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枸杞叶总黄酮胶囊成型工艺的优化

2021-06-15贞樊毅聂伟芬高佳佳哈成勇张玉彬

中成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微粉溶出度乳糖

邱 贞樊 毅聂伟芬高佳佳哈成勇张玉彬*

(1.中国药科大学,江苏 南京210000; 2.银川中科元昊科技有限公司,宁夏 银川750000)

枸杞叶俗称天精草,《本草纲目》 记载它具有除烦益志、补五劳七伤、壮心气、祛皮骨节间风、消热毒、散疮肿、除风明目之功效[1]。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2]、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3]、抗过敏、抗病毒、抗肿瘤的作用[4⁃5],而枸杞叶总黄酮具有抗抑郁活性[6],对UVB 照射致无毛小鼠皮肤光损伤、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7⁃8]。

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枸杞叶总黄酮吸湿性大,易结块变质,在强光、高温下不稳定。由于胶囊剂有利于药物稳定和吸收,故本实验考虑将该成分制成上述剂型,并优化其成型工艺,以期为相关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

1.1 仪器 752 UV/Vis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菁华仪器有限公司);R⁃201 旋转蒸发仪(上海申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HB⁃Ⅲ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磁力搅拌水浴锅(常州朗越仪器有限公司);分析天平(天津市天马仪器厂);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江苏东台电器厂);溶出仪(天津天光仪器有限公司);手动胶囊填充板(长沙常宏制药机械设备厂)。

1.2 试剂与药物 胶囊壳(0 号/2 号,苏州胶囊有限公司);微粉硅胶(安徽山河药用辅料有限公司);糊精、硬脂酸镁、乳糖、可溶性淀粉(湖州展望药业有限公司)。芦丁对照品(成都麦德生科技有限公司)。枸杞叶由宁夏杞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经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张勉教授鉴定为正品。石油醚、无水乙醇(上海Titanic 科技有限公司);硝酸铝、亚硝酸钠、氢氧化钠(汕头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浓硫酸、溴化钠、氯化钠、氯化钾、硝酸钾(南京化学试剂股份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主药制备 枸杞叶粉碎,78%乙醇按1 ∶31.2料液比在75.6 ℃下冷凝回流2.25 h,滤过,滤液在4 ℃下放置过夜,过滤除沉淀,浓缩直至无乙醇味,石油醚萃取除色素,旋转蒸发仪浓缩至无石油醚气味,蒸馏水稀释,经HP20 大孔树脂纯化,旋转蒸发仪浓缩至一定体积,置于40 ℃恒温鼓风干燥箱中烘干,过80 目筛,即得。

2.2 辅料种类筛选 在查阅文献和预试验基础上,本实验选择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可溶性淀粉,乳糖,微粉硅胶,糊精,硬脂酸镁6 种常用辅料,将主药与其按1 ∶5 比例混合均匀,以休止角、吸湿率为指标进行筛选。

2.2.1 吸湿率 将底部盛有NaCl 过饱和溶液的烧杯置于25 ℃恒温培养箱中24 h,样品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中,厚度约2 mm,精密称定质量,打开瓶盖,置于培养箱中,于0、3、6、12、24、48、72 h 称定质量[9],计算吸湿率,公式为吸湿率= [(吸湿后药粉质量-吸湿前药粉质量)/吸湿前药粉质量] ×100%。结果见图1。由此可知,乳糖、硬脂酸镁、微粉硅胶、糊精均具有良好的抗湿性。

图1 辅料种类对吸湿率的影响Fig.1 Effect of excipient type on moisture absorption rate

2.2.2 休止角 采用固定漏斗法[9],平行测定5次。结果,主药休止角为48.06°,它与CMC⁃Na、主药与可溶性淀粉、主药与硬脂酸镁、主药与乳糖、主药与糊精、主药与微粉硅胶混合粉末的休止角分别为53.9°、39.39°、49.65°、47.13°、46.50°、36.53°,表明可溶性淀粉、微粉硅胶改善药粉流动性效果最佳。

