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特色办学与就业前景的关系探析

2021-06-10侯惠敏

决策探索 2021年8期
关键词:艺术专业高校

侯惠敏

【摘要】在突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今天,艺术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因此,研究特色办学与就业前景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实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校;艺术专业;特色办学;就业前景

一、特色办学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一)概念

特色办学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和办学理念,以及在人才培养、教学研究、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其主要的特性可以概括为独特性、合理性和优势性。以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来看,独特性是指具有区别于其他院校和学校内部其他专业的特点。合理性即在遵从国家对于教育的整体要求和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下,符合实际要求,不以特色办学为名放松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优势性则是具有其他院校所没有的优势,且经过实践后能够取得良好效果,起到标杆作用。一所大学的特色是教育遗产和现实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结合学校历史传统是实现特色办学的必要条件。

(二)主要内容

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历史与发展、个性与共性、无形与有形、理念与实践的一致性上。从实际情况看,特色办学主要内容如下:一是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结合实际确定自身在社会大框架下的办学思维,对学生有明确的社会定位。二是有独特的办学模式,综合类大学都以独立的艺术学院为办学落点,结合学校综合特点,服从于学校整体规划。三是有独特的教学方式,采用职业艺术工作者和实用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四是有良好的思政教育基础,以党建、团建工作带动特色办学,把为国家、社会、人民服务的理念融入到教育中来。五是具有特点鲜明的地区属性。结合区域特点,培养出具有自身能力特点的高校毕业生,增强社会竞争力。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国家“六保”工作的重点问题之一,而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于特色办学的发展方向也具有极强的指引作用。

(一)高校畢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竞争压力变大

自2001年始,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4万,而2020年则达到874万,比2001年增长了760万,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因而毕业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社会吸纳能力减弱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自2012年起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2014年正式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越发增大。大量的用人单位开始收缩规模,裁减人员,导致就业吸纳能力下降。艺术专业本身社会实用性较低,更易受相关行业领域收缩的影响,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显严峻。

(三)受突发事件的影响较大

2020年受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显严峻,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受疫情影响催生出一批新的从业模式和更适应于艺术类专业的线上就业模式。在办学中,应抓住机遇,把职业教育提前运用到学校中来,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影响,为学校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特色办学与就业前景的关系分析

(一)特色办学能提高专业竞争力,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与专业艺术类院校在师资力量、专业投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不强化办学的特色优势,那么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的学生和专业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在专业能力上会有一定差距。

(二)特色办学能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对学生就业产生有利影响

从实践上看,在招聘中“双一流”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普遍高于非“双一流”的毕业生。从艺术专业来看,如果特色办学有助于学生、老师在各大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那么学校的社会认可度会提升,就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优势效应,有利于学生就业。所以通过特色办学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教学质量,将会推动毕业生的就业。

(三)就业形势的好转助推优势专业的形成

在就业形势不断好转的情况下,艺术专业将会得到资源倾斜而形成良性循环,以就业推动专业发展,以专业发展倒推就业稳定向好。当前,文化艺术正朝着产业化、链条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新的文化艺术样式、艺术形态、艺术部门在不断涌现。艺术专业的影响力在当前人人都是创作者的网络时代不断扩大,如果特色办学能够推动优秀作品在社会上广泛传播,那么将会增强高校毕业生在行业领域的影响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四)形成良好的行业人才库,在行业领域内提升影响力

如果学校能持续稳定地向行业领域输入高质量人才,那么学校、专业都将在行业领域内获得大量的人脉和专业资源,从而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艺术专业来看,如果行业领域内有大量资源,那么毕业生也将得到更多继续教育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与普通高等艺术院校相比,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与就业岗位需求联系更加紧密,更符合就业市场要求,更具市场竞争力。

四、对策和建议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形成特色的办学理念

就业难是多维因素导致的,但国家政策导向、高等艺术教育理念、艺术专业大学生观念等偏离市场需求是诸多因素的核心与关键。在办学中,学生应成为教育之本,而特色办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艺术专业具有极强的专业特色,在个性教育中更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形成共性和个性教育的合理平衡,在学生的培养上形成本校本专业的鲜明特色和校园文化理念,分级分类办学,将培养艺术家、职业艺术从业者和具有艺术素养的其他人才结合起来,让一般专业成为优势专业,让优势专业更具竞争力,在社会竞争中体现学校特色办学的优势。

(二)建设具有鲜明办学风格的特色专业

所谓特色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从艺术专业的建设来看,建设什么样的艺术专业、怎样建设艺术专业、培养什么样的艺术专业学生是建设综合类大学艺术特色专业必然要思考的问题。

(三)形成定位精准的发展方向

一是要建设一个具有特色优势的艺术专业,可以在理论优势、艺术成就优势、专业应用优势、专业素养优势中选择一个或者几个作为目标,形成定位精准的发展方向。二是要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既包括专业教育师资力量,也包含以辅导员为代表的生活教育师资力量。三是要形成独特的课程体系,要有专业教学研究队伍、社会实践研究队伍、职业研究队伍,以及专业的思政教育队伍来提升学生的政治属性和家国情怀。四是要增加教学投入。投入向优势专业倾斜能够给学校带来有利条件,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四)围绕区域发展和社会需求,形成行业领域内的优势

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竞争力,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对于艺术专业学生而言,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要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通过交叉学科的学习,使自己成为既是精通一门专业的“专才”,又是博学多才的“通才”,增强自身综合能力,提高竞争力。要开展教学调研,围绕当前区域发展和社会需求,把培养社会紧缺人才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这样不仅能够对专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而且还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当在某一領域内形成集群优势效应后,高校毕业生在这一领域内的就业形势将会朝着稳固向好的方向发展。

(五)提高前瞻性

对于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立足于社会前沿和行业领域的前沿。如何把艺术专业毕业生培养成新兴产业需要的人才,对于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积极作用。对于艺术专业而言,随着线上教学等不断发展,特别是艺术素质教育、虚拟实景技术等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进入转型升级期与融合发展新阶段,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人才要素的投入加以扶持。由此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将进一步扩大,只有结合当前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设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办学理念,夯实实践基础,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菲.感悟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化树.论大学办学特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2):75-83.

[3]诸桂英.论大学办学特色的内涵、特征和影响因素[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04).

[4]徐伟呈,范爱军.中国制造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因素研究[J].社会观察,2017,24(12):55-57.

[5]张莉.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就业现状与竞争优势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7):41-42.

[6]涂淑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18).

[7]高云峰.就业前景看好的国家特色专业解析[EB/OL].https://m.sohu.com/a/71415890_171825,2016-04-25.

[8]陈健.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J].文存阅刊,2017,000(013):154.

[9]刘娟绫.浅析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自主创业实践教学——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000(009):116-117.

【本文系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高校艺术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对就业形势的推动作用研究”(2020060202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专业高校
职业学校艺术专业“团—团”合作探讨
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高职艺术专业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对接研究
浅谈艺术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