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和安全性观察

2021-06-11姚启坤

医药前沿 2021年7期
关键词:左室冠脉经皮

姚启坤

(中国贵航集团三0二医院 贵州 安顺 561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非常多发的一项心血管内科疾病,临床上致使该病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持续性病变,致使患者血管出现急性闭塞,血供会逐渐降低甚至是会出现突然性中断,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心功能,具有非常高的风险性和危险性,患者出现死亡的概率较高[1]。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为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该方式能够对患者的左室重构情况进行明显改善,以往多于患者发病3~7 d展开治疗,但经长期临床研究证实越早给予患者治疗取得效果越好,发病1~24 h给予患者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主要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分析不同时机经皮冠脉介入手术的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81例。对照组男41例,女40例,平均年龄为(62.68±5.29)岁;观察组男42例,女39例,平均年龄为(62.36±5.7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2]相符合患者;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患者;首次发病患者;具有手术适应证患者。排除标准:同时合并有肾、脑、肝功能障碍患者;同时合并有严重性感染患者;同时合并有心肌病、心肌炎等疾病患者;同时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降脂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硝酸酯类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发病的1~24 h给予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第一时间嘱患者服用氯吡格600 mg和阿司匹林300 mg,采取Sedinger法为患者展开右侧桡动脉穿刺工作,在穿刺失败情况下,可改行右侧股动脉,置入6F动脉鞘,选取5 000~9 000 U肝素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0612)经由动脉鞘注入,采取心血管造影机严格按照各项要求和标准为患者展开冠状动脉造影术,以冠脉造影结果为依据为患者展开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将支架置入冠脉内。对照组患者在发病的3~7 d给予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治疗方式与观察组相同。经皮冠脉介入手术后给予75 mg氯吡格雷(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80029)叮嘱患者进行口服,每天1次;给予100 mg阿司匹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71021)叮嘱患者进行口服,每天1次,同时为患者展开冠心病预防药物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以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为依据评估两组左室重构情况,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两组肺动脉平均压(mPAP)指标和平均二尖瓣压力差(mMPG)指标进行检测和记录;评估两组的心功能改善情况,采取心脏彩超对两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径(LVSEd)指标、左室舒张末径(LVDEd)指标和左房内径(LAd)指标进行检测和记录;评估两组安全性,观察记录两组治疗6个月后发生心衰和复发的例数,比较两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左室重构和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mPAP、mMPG、LVSEd、LVDEd和La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左室重构和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左室重构和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mPAP/(P·kPa-1) mMPG/(P·kPa-1) LVSEd/mm观察组 81 4.20±0.37 0.83±0.08 28.08±4.85对照组 81 4.93±0.68 1.37±0.17 33.59±5.28 t 8.487 25.867 6.917 P<0.001 <0.001 <0.001组别 例数 LVDEd/mm LAd/mm观察组 81 41.05±6.81 34.10±5.17对照组 81 46.99±7.36 40.94±5.35 t 5.331 8.274 P<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n(%)]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非常多发的一种心脑血管内科疾病,临床上致使该病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激动、寒冷刺激、吸烟、过劳、暴饮暴食、便秘、大量饮酒等,患者在临床上的常见症状有胸后骨和心前区出现剧烈性疼痛,给患者的健康安全带来了非常严重地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经过长时间的临床研究发现,左室收缩末径和左室舒张末径可能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致死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3]。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心室重构可以作为判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的重要指标,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展开早期左室功能监测,可以作为预测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依据[4]。近些年来,随着临床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经皮冠脉介入手术逐被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该方式能够对患者的梗死动脉进行开通,能够有效作用于患者病灶并促使其进行有效再灌注,对患者的受损细胞功能进行逆转,是促使患者心肌功能恢复的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对患者心脏进行抢救、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的有力途径。介入治疗可以作用于患者的重建病变区域,可以对其血流动力学进行改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对患者受损心肌细胞进行可逆性改善的作用,对心肌缺血患者或者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展开经血管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能够显著恢复患者的心肌功能。长时间临床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不同时机展开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5]。但是目前临床上有关于这一方面的临床研究比较少,为了进一步提升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特此展开本次实验研究。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主要作用机制为:该治疗方式可以对患者的完全阻塞梗死动脉或者是严重狭窄动脉进行再开通,可以对受损心肌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可以有效作用于患者的病变受损冠状动脉并对其侧支供血情况进行改善。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能够对患者的肺动脉平均压和平均二尖瓣压力差进行降低,能够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改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安全性[6]。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mPAP、mMPG、LVSEd、LVDEd和LAd比,观察组均偏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心衰发生率和复发率相比,观察组均偏低(P<0.05)。说明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应用有利于优化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且不同应用时机下,该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相对比于择期手术治疗来说,急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明显,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发病1~24 h之内给予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室重构情况,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心功能,患者半年以后出现心力衰竭和复发率更低,具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左室冠脉经皮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