2.2.3 小结 可溶性淀粉、微粉硅胶有利于改善药粉流动性,乳糖、微粉硅胶有利于降低药粉吸湿性,故选择微粉硅胶、乳糖、可溶性淀粉作为辅料。

2.3 润湿剂(乙醇)体积分数筛选 按照主药、可溶性淀粉、乳糖、微粉硅胶1 ∶2 ∶2 ∶1 的比例称取6 份样品,分别加入10%、30%、50%、70%、90%乙醇制软材,过20 目筛,置于40 ℃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干燥30 min 后整粒,取合格者(能通过1 号筛,但不能通过5 号筛)计算成型率[10],公式为成型率=(合格颗粒的质量/过筛前颗粒的质量)×100%,结果见表1。由此可知,以70%乙醇为润湿剂时最符合要求。

表1 乙醇体积分数对成型工艺的影响Tab.1 Effect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 on molding process

2.4 主药与辅料比例筛选 将主药与辅料分别按1 ∶1、1 ∶2、1 ∶3、1 ∶4、1 ∶5 比例混合均匀,以70%乙醇为润湿剂进行制粒,以制粒情况、吸湿率、休止角、颗粒成型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结果见表2。由此可知,主药与辅料比例为1 ∶5时制粒情况理想,吸湿率低,流动性好,颗粒成型率高。

表2 主药与辅料比例对成型工艺的影响Tab.2 Effect of main drug⁃excipient ratio on molding process

2.5 辅料用量比例筛选 将主药与辅料按1 ∶5 比例混合均匀,以70% 乙醇为润湿剂进行制粒,以休止角、吸湿率、颗粒成型率、堆密度为评价指标,计算综合评分,公式为综合评分=(25/最大成型率)×成型率+(20/最大堆密度)×堆密度+(最小休止角×20)/休止角+(最小吸湿率×35)/吸湿率[11],其中堆密度采用量筒法[12]进行测定,公式为堆密度=样品质量/样品体积,结果见表3。由此可知,处方3 综合评分最高,故确定乳糖与可溶性淀粉最佳比例为2 ∶1,微粉硅胶用量为16.67%。

表3 辅料用量比例对成型工艺的影响Tab.3 Effect of excipient consumption ratio on molding process

2.6 正交试验优化 根据上述结果,本实验选择乳糖与可溶性淀粉比例(A)、主药与辅料比例(B)、乙醇体积分数(C)、微粉硅胶用量(D)作为影响因素[13],休止角、吸湿率、颗粒成型率、堆密度、溶出度作为评价指标,计算综合评分,公式为综合评分=(25/最大成型率)×成型率+(10/最大堆密度)×堆密度+(最小休止角×15)/休止角+(最小吸湿率×25)/吸湿率+(25/最大溶出度)×溶出度,设计L9(34)正交试验优化成型工艺,因素水平见表4,结果见表5。由此可知,各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主药与辅料比例>微粉硅胶用量>乳糖与可溶性淀粉比例,最优工艺为乳糖与可溶性淀粉比例2 ∶1,主药与辅料比例1 ∶4,乙醇体积分数80%,微粉硅胶用量12%。

表4 因素水平Tab.4 Factors and levels

表5 试验设计与结果Tab.5 Design and results of tests

溶出度测定按照2020 年版《中国药典》 溶出度篮法、2005 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与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自身对照法进行,平行6 次。配制0.1 mol/L 盐酸(人工胃液),在37 ℃下预热,取6 颗胶囊置于小篮中,每个溶出杯中加入预热过的盐酸溶液250 mL,设定转速为100 r/min,于0、5、10、15、30、45、60 min 各取样5 mL,每次取样时间不得超过30 s,同时补加等量37 ℃预热的人工胃液;另取6 颗胶囊,内容物用研钵研成细粉,5 mL 人工胃液溶解。上述样品均用0.45 μm 微孔滤膜过滤,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14]在510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芦丁为对照品绘制标准曲线,测定各时间点溶出度,结果见表6。由此可知,各样品几乎均在10 min内达到最大溶出度,以样品8 最高。

