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端砚石余料饰品的开发研究

2021-06-10韩凌云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年3期
关键词:余料端砚肇庆

■韩凌云

(肇庆学院美术学院,广东肇庆 526061)

端砚是四大名砚之首,因其制作所用石材产自端州(今肇庆)而得名。端砚的盛名始于实用功能,久于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端砚材质优良,适合研墨,最出名的是老坑、坑仔、麻子坑所产砚石制作的端砚。清代文人陈龄在《端石拟》自序中,曾经把老坑端砚概括为具有“八德”,即:历寒不冰,贮水不耗,研墨无泡,发墨无声,停墨浮艳,护毫加秀,起墨不滞,经久不乏[1]。端砚优良的实用功能首先跟产地关系很大,也跟其苛刻的选材有关。端砚石材矿体有顶板、石肉、底板之分,只有石质细腻的石肉部分才真正达到制砚的要求。

1 端砚石余料产品开发势在必行

端砚选材的苛刻使得大量达不到要求的材质被废弃,同时,端砚加工过程中为了达到理想的形态免不了进行切割,也产生了一些体积较小的边角余料。由于肇庆端砚石坑口都已封掉,政府禁止采石,这些开采和加工余料如果丢弃是非常可惜的,因此用端砚石余料开发其他产品就势在必行。

肇庆的砚石产品市场只有端砚,买端砚的人基本是书画相关从业者和爱好者,用来磨墨或者置于家中收藏摆设,外来旅游的人偶有购买端砚者也是送给亲朋好友中相关从业者,因此端砚的受众非常小。除了黄岗一带的从业者,肇庆当地的老百姓买端砚,或对端砚了解的人也甚少。端砚的曲高和寡限制了其流通,砚石产品的丰富势在必行,这也是加快肇庆文化传播,形成肇庆文化名片的重要途径。

2 端砚石余料饰品开发的优势

端砚石余料主要分为两部分:一种是达不到制砚要求的顶板、底板材料,这些材料虽然细腻度不够,不太适合研墨,但从外观上与石肉材料差别较小,仍具有好看的色泽和石纹;一种是制砚过程中产生的边角余料,这种边角余料品质较高,只是体量较小。

这些端砚石余料具有脆性、可塑性弱等石材的天然属性,而且体量和存量都不大,限制了产品开发的门类。它不适合做批量化的生活用品,也难以制成家具家私。但端砚石余料本身属于玉石的大范畴,而玉石自古以来就是制作饰品的重要材料。古人将孔雀石、白玉、大理石等天然石材结合黄花梨、鸡翅木等木材制作而成挂屏、台屏等,对家庭起到装饰作用,并给室内空间带来浓厚的艺术风貌[2]。古代用玉石制作颈饰、耳饰、头饰等个人饰品更是一种普遍现象。端砚石余料满足了饰品材质独特性和装饰性的要求,因此用端砚石余料制作家居陈设品和个人饰品具有天然的材质优势。

四会市是肇庆瞎管的县级市,因玉器加工和销售而出名,四会玉器市场是远近闻名的玉器产品销售集散地,是广东最大的玉器批发市场之一。2003年,四会市荣获“中国玉器之乡”称号。玉是家居陈设品及个人饰品的重要材料,玉较端砚石余料而言硬度更高,加工难度更大,四会多年积累的成熟的玉器加工工艺,为端砚石余料制作饰品提供了较好的技术优势。

人对于饰品的审美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文化而变化的,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人喜欢简洁大方的居家环境和服饰,也更喜欢简约、低调而具魅力的饰品。端砚石余料沉静、内敛、温润,正好符合了当下的流行审美需求。因此,当下社会为端砚石余料饰品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当今的个人饰品主要面对女性群体,但男士饰品也曾在历史发展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不同的时期,男士饰品有不同的材料和形式,也起着不同的作用。在石器时代,饰品主要用石头制作而成,主要是为了显示佩戴者勇猛和吸引异性;在封建社会,男性的饰品主要用来显示阶级等级的划分;汉唐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男士选择色泽温润,质地细腻的玉石作为饰品的主要材质,譬如佩戴玉佩、玉带等;宋朝时,儒家思想盛行,男士会佩戴簪花[3]。如今,男性饰品也处于复苏兴起阶段,精致的袖扣、胸针、领扣等成为成功男人高品质的体现,端砚石余料富含文化底蕴,低调内敛的色彩和肌理恰好满足了这部分男性对饰品的审美需求。

