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在老年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6-11刘克凤刘小燕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7期
关键词:预防性压疮重症

刘克凤,刘小燕(通讯作者)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 江苏 昆山 215300)

老年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多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以促进病情恢复,但是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皮肤较为薄弱,弹性差,敏感度较低,加之营养摄取情况较差,导致患者卧床较长时间后,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受阻,易出现缺氧、缺血症状,导致皮肤溃烂、坏死发生,导致压力性损伤发生[1]。目前,压力性损伤又称为压疮,危害性大,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也会诱发全身感染,危及生命。急诊科收入的老年重症患者应积极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发生,更好促进患者预后康复。因此,本文特选择40例老年重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比观察常规护理与预防性压力性损伤护理的实施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2020年7月急诊科收入的老年重症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61~83岁,平均(73.65±4.29)岁,男性11例,女性9例,疾病类型:心脑血管疾病8例,脑外伤5例,四肢骨折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62~80岁,平均(74.12±4.95)岁,男性12例,女性8例,疾病类型:心脑血管疾病7例,脑外伤6例,四肢骨折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由护理人员每隔2 h帮助患者翻身扣背1次,每隔12 h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护理,同时观察局部组织是否出现红斑,做好记录。一旦出现压疮,及时给予压疮护理干预。

观察组实施预防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护理评估:入院后对患者的病史与个人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从而对患者进行详细且客观的评价,利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患者出现压疮的风险进行评估[2],评估内容包括感染情况、皮肤潮湿度、活动能力、摩擦力等指标,一旦评分>18分提示无风险,评分15~18分为轻度风险,13~14分为中度风险,10~12分为高度风险,<9分为严重风险。(2)预防性护理干预:根据压疮形成的风险因素,老年重症患者急诊入院后的压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压疮预防护理方案,内容如下。①饮食护理:护理过程中应鼓励患者保持均衡饮食,选择具有丰富高蛋白、维生素类食物,保证摄入营养丰富,满足身体所需,若无法正常饮食患者也需通过置入鼻胃管方式给予营养液,为患者提供所需营养。保证日常饮食合理性,可恢复患者的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②减轻局部受压:针对意识清晰患者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促进肢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进而有效预防压疮形成。针对意识模糊患者无法进行主动活动患者,对受压局部进行按摩,必要时也可用气垫床等方式,减压局部所受压力与剪切力,对于受压区域进行保护[3]。在颈椎部放置一软枕,以减少骨突区域与床面接触产生的压力与摩擦力。③疼痛干预: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针对患者的疼痛等级采用转移注意力、音乐疗法等非药物方式进行疼痛减轻方式,疼痛明显者遵医嘱采用口服镇痛药或者镇痛泵等方式,使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效缓解。④受压皮肤护理:针对轻中度压疮风险患者每隔2 h帮助翻身1次,若重度风险患者则需每隔1h即帮助患者翻身1次,翻身过程中注意保证动作轻柔、缓慢,避免对患者皮肤造成牵拉性损伤[4]。护理过程中做好皮肤清洁工作,每日2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可用凡士林等润肤霜涂抹皮肤,提升皮肤的保湿度,优化皮肤,减少外界对皮肤造成的刺激性。保证床单被褥的干净整洁,平整无痕,以免患者皮肤与床单接触产生不良刺激。受压部位可用功能性敷料时局部压力减少,对皮肤进行适当保护,对患者皮肤是否存在进行性损伤进行观察,一旦出现创面应及时处理,也可配合红外线进行辅助照射,促进局部皮肤血流流动顺畅,继而有效避免压疮形成。患者排便后及时对肛周皮肤进行清洁擦拭,保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⑤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由于疾病因素、治疗因素、长期卧床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易出现恐慌、不安、焦虑等心理情绪。因此,护理时应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合理摆放室内物品,将患者日常所用物品放置在随手可取位置。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告知压疮的危害性,使患者充分重视压疮防护,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不适与异常症状,从而尽早预防并干预压疮形成。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统计发生率,对患者入院至压疮出现时间进行记录,同时对患者住院时间进行记录;(2)以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两项指标评分均在0~100分,分值越高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压疮发生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入院至压疮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压疮发生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分组 例数 护理质量评分 患者满意度评分观察组 20 94.57±2.68 92.15±1.58对照组 20 90.54±3.15 87.59±2.54 t 4.3577 6.8174 P<0.05 <0.05

3.讨论

压疮是由于长期卧床所致,加之老年重症患者的身体状况极差,皮肤组织较薄且脆性较大、营养不良、污染物对皮肤刺激、血液循环较差等原因影响,一旦局部压力过大,就会导致血液循环异常,在缺氧与缺血的状态下,皮肤组织会出现坏死表现[5]。老年重症患者由于自理能力较差,对于压疮的风险与危害缺乏了解,对于身体的感知力降低,出现压疮后无法及时感知,多数医护人员及家属发现患者出现压疮时已经侵入到真皮层,不仅增加感染风险,加大疾病治疗难度,而且也会增加护理工作任务量。因此,临床护理中加强对老年重症患者的护理观察,积极开展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性干预,有效预防压疮发生,同时通过细致观察与处理,也可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皮肤因受压造成的损伤,及时对出现的压疮进行处理,避免创面进一步扩大加深,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预防性压力性损伤护理模式在老年重症患者中应用,是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压疮风险进行评估,日常护理中针对压疮形成的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方案,通过对患者的密切观察,做好有效防控工作,可保证预防性护理措施有效落实。护理人员从日常饮食、皮肤护理、疼痛干预、饮食管理、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提升患者的身体健康状态,对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减少局部受压,有效预防压力造成的血液循环障碍发生,从而有效预防压疮发生。本组研究进一步证实,预防性压力性损伤护理的良好开展可有效预防压疮发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高,相比于常规护理而言效果更理想。

综上所述,老年重症患者急诊入院后,积极开展预防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可减少压疮发生,护理效果更确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预防性压疮重症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