表6 溶出度试验结果(%)Tab.6 Results of dissolution tests(%)

按上述优化工艺制备3 批胶囊,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见表7。由此可知,颗粒抗吸湿性、流动性、成型率、溶出度均较良好,并优于表5 中,表明工艺稳定合理。

表7 验证试验结果(n=3)Tab.7 Results of verification tests(n=3)

2.7 质量检测

2.7.1 装量差异 取0 号胶囊置于胶囊板中,用颗粒将胶囊壳填充至满。随机抽取10 粒(0 号胶囊),精密称定质量,倾出内容物(不得损失囊壳),小刷拭净,测定每粒内容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结果,平均装量为0.437 04 g,上限为0.445 7 g(+1.98%),下限为0.422 1 g(-3.42%),符合2020 年版《中国药典》 规定。

2.7.2 含水量 取颗粒2 g,平铺于称量瓶中,精密称定质量,置于100 ℃烘箱中干燥5 h,移到干燥器中冷却30 min,精密称定质量,100 ℃下干燥1 h,放冷,称定质量,直至连续2 次称重差异不超过5 mg 为止,根据减失质量测定含水量,平行3 次。结果,含水量分别为2.00%、4.34%、3.70%,符合2015 年版《中国药典》 规定。

2.8 临界相对湿度测定 将颗粒干燥至恒重,取7 份,每份约1 g,平铺于称量瓶底部,精密称定质量,分别置于54%、48%、44% H2SO4及NaBr、NaCl、KCl、KNO3过饱和盐溶液(相对湿度分别为29.55%、40.52%、48.52%、57.70%、75.29%、84.26%、92.48%)的干燥器内,室温下放置7 d,取出,称定质量,计算吸湿率[15]。以相对湿度为横坐标,吸湿率为纵坐标绘制吸湿曲线,分别沿曲线两端作切线,交点处对应的横坐标即为临界相对湿度,结果见图2,可知该数值为68%,即在生产、贮藏时环境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8%以下。

图2 临界相对湿度曲线Fig.2 Curve for critical relative humidity

3 讨论与结论

枸杞叶黄酮类化合物流动性差,吸湿性强,黏度大,直接粉末填充或制粒都不能满足胶囊质量要求。微粉硅胶可提高该成分流动性,并能防止其吸潮结块,增加其稳定性;乳糖、可溶性淀粉都是良好的稀释剂,前者可降低主药吸湿性,而后者价格低廉,可提高主药流动性,以上均是胶囊和片剂的常用辅料,故本实验选择它们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枸杞叶总黄酮胶囊的临界相对湿度为68%,由于该参数超过68%时吸湿率会明显增加,故在生产过程中环境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8%以下。

本实验采用正交试验结合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对枸杞叶总黄酮胶囊的成型工艺进行优化,可方便地将不同考察范围的指标转变成一个数值,从而预测出制备综合性能最优的制剂时各因素取值。结果显示,各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主药与辅料比例>微粉硅胶用量>乳糖与可溶性淀粉比例,最优处方为乳糖与可溶性淀粉比例2 ∶1,主药与辅料比例1 ∶4,乙醇体积分数80%,微粉硅胶用量12%,验证试验显示其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备枸杞叶总黄酮胶囊。

猜你喜欢

微粉溶出度乳糖
小儿乳糖不耐受咋回事
分散剂对二氧化硅微粉浆料流变性的影响
S75级矿渣微粉工程应用的试验研究
号称能告别“乳糖不耐受”的牛奶靠谱吗?
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5种成分的溶出度
钢渣和高炉渣微粉技术研究
栀子金花丸中3种成分溶出度的比较
罗布麻叶分散片的制备及溶出度测定
新人参二醇滴丸制备及体外溶出度研究
SAC-粉煤灰-再生微粉发泡体系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