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动机性心理访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

2021-06-11刘沛王家平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13期
关键词:性心理乙型肝炎效能

刘沛,王家平

(许昌市中心医院 感染科,河南 许昌 461000)

慢性乙型肝炎是常见传染性疾病,也是全球公共卫生难题。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治疗周期长、迁徙不愈、传染性高等特点,可持续造成肝损伤,且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其治疗依从性较低、自我效能感较弱。研究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有效的干预可提高治疗依从性[1]。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动机性心理访谈干预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5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37例,女22例;年龄26~67岁,平均(46.73±9.85)岁;病程1~12 a,平均(6.58±2.47)a;Child-Pugh分级为33例A级,20例B级,6例C级。观察组:男40例,女21例;年龄23~68岁,平均(45.26±10.97)岁;病程1~13 a,平均(7.03±2.81)a;Child-Pugh分级为32例A级,22例B级,7例C级。两组性别、年龄、病程、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许昌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中诊断标准;②病情稳定;③认知、书写、精神等功能正常;④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合并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②合并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③妊娠期、哺乳期;④视听功能障碍;⑤中途失访。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常规干预。包括常规口头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教育档案,指导用药,嘱咐药物禁忌,告知复诊时间,定期(每月1次)电话随访,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等。

1.3.2观察组 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动机性心理访谈干预。(1)通过沟通、交流,采用轻松自由的交谈形式,了解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采用Beck认知疗法,纠正患者对疾病的不良认知,包括慢性乙型肝炎病因与诱因、抗病毒治疗方法及作用、治疗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等,同时讲解疾病传播途径,如握手、拥抱等情境下无传染性,消除其封闭心理;讲解成功治疗案例,告知患者慢性乙型肝炎不属于不治之症,促使其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心态。(2)引导患者表达内心想法,取得其信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之后有目的性地将交谈内容引导至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感等方面,找出影响其遵医治疗、自我效能感弱的原因,并记录。与家属沟通,促使其了解家庭支持、监督治疗的重要性,对患者不良行为(如抽烟喝酒、擅自停药等行为)进行纠正,以提高治疗依从性。(3)在第一阶段基础上,由患者自由阐述面对各种问题的应对措施、后果,如负面心理、遵医行为差、自我效能感弱等方面,此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了解其护理需求,并指导其理性分析问题、对待疾病。(4)以慢性乙型肝炎专业知识为指导,引导患者趋利避害,确定有效的治疗行动和自护执行计划。(5)通过电话、家访等行为了解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感,对其正确且持续坚持的行为给予肯定、鼓励,对于治疗依从性下降、心理变化较大的患者,及时进行“面对面”、“一对一”访谈,帮助其认识到坚持用药的必要性及好处、坚持积极治疗的重要性等,强化康复信念,以提高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感。两组均持续干预6个月。

1.4 观察指标(1)治疗依从性:采用医院自制量表评估,包括合理饮食、遵医用药、适当运动、定期复查等。(2)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评估,总分10~4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强[3]。(3)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焦虑状态,临界值50分,得分越高表示越焦虑;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抑郁状态,临界值53分,得分越高表示抑郁越严重[4]。

2 结果

2.1 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

2.2 自我效能两组干预前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GSES评分比较分)

2.3 心理状态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分)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院后往往缺乏自我护理意识,再加上社会对该疾病的偏见,易造成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心理,消极应对治疗,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感降低。有研究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受到获取错误信息、过分泛化思维方式等错误认知影响,导致其片面夸大疾病负面结果,出现不良情绪,消极应对疾病,自我效能降低[5]。提高自我效能,可提高患者治疗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坚持治疗,增强治疗效果,促进转归。因此,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干预,纠正其错误认知,改变其对待疾病的态度,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依从性、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动机性心理访谈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动机性心理访谈干预通过重点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改变治疗心态,可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加深其正确认知,树立治疗自信心,从而正确对待疾病,还可有效弥补常规干预的不足[6];引导患者分析影响自身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以理性思维认识问题,分析改进措施,并将慢性乙型肝炎知识作为指导,引导其趋向健康行为,能强化患者执行目标计划的思想,坚持正确的态度、观念;通过院外电话、家访等途径,对患者的正确行为给予肯定、鼓励,如对于计划执行较差者,对其再次进行健康教育、强化康复信念等干预,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强化自我效能[7]。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动机性心理访谈干预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引导其表达内心想法,并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对其进行鼓励、肯定等心理干预,能有效强化其康复信念,改善心理状态[8-10]。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动机性心理访谈干预,能改善其心理状态。

综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动机性心理访谈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改善心理状态。

猜你喜欢

性心理乙型肝炎效能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心理护理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性心理
浅谈青少年性心理网络色情问题凌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