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北干栏式村落的理水空间研究

2021-06-11钟继敏

广西城镇建设 2021年5期
关键词:理水干栏桂北

□ 钟继敏

阿尔多·罗西在著作《城市建筑学》中将“发挥凝聚核心作用的特殊城市元素”称为城市的“主要元素”,并认为“它们最初的表现与其功能相一致,但它们很快就具有某种更为重要的价值,它们甚至常常并不是有形的、建成的和可度量的建筑体”。套用罗西对城市主要元素的定义,理水空间完全符合桂北传统村落主要元素的特征。

水是生命之源,农田耕种、炊事起居、河运便利都离不开水。中华民族祖先在选择聚居地的时候,善于利用风水学原理,选择背山面水之地而居。《地学简明》中写道“寻龙择地须仔细,须观水势”。我国古代风水学中也流传着“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的说法。因此,桂北传统村落在选址时,和水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桂北水系发达,村寨依山傍水而建。绕村蜿蜒而过的河流、穿村飞溅而下的瀑布、村内星罗棋布的水塘,组成了动静相宜、形式丰富的理水空间,成为桂北干栏式村落独具特色的主要元素。如何汲取桂北干栏式村落理水的优点,合理改造现有村落理水的不足,打造“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桂北新农村?这是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探索桂北干栏式村落理水空间的积极意义。

1 桂北干栏式村落与水体的形态分布

1.1 桂北干栏式村落的地理位置

桂北地区位于广西与湖南、贵州交界处,水系发达,雨量充沛。夏季潮湿炎热,冬季严寒湿冷,属于冬冷夏热气候。为了适应当地气候,这一带的壮、侗、苗、瑶等少数民族的住房,多为底层架空的木构干栏式建筑。架空的底层,可以很好地排走南方常有的湿气,使二层居住空间保持干爽舒适[1]。至今桂北仍保留着大量完整的干栏式民居建筑群。由于桂北处在山长水远、山清水秀、层峦耸翠的独特地理位置,从古至今,桂北干栏式村落与水体有着不解之缘。

广西有句俗语“侗族住山脚、苗族住山腰、瑶族住山顶”,为了节约土地,建筑多建在坡地或崖边,把有限的平地留给农作物。根据桂北干栏式村落选址的不同,可以分为位于山脚、居于山腰、雄踞山顶三种[2],各自与水体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桂北干栏式村落地理位置与水体的关系

(1)位于山脚的村落,多依山傍水而建。比如三江县的侗族程阳八寨(如图1所示),就属于这一类。程阳八寨位于山前平地,村前的林溪河绕寨而过。河上一座座形态相仿的风雨桥,成了进寨的必经之路,也是各村的标志性景观,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程阳风雨桥。而村后的连绵山脉,成为村落最好的天然屏障和绿色背景。程阳八寨在好山好水的滋养庇护下,仿佛世外桃源。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村民们将山前的平地留给耕种,选择临坡边角部位建屋。耕地临近水源,也便于灌溉。

(2)居于山腰的村落,多临近山涧溪流。比如融水县香粉乡雨卜苗寨、龙胜平安壮寨(如图2所示),就属于这一类。村落中时不时有山涧溪流穿过,村民们砌筑引水渠,将干净的溪水引入各家各户,引入农田,满足了人民生活生产用水所需。弯弯曲曲的引水渠,绕过房前屋后,涓涓流水、潺潺湲湲,成为村寨流动的风景。溪旁葱翠的水生植物,溪中嬉戏的鸭群鹅群,勾勒出一幅安闲舒适、淳朴自然的村居图。龙胜龙脊平安壮寨,先民为了解决耕种问题,利用山头逐层开辟平地,形成了壮丽的梯田景观,并通过竹筒连成的水渠,引山涧溪水浇灌梯田,这种梯田耕种的习俗保留至今。

(3)雄踞山顶的村落,多筑水箱存雨水。比如龙胜县龙脊的金坑红瑶寨,就属于这一类。村中田间山头多见人工砌筑的水箱(如图3所示),水箱沿等高线逐级间隔布置,与水箱连接的是从山顶而下的泄洪渠。雨季水箱囤积雨水,防止山洪;旱季打开水箱泄水,浇灌农作物,一举两得。

