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多元培养三维融通全程协同”食品类专业“校企所孵”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1-06-09焦昆鹏马丽苹康怀彬易军鹏刘丽莉程伟伟

农产品加工 2021年10期
关键词:食品类科技园校企

罗 磊,焦昆鹏,马丽苹,康怀彬,易军鹏,刘丽莉,程伟伟,费 鹏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加工与安全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河南洛阳 471023)

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和极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版)中食品类专业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乳品工程、酿酒工程等12个专业。目前,全国开设有食品类专业的高校近400所,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是应用型工科专业,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高的要求。

“工科偏弱”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另一方面,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与产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也较为突出。如何对接食品行业产业需求,将实践教学环节按企业生产标准重新打造并连接起来,实现食品类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培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发展,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校内实践资源相对不足。因此,实现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和孵化基地资源的紧密结合与人才需求的深度融合,形成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管理的食品类专业实践创新平台,促进培养目标协同、教师队伍协同、资源共享协同和管理机制协同运行模式的建立,探索面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多元培养、三维融通、全程协同”食品类专业校企所孵协同育人模式是根本途径。

1 食品类专业“校企所孵”协同育人模式建设思路

以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有机融合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孵化器等多方资源,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打造“创新实验平台、产业体验平台、创业孵化平台”三位一体、具有良好示范和带动效应、校企所孵协同育人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

食品类专业“校企所孵”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组成示意图见图1。

图1 食品类专业“校企所孵”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组成示意图

实践创新平台由创新实验、产业体验和创业孵化3个子平台构成。创新实验子平台主要开展创新理论教学和创新项目实训,依托河南科技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学科、科研平台,由基础实验平台、专业综合实验平台、科研创新实验平台和科研院所实验平台组成。产业体验子平台由高校中试基地、科研项目合作企业和企业实践创新基地构成,大学生可在学校中试基地对研发的产品进行中试,为进一步产业体验奠定基础;企业实践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实训场所。创业孵化子平台由大学科技园孵化基地、社会科技园孵化基地构成,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办公场所等硬件条件。

食品类专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实践创新平台功能示意图见图2。

图2 食品类专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实践创新平台功能示意图

校企所孵协同育人模式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四方共同参与、共同打造协同育人实践创新平台,构建人才需求深度融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多元培养”;二是通过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和孵化基地资源紧密结合的校内校外第一维融通,“大一社团活动、大二创新训练、大三科研实训、大四科技竞赛”课外培养模式的第二维融通,教学过程线上线下结合的第三维融通实现“三维融通”;三是共同参与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和实践创新项目实施,实现基地共建、人才共享、过程共管、教师互聘、利益共享、项目合作的“全程协同”,从而实现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

食品类专业实践创新平台“校企所孵”协同育人模式见图3。

2 食品类专业“校企所孵”协同育人模式实践成果

河南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建立了3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并与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洛阳中科科技园、河南科技大学科技园等多家科技园进行深度合作,对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指导、遴选,并推荐到相关科技园进行孵化培育,发挥“校、企、所、孵”协同育人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互补,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多元培养”。

图3 食品类专业实践创新平台“校企所孵”协同育人模式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连续第二次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人才培养过程始终坚持“面向产出的教育”,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与创业创新教育有机结合,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基础、以实验教学为核心、以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组建学生科技社团、进行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参与教师科研和产业化实践、进行“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了本科生“大一社团活动、大二创新训练(SRTP)、大三科研实训、大四科技竞赛”的培养模式。近5年来,河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在校生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5项、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62项,省月饼大赛、饮料大赛获奖150余项。为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部分课程复杂的实践环节,学院高度重视虚拟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三维动画模拟食品加工过程,通过互动性教学,给学生带来直观全面的模拟实践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网络交流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等灵活教学手段的使用,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建成“食品加工与安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品工艺学”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河南省线上一流课程。经过学院的培育、选拔和推荐,有大量的学生创业团队,走出校园入住科技园,在专业的项目孵化器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催化、孵化、加速、落地,截至2020年8月,学校食品类专业学生团队有10余个在校学生创业团队注册公司进行创业,其中有6支创业团队(公司)通过在孵科技园的培育和推荐,并获得洛阳市政府“玉洛汇”支持计划项目,共计60万元的政府创业扶持资金支持。“校、企、所、孵”立体结合,课内课外融会贯通,线上线下灵活运用,“三维融通”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平台、手段和机制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学校与农业食品领域跨国龙头企业正大集团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了良好产学研和校企协同育人合作机制,先后有近5 000余人次本科生、研究生在该公司实习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河南科技大学有200余人在该公司工作。2020年“洛阳正大食品有限公司食品类专业实习实践教育基地”获河南省新工科实习实践基地立项建设。作为发起单位之一,与正大集团深度合作,共同组织了全国“正大杯”大学生双创营销大赛,双创营销大赛的举办,激发了青年学生的创业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为提升在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019年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获得“正大杯”大学生双创营销大赛全国总冠军,同研究所和科技园的合作育人方面也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长期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免疫重点实验室在合作与人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截至目前已经和该实验室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8名,在前期良好的合作基础上,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2020年)获得立项建设。正是通过校企“全程协同”的过程培养,才使毕业生更好地了解企业、融入企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创新精神、施展才华,成为食品工业领域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3 结语

加强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和孵化基地资源整合,把各方优势资源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建成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的食品类专业创新实践平台,通过培养目标协同、教师队伍协同、资源共享协同和管理机制协同的运行模式,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多元培养、三维融通、全程协同”食品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食品类科技园校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山西新增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高职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探究
工科食品类专业不同性别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