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状疱疹患者发病部位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关系分析

2021-06-11宋婷婷余傅冰

医药前沿 2021年7期
关键词:腰腹部亚群带状疱疹

宋婷婷,江 夏,余傅冰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捷尔医院>皮肤整形美容中心 重庆 401120)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引起的急性病毒感染,它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1]。由潜伏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重新激活,引起大量的发病率,特别是老年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2]。因此,带状疱疹的发病与机体的免疫力有密切关系[3]。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是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且对某些疾病(如自身免疫病、病毒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等)的辅助诊断,分析发病机制,观察疗效及监测预后有重要意义[4]。B淋巴细胞反应体液免疫,而NK细胞是固有免疫细胞中防御传染病尤其是病毒感染的关键。正常机体内各淋巴细胞亚群互相作用,处于动态平衡,当机体被病毒感染时各淋巴细胞亚群会出现不同的变化。机体感染VZV病毒时,体内细胞免疫应答被激活,使得CD4+细胞逐渐成熟,进而分化成不同亚群,其水平变化能够反映体内细胞免疫水平[5-6]。为进一步了解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与带状疱疹不同感染部位的关系,本研究分析带状疱疹患者发病部位的不同与外周血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联系及差异,以此反应带状疱疹患者不同发病部位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固有免疫的联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经筛选后选取96例患者进行分析。男45例,女51例,年龄18~76岁,平均(46.56±6.75)岁,病程3~8 d,平均(4.21±0.85)d。根据皮疹部位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即四肢组20例、头面部组30例、胸背部组26例、腰腹部组20例。在入院后接受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相关方法参照相关文献[7],明确带状疱疹诊断;神志清楚,精神系统正常并排除凝血障碍、恶性肿瘤以及传染病等,本次参研患者均自愿参与。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晨间空腹状态下抽取血液样本2mL EDTA-K2抗凝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分别准备3只试管各取抗凝血100μl,试管1加入10μl荧光标记的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Tri-test CD3、CD4、CD8,赛默飞有限公司),试管2加入10μl荧光标记的B淋巴细胞及NK细胞单克隆抗体(CD3、CD19、CD56,赛默飞有限公司),试管3加入等量同型对照抗体。于每个试管内加入500μl溶血素,充分混匀后置于室温下避光保存15 min;将3 mL PBS加入各个试管内,充分混匀后放入离心机离心1 500 rpm,5 min后去除上清;最后将500μl PBS加入去除上清后的各试管中,充分混匀,上机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发病部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

四肢组、头面部组、胸背部组、腰腹部组两两相互比较,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腰腹部组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四肢组,CD8+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四肢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头面部组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水平显著低于腰腹部组,CD8+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腰腹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背部组CD4+/CD8+水平显著低于腰腹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细胞百分比低于腰腹部组,CD8+细胞百分比高于腰腹部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见表1,组间差异比较见表2。

表1 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s)

表1 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s)

注:腰腹部组与四肢组相比,*表示P<0.05;头面部组与腰腹部组相比,#表示P<0.05;胸背部组与腰腹部组,a表示P<0.05。

组别 例数 CD3+/% CD4+/% CD8+/% CD4+/CD8+头面部组 30 69.07±9.66 37.35±11.62# 26.74±9.03# 1.61±0.82#胸背部组 26 70.86±6.73 42.28±7.52 24.82±6.00 1.85±0.66a腰腹部组 20 72.26±10.91 46.15±8.76*# 22.21±7.27*# 2.34±4.98*#a四肢部组 20 70.75±8.01 38.26±8.88* 28.14±8.20* 1.52±0.66*

表2 组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比较

2.2 不同发病部位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NK细胞比较

四肢组、头面部组、胸背部组、腰腹部组两两相互比较,外周血CD3-CD19+B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CD16+56+NK细胞的百分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见表3,组间差异比较见表4。

以上分析发现带状疱疹不同发病部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有所不同,而B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不同发病部位的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反应具有一定差异,而体液免疫反应和固有免疫无变化。

表3 各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比较(%)

表4 组间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差异比较(%)

表4(续)

3.讨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由神经节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重新激活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许多资料表明其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8]。通常发生在原发感染几十年后。主要表现为单侧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等,常伴有疼痛[9-10]。带状疱疹常见于50岁以上的人群,因为他们的免疫功能下降[11]。值得思考的是其表现常以单侧或单一部位出现红斑、水疱等,而发生感染部位的不同与免疫系统是否有联系?研究认为CD3+和CD4+T淋巴细胞在病毒性疾病发病中有重要意义,特别CD4+T淋巴细胞数量下降可能 是带状疱疹患者免疫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CD8+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表示机体内抑制性T淋巴细胞增多,CD8+T淋巴细胞可作为判断机体免疫状态的客观指标之一。研究发现带状疱疹患者不同发病部位和机体的免疫反应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带状疱疹患者不同发病部位与外周血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联系及分析相关差异,以此反应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反应和固有免疫功能与不同发病部位的关系。

本研究分析发现带状疱疹不同发病部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腰腹部组高于四肢组,腰腹部组高于面部组,腰腹部组高于胸背部组。这提示带状疱疹不同的发病部位与细胞免疫功能反应具有一定联系,而带状疱疹不同发病部位与B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无影响,这提示其与体液免疫反应和固有免疫可能无联系。深入清楚的了解不同病部位的带状疱疹与免疫系统的不同联系将有利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猜你喜欢

腰腹部亚群带状疱疹
TB-IGRA、T淋巴细胞亚群与结核免疫的研究进展
带状疱疹诊治释疑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一种新型EMS智能腰围在腰腹部肌肉损伤中的康复应用
警惕带状疱疹潜伏恶性肿瘤
浅谈腰腹部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让腰腹部年轻二十岁
左侧腰腹部及大腿上段带状疱疹合并肠梗阻、排尿困难1例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