3 端砚石余料饰品的开发思路

在古代,人们对于饰品的选择是以材质为导向,看重材质本身是否名贵,喜欢材质的色彩和光芒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因此传统的玉石,如:翡翠、钻石、水晶、玛瑙,要不色彩鲜艳,要不富有光泽,质朴色彩和光泽的饰品材质却凤毛麟角。如今,人们对于饰品的选择,除了材质以外,更加注重设计,好的设计更能彰显人的品味,高调奢华不再是人们的一味追求,低调雅致却越来越受到人们推崇。端砚石余料色彩沉静、古雅自然,可以设计成气质卓雅的饰品,正符合了经济发达之下人们的精神追求。端砚石余料可以做成搭配棉麻服装的颈饰、耳饰、腰饰,也可以做成胸针、袖扣等置于西服上,沉稳大气,还可以做成居家陈设品,增添家庭文雅之气。

3.1 以美学价值为基础

对端砚石余料进行饰品开发,首先要对其美学价值进行研究,才能根据其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开发。端砚石大多呈紫色基底,因此被称为“紫玉”。紫色自古以来就代表着美好的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紫色代表着尊贵,高雅。端砚石余料的紫色纯度很低,静穆温厚,沉静内敛,更具魅力,这种紫色经过打蜡工艺后,呈现出温润的光泽,不张扬也不隐没。同时,不同砚坑所出石材又略有区别,老坑紫中偏灰蓝,坑仔偏红,宋坑偏猪肝色(图1),这又丰富了端砚石及余料的色彩。

■图1 老坑、坑仔、宋坑

端砚石余料除了色彩以外,其石纹也极具美学价值。端砚作为四大名砚之首,以石品花纹丰富而著称,有石眼、鱼脑冻、浮云冻、蕉叶白、冰纹、天青、火捺、金银线等,知名和不知名的石品花纹多达上百种。这些石纹也同样存在于余料上,由于矿物成分及含量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色彩和纹理,跳脱于紫色的基底,给整块石材带来活力,具有极强的美感及装饰性。石纹中最突出最易辨认的当属石眼,顾名思义,石眼如眼睛般,有大有小,有圆有椭圆,有的有睛有的无睛,眼体有的偏黄有的偏绿,不同砚坑石材的石眼在数量和外观上也区别较大,形成了丰富的装饰性(图2)。金银线是指石材上形成的黄色、白色的细线,长短不一,单独几条或纵横交错(图3)。火捺,因铁矿含量较高而呈暗红色,有的含量恰到好处,色彩娇嫩,极具观赏性,有的铁含量过高,色彩焦黑(图4)[4]。这些石品花纹或单独出现,或组合出现,给端砚石余料带来丰富的层次和艺术美感。在运用端砚石余料进行饰品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石纹的装饰效果。

■图2 石眼

■图3 金银线

■图4 火捺

3.2 以本土特色资源和文化为依托

在饰品市场同质化的今天,差异化的定位和设计是饰品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用端砚石余料进行饰品设计时,应以肇庆本土地方资源、文化为指导,方可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地方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肇庆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是广东省内著名的生态旅游城市,具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和文化、建筑文化、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等,为饰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思路。

肇庆比较知名的山水资源有:七星岩、鼎湖山、西江、北岭山、羚羊峡、砚州岛、龟顶山等。在设计饰品时可以取其形延其意,取其形是最为直观的方式,抽离概括山水局部或者整体形态,并加以重构再创作,可以设计成美观的家居陈设品和个人配饰。延其意是更为高阶的对肇庆山水的表达,要对肇庆山水背后所蕴藏的历史、故事、文化、寓意有深入的了解,创作全新的形象去延申其意义。这种方式设计的饰品在美观之余可以传达更深层次的寓意,起到对人心灵慰藉和引导的作用。延其意传达的是与山水资源相关的山水文化,山水作为自然景观本身不属文化范畴,但人类适应山水环境所采取的方式,开发利用山水资源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即为山水文化[5]。如:唐宋时期的李邕、李绅、包拯,明清时期的俞大猷、汤显祖、张之洞等历代名人都曾驻留肇庆,兴利除弊,开设学堂,赋诗作文,勒石题记,在七星岩、鼎湖山、羚羊峡清风阁等地留下有900余题的石刻,为肇庆留下了重要历史文字资料和精神财富(图5为七星岩内摩崖石刻)[6];七星岩中的出米洞,大自然赋予它奇特的光线景观及异石奇景,传说古时窍中可日出升米,肇庆人民就将其建成古庙,供奉主事农桑的周氏神,得到了肇庆人民的推崇和祭拜。肇庆的砚州岛,外形似一块浮在江中的端砚,因宋代包公“掷砚成州”的传说得名,现不仅成为一个休闲旅游的好地方,对肇庆人民及旅游者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这些山水文化都为砚石余料饰品的开发提供了更广阔的方向。

