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县域经济格局及其差异演变和机理分析

2021-06-10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苏中苏南

单 楠

(内蒙古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县域经济是一种以行政区划为原型的县城地域经济,是以县为核心、乡镇为系带、农村为重点的区域经济并在近些年逐渐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1]。近年来不少学者分别从各种角度去研究分析江苏省区域经济格局以及差异问题,如李丽等使用基尼系数和Mann-Kendall法分别对1978-2007年的江苏省县域的人均GDP的区域差异实施检测,探究不同时间江苏省各区域经济格局不同形成的原因[2]。余茂军运用ESDA、重心分析等方法解析了江苏省县域非农与农业下经济格局的演变规律,研究了区域经济结构时空演变的成因与机理[3]。徐敏等使用空间统计模型解析了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产生差异的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及趋势[4]。靳诚等使用ESDA分析,叙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省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状态[5]。

本文将观察研究视角定位于进入21世纪以来江苏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格局变化。对《江苏省统计年鉴2001-2019》收录的41个县近19年来的GDP和人均GDP资料进行计算和解析。以聚类分析法对这41县的19年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采用Arcgis进行图像化处理,对江苏省县域经济格局的演变进行分析和判断;采用错位指数方法,研究江苏省县域经济格局内部的差异演变。

一、研究方法

(一)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是一种将所需要研究的对象的数据集合进行分组,变为由若干类似的对象所组成的若干个不同类的分析过程。聚类分析法的目标是在近似的基础上去收集各种数据进而来分类和分析。聚类就是将不同的数据进行分类归到不同的一类之中或者一簇之中的进程。同一类中的数据会有极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类间的数据则有着极大的相异性。聚类分析能够从样本数据着手,进行分类。聚类分析简单、直观。

(二)错位指数

为了定量分析各个县域地区GDP与县域人口、产业结构、外资之间的不平衡性,本文通过计算县域经济的错位指数[6],以此来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水平。

县域人口、产业结构、外资的优势度为Ti,衡量县域人口、产业结构、外资水平,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Fi为i县域的人口、产业结构 、外资。

县域地区GDP的优势度为Ei,衡量县域的经济水平,计算公式为:

其中li为i县域生产总值。

错位指数:

Zi=(Ti-Ei)×100

若Zi>0,表示正向错位;若Zi<0,表示负向错位;若Zi=0,表示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口、产业结构、固定投资、外资没有发生错位。

二、江苏省县域经济格局演变

(一)县域经济格局

对2000年、2010年、2018年江苏省41个县的县域人均GDP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由1到5等级逐渐增高),进而分析不同时期人均GDP的分布格局及其变化。

2000年,“南高北低”。处于第五等级的江阴、昆山等县域有着较高的经济水平,而主要分布在苏南东南部临近长江地区且这些发展水平最高的县域临近,呈集聚态势;位于第四级的仪征、靖江、启东、海门,位于苏中地区,而同样位于第四级的句容、扬中、丹阳、溧阳、宜兴,则较集中分布在苏南西部;第三级中的县域,除苏北的建湖、射阳、东台外,均位于苏中地区;最后,苏北地区聚集了大部分属于第二级的县域。

2010年,“东南高西北低”。位于第五级发展水平最高的五个县域没有发生变化,而本位于第四级的句容和启东则下降至第三级,至于第三级其他县域则集中分布在江苏省中部;最后,苏北地区聚集了大部分属于第二级的县域。

2018年,“整体南高北低,内部分布不均”。本位于第五级的常熟下降至第四级;第四级中的各县域则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的中部和西部,以及苏中区域的中部和东部;而第三级中的县域除句容位于苏南,其余各县域则相对集中在苏中和苏北的南部地区;最后,苏北地区聚集了大部分属于第二级的县域。

(二)县域经济格局的差异演化

绝对差异指数能够反映出不同县域地区GDP总量之间出现的偏差;而相对差异反映了与总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分别对全部的41个、苏北地区的20个、苏中区域的11个、苏南区块的10个县域的2000-2018年的地区GDP的绝对差异指数和相对差异指数进行分析。计算后可以看出2000-2018年间,全部41个县的地区GDP的均值显现出不断上升的势头,均值从2000年的86.68(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82.651(亿元)。苏北20个县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由2000年的48.13(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543.91(亿元)。苏中地区11个县的地区GDP均值则是从2000年的78.08(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937.19(亿元),可以清晰看出苏北以及苏中地区平均发展水平不及全部县域平均水平。苏南区域10个县的地区GDP均值自2000年的173.24(亿元)上涨到2018年的1910.15(亿元),可以看出苏南经济水平高且发展迅速,不到20年,地区生产总值翻了十倍之多。

本文借助于标准差来观察各个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绝对差异,再利用变异系数来对相对差异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2000-2018年江苏省41县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绝对差异及相对差异

