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寻找关键词

2021-06-12张永强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51期
关键词:中考法治道德

张永强

【摘要】关键词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效益。对于许多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兴趣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习惯需要培养,课堂上,引导学生寻找关键词能让学生体会到一定成就感,从而能培养起他们对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达到学好道德与法治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寻找、关键词

在贵州省,初中道德與法治在中考中是一门很关键的学科,许多县市在中考中把道德与法治的考核以等级呈现,是录取示范性高中的一个重要依据。部分县市在中考中把道德与法治以计分科目呈现,直接纳入中考中分之列。贵阳市在2021年首次把道德与法治当成计分科目,计分为70分。但在贵州省的许多地区来讲,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存在着区域性的差异。尤其是城乡结合部或农村,许多初中学生由于一些陈旧观念的左右,导致认识不清,把道德与法治边缘化。学生们学习没有兴趣,学习习惯没有很好地养成。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重要使命之一。

为了让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学有所提升,从2020年9月起,我开始运用关键词教学法来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尽管这种教学方法只使用了不到七个月,但教学效果比较显著。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升,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养成。我在运用关键词教学法来教学时,重点摆放在关键词寻找的技巧培养上。如何培养学生寻找关键词呢?经过我的教学实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引导学生寻找与课题或框题、目等高度拟合的词或句子

初中道德与法治,按照单元、课、框、目等逻辑进行编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似乎感觉到什么都很重要,在记忆时,找不到其中的逻辑线索,他们学习起来很吃力,很难把握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重点,很难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学生逐步失去了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渴望。教学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要求我们完成教学,还要求我们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师本着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一定的成就感,在课堂导入以及新课讲解中,特意安排一些环节,让学生寻找很明显的关键词。寻找这类关键词,主要引导学生思考该词在文段中出现的频率以及所处的地位来确定。一般而言,寻找这样的关键词,难度不大。学生们只要敢于尝试,都能找到关键词。

在教学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的第一框时,我从课、框之间的联系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从题目并结合阅读教材来思考相关问题:1.与世界紧密相连,如果你是编书作者,你怎样来写相关的内容?2.中国担当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学生认真思考,关键词就很容易找出来。他们看书或思考,就知道答案:中国担当、与世界深度互动;积极有作为和贡献中国智慧。

二、关键词很多,从中有侧重地确定比较合适而且恰当的词或句子来作为关键词。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时候一段话里有许多关键词。这些词影响到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或领悟。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和学生都会发现:关键词太多,记忆不很方便,理解也不很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我引导学生根据教学思路来寻找,比如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相关问题的角度来思考。看哪个词更能凸显教材的逻辑或线索。比如在教学人教版2020年出版的九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础的第一段:“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教师要求找关键词时,学生可以找出法治、提供、生活秩序、建立、基本、稳定、持续、保障、安全、尊严等等。这么多的关键词,学生很难把握。教师引导他们从法治的含义和重要性来引导,学生就通过合作探究与个人思考,很容易地知道:法治、依法治理、提供、生活秩序。压缩了关键词的数量,就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脉络。当然,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为了便于记忆,也可以把关键词确定为:法治、依法治国、建立、生活预期。课堂是学生思想火花迸发的主阵地,学生这样想,对他们的记忆、理解也应该很有成效。

三、关键词不明显或者不突出,教师引领学生以归纳的方式来确定关键词。

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时,学生遇到许多文段,整个文段都没有很突出的关键词,记忆起来难度大,理解起来难度也很大。学生往往在遇到这些疑难时,学习兴趣有时会、受到影响。在遇到这种问题时,应该引导学生要冷静。通过动脑筋,思考这些文段围绕哪个问题来谈,围绕的这个问题中的一些词或句子句子就是关键词。学生根据这样的关键词,可以继续探寻记忆的点。如果教师不这样引导,学生记起来就很费劲。

比如在教学部编人教版2020年出版的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二框描绘法治蓝图的第三段:“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尽管这段话的字数不多,但学生理解起来和记忆起来,很不容易。为此,教师在引导他们找关键词时,从两个角度来思考:一、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二、如何更好地把这段话的内容变得更好记忆。在之中,通过拥护、执行体现、成为这些词可以发现,它们都围绕建设法治中国来谈。这三个动词谈的就是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学生就明白了这段文字说明了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学生明白了这点,就很容易地把拥护、体现、成为作为记忆该段的一些引导性词语或提示词语。为了更方便学生记忆,教师与学生一道打乱文字编排,进行关键词归纳:即四点:人民群众拥护立法;执行法律;司法案件体现公平正义;公民成为法治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

总之,用如上的相关策略来引导学生寻找关键词,促进了教学的有序开展。事实证明:教师的耕耘,收获了学生的阳光成长和学习上的巨大进步。687FBCC8-99CE-40C7-B34F-93EC8D257773

猜你喜欢

中考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