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体现和运用

2021-06-15刘纪秋

音乐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德育素养音乐

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论是柔和优美的民族乐曲还是旋律复杂的国外乐曲,都具有德育教育的作用。接下来对高校音乐教育德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对德育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体现和运用进行讨论。

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充分体现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气质和素养,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的帮助,对于高等院校的德育教育有推动作用。音乐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环节拥有许多优势,只有正确把握德育教育和音乐教育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用音乐教育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是高等院校要关注的重点,这对于学校的发展和教育工作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审视音乐,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对音乐的认识,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

一、音乐教育对德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加艺术的审美体验。德育教育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将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进行融合,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培养。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学生可以体会音乐中的文化和思想感情,从而在思想意识上得到提高。音乐本身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与学生学习的其他科目相比,音乐是最具有德育功能的学科。一首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激发内心深处的情感;一首爱国歌曲,会给人澎湃激昂的感觉,从而激发出内心的热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一首励志的歌曲,会激发学生拼搏奋斗的感觉,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对德育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旋律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

(二)音乐教育可以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怀

传统的民族音乐中蕴含大量的历史文化,因此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注重对文化的传播。在选择音乐时不仅要考虑音乐的艺术感,还要考虑音乐中蕴含的思想。许多传统民族音乐具有时代的特征,充盈着作家的心声,通过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民族文化,对音乐中的文化和思想进行学习,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品质。近现代以来,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这些音乐包含了深厚的爱国情怀。激昂的旋律、深厚的情感深深吸引着学生,音乐教学在无意识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坚定学生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在音乐教育中革命歌曲和爱国主义歌曲数量很多,这些歌曲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可以在欣赏音乐艺术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促进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的形成。

(三)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传统的德育教育很难助力学生形成创新思维,需要对德育教育进行改革创新来解决该问题。将德育教育融合在音乐教育之中,从而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而音乐作为一种审美艺术,不同的人对同一首音乐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对音乐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也具有不同的想法。教师鼓励同学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通过音乐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进行音乐创作,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音乐教育可以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

高等院校中的音乐教育大多数以音乐专业知识为主,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意识到团队的作用。课堂上每个同学发挥自己的优势,用不同的音色、音量丰富整个班级团队,大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音域的变化,共同努力将班级团队的音乐表达达到最佳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团队的意义,在与同学合作时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相比于其他德育教育形式更加容易被同学们接受。

二、德育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存在的問题

(一)重视艺术培养,忽略德育教育

许多教师认为,音乐教育就是让学生进行音乐知识学习和音乐欣赏,认为只要教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即可。这种错误的想法令教师忽略了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也使高等院校忽略了音乐当中的德育教育。教师在音乐教育之中,注重学生的声乐、乐器、发音的学习,很少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许多音乐老师认为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班主任或辅导员的工作,忽略了其本身也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职责。音乐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被高等院校严重弱化,不仅减弱了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还导致学生思想贫瘠,缺乏对音乐的鉴赏和创作能力。怎样将德育教育更好地融入音乐教育中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高等院校对音乐教育的片面认识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自身素养,根据调查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在培育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认识不全面,更不知如何将德育教育更好地融入音乐教育之中,因此没能发挥音乐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要想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首先要意识到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注重音乐教学的方法,教师本身要认清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既要关注音乐艺术的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很难在短期内看到其德育功能,因此需要教师长时间的悉心教导,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品行。

(三)音乐教育偏向专业知识

当前的音乐教育中,民族传统音乐所占比例较小,偏向专业知识的音乐较多。专业性强的音乐其中的德育内容含量很少,与音乐教学的课程目标不符,不利于教师德育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因此高等院校在设置音乐课程时要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放在首要的位置。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合理客观地规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都能接受且有利于帮助学生的教学内容,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四)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部分高等院校對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认识比较偏颇,错误地认为音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唯一方法,将德育教育内容过多地融合在音乐教学当中。这种方法虽然意识到德育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但却对德育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没有全面的认识。音乐的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和知识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完善品格、积极向上、热爱国家的人。不能将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作为音乐教育的唯一作用,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优势,将传统的说教转化为激励人心的力量。

三、德育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一)重视音乐教育,对音乐教育准确定位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没有重视音乐教育,对音乐教育没有准确的定位,忽略了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当中的作用,所以许多教师在音乐教育当中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导致许多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加强高等院校和教师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扩大音乐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注重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素养。

(二)提高教师音乐素养

许多高等院校音乐课程的质量低,教师在音乐课堂中教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声乐技巧,对学生德育教育非常少。课程质量的好坏取决于音乐老师,因此高等院校需要提高教师音乐知识技能和道德思想水平,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同时教师也要跟紧时代,时刻关注音乐领域的最新动态,通过改革创新寻找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并深入音乐教育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课过程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总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音乐之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三)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

许多高等院校对音乐教育并不重视,这便使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不能完全地显现出来,因此高等院校需要对音乐教学课堂进行设计,尽可能将音乐课程当做学习的主要课程,促进其德育功能更好地展现出来。加强音乐课程设计,不仅可以改变学生对音乐课堂的看法,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重视,从而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更好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要跟紧时代的步伐,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将民族传统音乐和外国音乐进行结合,既让同学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可以了解外国的文化知识。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要有思想道德教育,还要充满艺术气息,结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课堂教学设计要有丰富的教学知识,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使音乐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

(四)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发挥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要想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需要高等院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首先在校园中要禁止低俗音乐作品的传播,防止学生的思想受低俗作品的影响。宣传健康积极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高雅的情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不仅需要高等院校的努力,还要社会和家庭的配合,共同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师在营造音乐教育环境时要充分结合时代元素,让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与生活学习密切相关,增加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比例。尤其要为革命歌曲和民族音乐制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音乐教育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素质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创新思维。但目前的德育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第一个问题是重视艺术培养,忽略德育教育。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注重学生声乐知识和技巧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第二个问题是高等院校对音乐教育认识比较片面,总是忽略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第三个问题是目前音乐教育偏向专业知识,忽略了音乐教育的文化培养和德育发展。德育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体现和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要重视音乐教育,对音乐教育有准确的定位;其次需要提高音乐教师的素养和优化音乐课堂的设计;最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研究”(2019JSJG410)的研究成果。2021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教学创新团队”项目,文件编号:苏教规〔2017〕2号。

参考文献:

[1]陈萍:《论新时代音乐学科的德育渗透——以作曲课为例》,《音乐生活》2019年第11期。

刘纪秋 江苏省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猜你喜欢

德育素养音乐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音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音乐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