三、机理分析

本文选取人口、产业结构、外资作为影响因素,借助于错位指数对每个城市与相关影响因素的错位程度进行分析,错位程度越小说明影响越大,对2000年和2018年进行的分析如下。

(一)人口对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

通过计算各县域人口的优势度,2000年人口优势度排名前5位的县域分别是沭阳、兴化、邳州、如皋、睢宁;2018年人口优势度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昆山、江阴、沭阳、常熟、邳州(见图2)。从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来看,苏北和苏中除靖江一县外,所有县域人口优势度排名降低;而苏南则是除溧阳之外的县域人口优势度皆不同程度上升。通过分析,可以看江苏省县域人口优势度与县域经济优势度排名之间存在不一致的现象,计算出2000、2018年人口错位指数,表明总体上江苏省各县域人口资源的经济价值逐渐得到合理的利用。苏北地区应该把握劳动力丰富这一方面的优势,充分合理地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成为经济增长。苏南地区在需求和吸引高素质劳动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一般劳动力所能够对经济作出的贡献,要合理地发挥各类劳动力的作用,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经济价值转移效率最大化。

图2 2000、2018年人口错位指数

(二)产业转型对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

通过计算各县域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势度,2000年产业结构优势度排名前5位的县域分别是江阴,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2018年外资优势度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江阴、张家港、常熟、昆山、宜兴(见图3)。从总体来看,2000年苏北和苏中地区大部分县域的第一产业优势度最大,而苏南地区则呈现出第二产业优势度最高,第一、三产业优势度次之。进入2018年三大区域第一产业优势度基本处于相同水平;第二产业优势度则是苏南地区明显高于水平相当的苏北和苏中地区;苏中除兴化之外的县域产业优势度皆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苏南则有半数县域产业优势度上升。计算出2000、2018年的产业错位指数,表明总体上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第二、三产业均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第一产业则是苏北苏中高于苏南地区。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是各类产业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前提,苏北苏中苏南地区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对三次产业进行调整,以满足当地发展的不同需要,才能将产业发展变为产业优势,并找到自己的优势产业,进一步扩大发展,从而将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图3 2000、2018年外资错位指数

(三)外资对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

通过计算各县域外资的优势度,2000年外资优势度排名前5位的县域分别是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2018年外资优势度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江阴、昆山、宜兴、太仓、如皋。从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来看,苏北除丰县、沛县、灌云、阜宁、射阳、建湖、东海等七县外,其余县域外资优势度排名均上升;苏中除兴化之外的县域,外资优势度皆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苏南则是半数外资优势度排名均上升,另外半数下降。

计算出2000、2018年的外资错位指数,总体而言,县域发生负向错位的地区的个数减少而发生正向错位的地区的个数则增加。这表明,总体上江苏省外资资源的经济价值逐渐得到合理利用。发生正向错位现象的地区主要位于苏北苏中地区;发生负向错位现象的地区主要位于苏南地区。苏北苏中地区要提高自己吸引外资的能力使得投资者更多地投资,投资多才会有更多发展机会和空间。苏南地区应更多考虑投资者的权益和利益,才能留住原先的投资,并吸引更多投资,否则投资者将会放弃在苏南地区投资,而转向更有发展空间的苏北苏中地区进行投资。

四、结论

1.从2000、2010、2018年江苏省县域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江苏省县域经济格局整体上是南高北低,但局部的差异变化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由“南高北低”到“东南高,西北低”再到“整体南高北低,内部分布不均”。江苏省县域经济格局从集聚态势的2000年发展到2010年具有明显集聚的格局,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显著,同时,三大区域内部县域之间的差异同样逐渐显现出来,并呈扩大趋势,这就使得江苏省经济格局整体变化不大,但其内部差异分化却较为严重。

2.江苏省人口资源经济价值的利用存在差异,苏北苏中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劳动力基础,即使经济优势度很低的县域,人口资源也获得了很好地利用;而苏南地区很多县域人口资源优势度很高,但经济发展却存在很大的负向错位,人口资源的经济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第二、三产业均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第一产业则是苏北苏中发展高于苏南地区。苏北苏中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大量的劳动力基础,即使经济优势度很低的县域,也可以依靠投入大量劳动力带动各产业的发展;而苏南地区大部分县域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均低于二、三产业,但经济的发展却发生正向错位,这主要是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得以实现的。

4.苏北苏中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潜力,因此会有不少投资者在苏北苏中地区进行投资;而苏南地区很多县域的外资资源优势度很高,但存在很大的负向错位,这是因为投资者看到苏南地区投资竞争力大,不少投资者转向更具有发展潜力的苏北苏中地区,也就使得苏南地区外资发生负向错位。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苏中苏南
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被授予“扬州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南年俗亦动人
苏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凝侨心 聚侨力 助推盐城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
路先生,我错了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