标准,确保国际理解教育有具体内容;六要合理制定课程计划,根据各个学段的学生特点科学设计内容,螺旋上升式地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小学侧重“认识世界”,初中侧重“理解世界”,高中侧重“走向世界”;七要明确各地方教研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国际理解教育教研员,确保国际理解教育教研有机构负责;八要组织编写审订发行全国通用的国际理解教育教材,确保国际理解教育教学有载体和依据;九要制定公布国际理解教育考核评价办法,纳入国家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确保国际理解教育有考核评价。通过国家层面的系统设计,构建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机制,严格督导评价,并与中央支持地方教育的投入直接挂钩,促进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国际理解教育。

(二)地方层面:突出区域统筹

作为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领会国家国际理解教育的各项要求,充分利用地方优势,做好地方统筹和督导工作,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细化各个环节,把国际理解教育落实为辖区内各个学校的具体行动。

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应做到“九要”。一要明确国际理解教育的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确保有人抓有人管;二要下沉到辖区内各个学校,搞好调研,解决好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困难和问题;三要抓好人才引进和师资培训,建设好辖区内国际理解教育的师资队伍;四要开展好国际理解教育的专题教研活动,改进教学方法,優化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水平;五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调动教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和家长投身于国际理解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性;六要选树国际理解教育样本学校,及时总结经验,宣传推广国际理解教育成果;七要组织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专项竞赛活动,确保国际理解教育的教与学有获得感、成就感;八要充分利用当地社会资源,筹措资金,为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亲身体验提供资源和资金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九要在学校与企业行业之间牵线搭桥,了解企业行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人才需求,促进校企合作育人。

(三)学校层面:抓住细节落实

学校是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主体,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把国际理解教育落实在课程开设和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之中。

作为学校落实国际理解教育主要做到九个方面。一要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本着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治学高度,把国际理解教育纳入学生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实实在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二要根据教师的专业方向和兴趣特长,遴选合适的人员担任国际理解教育教师;三要破除“主科副科”的认识倾向,把国际理解教育与语、数、外等学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行同检查、同考核、同评价;四要成立国际理解教育教研组,加强研究,通过团队合作提升教学水平;五要加强校本培训,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教、坐下来研”等形式,学习相关理论,促进思考研究,开展经验分享,不断提高国际理解教育教师的知识素养、基本能力和教学水平;六要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组织编写国际理解教育的系列校本教材和专题活动方案,通过课程与活动引领,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先进文化,形成海纳百川的国际理解态度和诚信儒雅的国际交往品格;七要实行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与国际理解教育内涵的有机结合,既要重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单独学科的教学,又要重视其他学科蕴含的国际理解教育元素,加强学科渗透,立足课堂,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国际理解素养;八要开辟国际理解教育校园文化专栏,通过校报、宣传栏、展板等形式,多渠道宣传介绍国际理解基本常识,在全体师生中营造浓厚的国际理解教育氛围;九要积极创造条件,比如与境外学校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组织师生开展友好互访和文化交流活动,从而更好地感悟世界的多元性,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学会尊重、共处与合作,培养关心人类共同发展的情操。

作为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勇于担当的中国,我们必须深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引导我国青少年感受更多的文化和制度,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多元性。同时,有效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思想,让世界青少年认识、理解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坚持责任、公平、正义,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稳定,建设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陈   凌.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N].人民日报,2017-12-13,(04).

[2]瞿振元.做好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N].中国教育报,2018-04-10,(01).

[4]钟轩理.对外开放 发展中国 造福世界[N].人民日报,2018-11-23,(02).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6]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Z].2016-09-14.

[7]赵汀阳.天下秩序的未来性[J].探索与争鸣,2015,(11).

【责任编辑 刘梦薇】

猜你喜欢

国际理解教育价值导向必要性
基于价值链导向的会展旅游产业链提升研究
浅谈国际理解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措施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价值导向分析
《琅琊榜》浅评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以国际化助推中国梦、教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