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IL-17及IL-24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1-06-10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存率血清肿瘤

艾 敏 高 岚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具有生长迅速、浸润性强、淋巴结易转移等特点,发生率占颌面部恶性肿瘤的90.0%及以上,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30万,年死亡数可达14.5万例,5年生存率<50.0%[1-2]。故早期发现OSCC并准确评估预后是当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OSCC病理机制,相关研究发现,免疫细胞及炎性反应作为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3-4]。白细胞介素(IL)-17为Th17主要分泌细胞因子,在炎症相关的肿瘤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外周血IL-17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现已得到临床证实[5],但关于血清IL-17与OSCC预后关系仍缺乏相关报道。IL-24不仅可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癌细胞浸润、转移,还能提高放、化疗敏感性,在抑制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生长方面均已得到临床证实[6-7],但其在OSCC中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综合探讨血清IL-17、IL-24对OSCC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个性化诊疗提供循证指导。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61例OSCC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取73例癌前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史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选取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研究组均符合《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8]中相关标准,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OSCC;②对照组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癌前病变;③本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等特殊时期女性;②合并食管癌、胃癌等其他恶性肿瘤者;③肝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④既往有口腔手术史者;⑤先天发育异常者;⑥精神行为异常者。

1.3 方法

空腹取6 ml肘静脉血,1000×g离心20 min(离心半径10 cm),分离取血清,置于-70 ℃低温保存。(1)采用酶标仪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17、IL-24水平,具体操作方法:设标准管8管,各孔中均加入50 μl生物素化抗体工作液,酶标板覆膜,37 ℃孵育1.5 h,加样时注意减少碰触酶标板底部孔壁,轻晃混匀,防止气泡产生,加样时间≤10 min。甩干孔内液体,各孔均加入350 μl洗涤液,浸泡1~2 min,吸去或甩掉酶标板内液体,拍干。重复上述步骤3次。各孔均加入100 μl酶结合物工作液,盖上覆膜,37 ℃温育30 min。弃去孔内液体,甩干,重复洗板步骤后加入90 μl底物溶液,覆膜,37 ℃避光孵育15 min至标准孔产生明显梯度时终止。每孔加入50 μl终止液终止反应。立刻以酶标仪测量计算450 nm波长各孔光密度(OD值),以浓度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出四参数逻辑函数标准曲线。(2)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仪以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yfra 21-1、SCCAg水平,仪器购自美国雅培公司,试剂盒购自安徽经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严格按照仪器、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4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血清IL-17、IL-24、Cyfra 21-1、SCCAg水平。(2)比较研究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血清IL-17、IL-24水平。(3)分析血清IL-17、IL-24、Cyfra 21-1、SCCAg对OSCC的诊断价值。(4)统计OSCC患者1年生存率。(5)比较不同血清IL-17、IL-24水平OSCC患者1年生存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血清IL-17、IL-24、Cyfra 21-1、SCCAg水平

研究组血清IL-17、Cyfra 21-1、SCCAg水平高于对照组,IL-2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血清IL-17、IL-24、Cyfra 21-1、SCCAg水平

2.2 OSCC血清IL-17、IL-24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

OSCC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IL-17、IL-2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OSCC患者血清IL-17、IL-24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

2.3 血清IL-17、IL-24、Cyfra 21-1、SCCAg诊断OSCC价值

ROC显示,诊断OSCC价值的AUC Cyfra 21-1>SCCAg>IL-17>IL-24,当Cyfra 21-1 Cut-off值为2.07 ng/ml时,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8.85%、84.93%。见表4,图1。

表4 血清IL-17、IL-24、Cyfra 21-1、SCCAg诊断OSCC价值

图1 ROC曲线

2.4 OSCC患者1年生存率

随访1年,61例OSCC患者共脱落2例,生存率为84.75%(50/59),生存曲线见图2。

图2 生存曲线

2.5 不同血清IL-17、IL-24水平OSCC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

图3 生存曲线

3 讨论

3.1 研究背景

相关研究指出,OSCC的形成与浸润、炎性刺激及反应损伤修复密切相关[9]。同时,多项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也表示[10-11],炎症反应可大大提高癌症发生风险,而慢性炎症可诱导组织持续损伤,改变组织微环境中存在的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并与肿瘤细胞迁移、侵袭、增殖有关。因此,早期评估OSSC患者免疫炎症反应是目前OSSC临床研究重点。

3.2 血清IL-17水平在OSCC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IL-17具有强大促炎作用及诱导中性粒细胞功能,其与肿瘤的研究现已成为临床新热点。现有资料表明[12-13],乳腺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17水平过度升高,并随病情进展而出现明显变化。而本研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可知,血清IL-17水平在OSCC患者中呈异常高表达,并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增加、淋巴结转移出现增长趋势,与丁丽娜等[14]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这可能归因于以下机制:①IL-17可诱导纤维细胞、间质细胞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上调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通过IL-17/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通路,刺激转化生长因子β等其它促血管生成因子产生,进而加快肿瘤新生血管形成[15-16];②IL-17可刺激肿瘤细胞及肿瘤微环境中树突状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过度释放IL-6,而IL-6反过来可激活致癌信号转导,刺激转录激活因子3产生,从而进一步上调促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基因的表达,促进肿瘤生长,加快肿瘤转移、分化。初步推断,血清IL-17在OSCC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进一步经ROC曲线分析可知,与血清Cyfra 21-1、SCCAg等常规肿瘤标志物相比,当cut-off值设定为740.72 pg/ml时,血清IL-17诊断OSCC的特异性可达75.34%,说明血清IL-17对OSCC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有望成为诊断OSCC的特异指标,为临床诊治提供新靶点。另外,本研究还发现,血清IL-17水平过度升高可能降低OSCC患者生存率,主要与血清IL-17水平升高干扰正常免疫系统功能,影响治疗效果存在一定联系,推测早期予以有效干预,控制血清IL-17表达可能为改善OSCC患者预后提供新途径,但具体机制有待今后研究进一步深入。

3.3 血清IL-24水平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IL-24具有广谱抗瘤活性,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体内外增殖能力,刺激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功能,发挥双重抗肿瘤作用[17-18]。本研究通过对比表明,OSCC患者血清IL-24水平低于癌前病变患者,与史亦南[19]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24,而其则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同一患者肿瘤组织。提示血清IL-24作为一种新型抑癌基因,其水平过度下调可能参与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进一步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IL-24与OSCC患者分化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存在负相关关系,分析机制在于,血清IL-24水平上调不仅可抑制肿瘤iNOS表达,调控肿瘤细胞周期,还能抑制IL-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表达,刺激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反之,血清IL-24水平下降一定程度则会激活肿瘤基因,促进肿瘤细胞生长。最后,通过KM曲线可知,血清IL-24水平升高可能提高OSCC患者1年生存率,机制可能在于血清IL-24水平高表达通过调控MAPK/ERK、PI3K-AKT、NF-κB、JNK及AP-1等多条信号通路,可上调促凋亡蛋白Bax基因的表达,活化Caspase-3,从而阻断肿瘤细胞周期,进一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控制肿瘤细胞增长。由此可见,早期检测血清IL-24水平,有望为OSCC治疗、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综上可知,血清IL-17、IL-24水平均在OSCC患者中呈异常表达,早期检测可为临床OSCC诊断、实施个性化治疗、评估预后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生存率血清肿瘤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廖美琳:肿瘤治疗没有百分百
北京肿瘤防治联盟(BJCA)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