1.2 桂北干栏式村落的水体形态分布

山环水抱、素湍绿潭,水让桂北传统村落具有了鲜活灵动的神态。其水体可分为两种形态:第一种,线状水体,如河流、溪流;第二种,点状水体,如湖泊、地下泉、水塘。

(1)线状水体:溪流、河流。溪流(如图4所示)从山顶、山腰汇聚而下,由小到大,呈从山顶流向山脚的动势。溪流最终在山脚汇聚成河。河流(如图5所示)则是位于山脚的较大水体,亦为动态水。根据村寨肌理走向,建筑与溪流、河流等线状水体的布局关系也分为两种。第一种,河流溪流绕村而过。村落建筑顺应河流走势,呈线性分布。这一类的村落往往有弯弯曲曲的河边走廊,也是村中很好的观景通道。第二种,河流溪流穿村而过。水体将村落分割开,通过桥进行村内交通联系。在桂北干栏式村落,各种形式的廊桥形成了村中一景,是村民聚会议事、纳凉闲聊、孩童玩耍的公共场所。

(2)点状水体:湖泊、地下泉、水塘。湖泊(图6)、地下泉(图7)均为天然水体,多为静态水。湖泊体型较大,为块状。泉水体型较小,为点状。水塘(图8)则是人造物,是村民们为了满足生活生产需要人工砌筑而成的。这一类的点状水体穿插布置在村落中,丰富了村落景观,便利了村民生活,调节了聚落气候。

根据以上分类,将上述五种水体形态及各自作用归纳如表2所示。

表2 桂北干栏式村落的水体形态及作用

2 水塘在桂北干栏式村落中的作用

在各类理水空间中,河流溪流、湖泊泉水均为天然形成,只有水塘是人工砌筑。水塘在桂北干栏式村落中,具有区别于其他类型水体的特殊作用,因而将其单独列出,进行分析。水塘作为人造水体,其作用如下:

(1)景观作用:与建筑形成对景关系[3]。比如融水县香粉乡雨卜苗寨,地形条件允许,基本家家户户都会在房屋旁修建一个水塘。散点状分布的水塘,将干栏式木构建筑倒影在水塘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村落景观节点,让苗寨变得鲜活灵动。

(2)防护作用:收集雨水,对建筑结构主体形成保护。桂北夏季雨量充沛,而当地的传统干栏式聚落又多为木构建筑,为了防止暴雨冲刷,保护结构主体,大大小小的水塘,形成了雨水汇聚之地,有效保护结构主体。

(3)调节作用:调节微环境气候[4]。桂北夏季闷热,建筑周边的水塘,水的热熔比大,气温升高时,水塘里水分蒸发,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周边小气候,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根据夏季正午实测数据显示,水塘周边的温度比村落其他地区低3℃~5℃。利用水塘进行局部降温,是一种很好的被动式节能方式。

(4)防火作用:桂北干栏式村落的木构建筑,火灾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村落中散点布置的水塘,也能够起到消防水池的作用。火灾时,可以及时供给消防用水,有效防止并控制火势蔓延。

(5)经济作用:养鱼。村民聪明地利用水塘养鱼,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3 桂北干栏式村落现有理水规划优秀案例分析

融水县香粉乡中寨屯是一个典型的传统苗寨,位于元宝山腰,草木叠翠、溪流环绕,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为了振兴乡村经济,当地政府大力引进民间投资,开发生态旅游。经过3年规划建设,已建成初具规模的自然生态民俗度假村,其理水规划也是非常成功、值得借鉴的案例。下面就具体分析其线状、点状理水空间规划设计,如表3所示。

表3 融水县香粉乡中寨屯理水空间规划设计分析

4 桂北干栏式村落线状理水空间的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

4.1 现状分析

时代变迁,河流、溪流等线状理水空间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如三江地区,在古代战时,绕村流过的河流是保护村寨,免受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而风雨桥是入村唯一通道,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卡。现代,河流的这一防御作用早已不复存在,不过,独具特色的风雨桥却作为木构建筑的经典,成为侗乡的象征(如图15所示)。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桂北干栏式村落大力开发旅游经济。溪流、河流沿岸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被打造成沿河景观走廊,沿河干栏式建筑底层则开发为商铺、餐饮、酒吧、土特产商店。建筑、街道、河流呈现如下图的两种排列组合关系[5](如图16、17所示):建筑—街道—河流—建筑、建筑—街道—河流—街道—建筑。河流除了原有的农业灌溉、洗衣冲凉等生产生活用途外,增加了景观、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大量游客涌入,沿河商铺的经营不规范,许多废水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造成河道堵塞、水质变差,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图15 凌驾林溪河面的程阳风雨桥