■图5 七星岩内摩崖石刻

肇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历史文化,包括历史名人、历史事件、民风民俗等,如:六祖文化、包公文化、宋城文化、状元文化、龙母文化等。肇庆的四会是六祖惠能曾经避难藏身的地方,这里的六祖惠能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本地及珠三角参拜者络绎不绝。六祖文化其实就是禅宗文化,禅宗提倡万事万物皆平等,以众生相同的出发点去看待物与物、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同等性[7]。禅宗文化教导我们放下偏执,用包容的心态对待一切人和事,达到身心的宁静自然,这是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相一致的。因此可以利用六祖文化制作一些家居陈设品,对人进行时时提点,对社会的安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3 以端州制砚和四会玉器工艺为指导,综合各种工艺

制砚大致经历了选料、开料、雕刻、打磨、上蜡等过程,其中雕刻为核心工艺,砚堂处理、主题造型、精细花纹都需要雕刻来完成。传统的端砚雕刻工艺是手工雕刻,在现代机器大生产时代,部分手工雕刻已经被机器替代,如雕刻机、吊磨机、角磨机、转子机、水磨机等。四会玉器较端砚而言,市场需求较大,也更为广泛,这促使了玉器专用工具的产生和玉器工艺的发展。用端砚石余料制作饰品,应以端州制砚和四会玉器工艺为指导。秉承二者精神,首先,饰品的选材不能疏忽,应根据设计主题寻找色彩和纹理适合的石材。在加工方面,形状规则的成品或者配件只需通过简单的切割即可完成,需要雕刻的部件,可以借助端砚和玉器加工工具,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打磨方面,精细的打磨也会让饰品更具细节,尽善尽美。

在饰品的设计制作过程中,除了使用端砚石余料外,经常要辅助以其他材料及工艺,才能实现饰品的完整性和丰富性,如:金属、塑料、绳编、竹编、漆艺、金缮工艺等,这些材料和工艺不仅可以弥补单一端砚石余料及加工工艺的不足,还可以配合端砚石余料形成视觉丰富,效果不同的饰品。金属是端砚石余料饰品常结合的材料,由于金属可以使用模具浇注成型、冲压成型等,因此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可以加工成复杂的造型,或成为端砚石余料饰品的连接件,弥补了端砚石余料可塑性弱的缺陷。金属的光泽,与端砚石余料暗沉的色泽形成对比和配合,形成低调而不失活泼的效果。钩针编织是一项常用于饰品的传统手工艺,通过钩针和团线,运用不同的针法,可以达到不同的钩织效果[8]。所用之线种类繁多,如:棉线、麻线、丝线、锦纶涤纶线等。麻线质朴,彩色线色彩靓丽,不同粗细、色彩、质感的线配合多种钩织效果,结合于端砚石余料,可以形成视觉效果丰富的饰品。漆工艺,是一项古老的工艺,自古就被运用于一些日常器具及工艺品上,具有独特的美学效果。如今,一些先锋的端砚艺术家已经开始尝试在端砚上结合漆艺,探索两种艺术的融合和美感,因此在端砚石余料饰品的设计上可以考虑运用漆艺对饰品进行装饰,来增强饰品的艺术性。

4 结语

本文基于端砚石余料的美学价值,初步探讨了端砚石余料饰品的开发。将端砚石余料进行饰品开发,符合材料本身的特点,顺应时代的需求,让人们在日常携带和家庭装饰中感受端砚石的文化之美。端砚石余料的饰品开发,不仅能够起到端砚文化推广的作用,也是广府文化继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余料端砚肇庆
海目星视觉余料切割,轻松实现板材利用最大化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基于C#的钢板余料管理系统研究
肇庆学院封
自动冲压线工艺余料自动回收装置设计及应用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基于AM 及PDM 的钢板余料管理程序设计研究
荷叶形端砚赏析
以石为业四十年:一个端砚工匠村的生计之路
端砚收藏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