图16 建筑—街道—河流—建筑布局

图17 建筑—街道—河流—街道—建筑布局

4.2 优化措施

基于以上理水规划成功案例及现状分析,归纳出桂北干栏式村落线状理水空间优化措施。

(1)加强沿河商铺排污管理。废水需要设计专门排污管道,排入村中排污系统,不允许直接排入河流、溪流。沿河走廊隔一定距离设置垃圾箱,方便游客丢弃废物,避免垃圾乱丢,破坏河道环境。

(2)河边水面种植当地水生植物净化水质。菖蒲、荷花、芦苇、水葫芦等均为当地的乡土水生植物,具有良好的水质净化功能,且极易成活。水中绿植还可以形成良好的生物链,为鱼类鸟类提供食物,吸引其前来繁衍生息。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育,可以形成优美的河道滩涂自然景观,提升当地景观价值。

(3)沿河街道种植行道树。设置景观长凳,形成亲切的观景长廊。沿河街道可以种植垂柳、三角枫、银杏、山茶、杜鹃等植物,丰富沿河景观,形成遮阳通道。沿河街道设置长凳,可作为沿河护栏,又可供游客休息,也是村民聊天场所,一举数得。

(4)地形条件允许下,可以沿登高线逐级布置蓄水平台,形成落差丰富的叠水景观。

5 桂北干栏式村落点状理水空间的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

5.1 现状分析

湖泊、地下泉、水塘为点状理水空间,湖泊、地下泉为天然形成。地下泉因水质甘甜、富含矿物质,可以作为天然饮用水。桂北村民非常珍惜天然泉水资源,村中有泉水,会在泉眼处建筑凉亭进行遮盖保护,还设置香炉祭拜泉神。泉池中会放置水瓢,方便路人取水饮用。当地流传着“同饮一瓢水,才是真朋友”的说法。

村落中的湖泊也是由地下水汇聚而成,面积不大,水质清澈,从湖面可以看到湖底的小鱼游动。湖泊是村中的天然游泳池,炎热夏季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人群。虽然湖边搭建的烧烤摊,为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但大量的烟尘及污水排入,污染了湖边环境,而湖边葱茂的树木,也因游客攀爬,逐渐枯萎。

桂北干栏式村落多为木构建筑,为了防火,每个村落都会散布大大小小的人工水塘,建筑与倒影在水塘中的剪影形成对景,丰富了村落景观。不过,塘边景物杂乱,缺乏植栽绿化,景观效果不佳。

5.2 优化措施

基于以上理水规划成功案例及现状分析,归纳出以下桂北干栏式村落点状理水空间优化措施。

(1)在泉眼处设计雕塑小品,提升景观品质。

(2)湖边烧烤摊设置垃圾桶、排污管道,废水废物不排入湖中。限制游客攀爬湖边树木,种植绿植,恢复生态环境。

(3)水塘栽种水生植物,丰富景观,净化水质。

6 结语

水是桂北干栏式村落灵动的风景,是村寨的主要元素,值得用心经营。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村落面临着水质污染、周边环境破坏的困境。寻求既保护水体环境,又合理开发资源、拉动经济的优化措施,这是桂北传统村落在发展过程中值得认真探索的领域。希望本文的思考和建议,能够为桂北新农村建设带来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理水干栏桂北
廖煜玲
“干栏悟境”:青山游廊建筑及景观设计
赵延年与裘沙及王伟君的鲁迅作品插图之比较
桂北乡贤所撰《资深集》及《资深集补篇注释》相关问题述略
论干栏式建筑及其墙体形式★
德昂族传统干栏民居研究
论毛南族干栏民居建筑形态及其生态特点
《理水》中大禹前后期形象对比分析
解读《理水》“油滑”的人物形象
桂北红色资源嵌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导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