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翼城四圣宫

2021-06-08石磊

中华瑰宝 2021年6期
关键词:斗拱碑刻琉璃

山西省翼城县西闫(阎)镇曹公村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该村的四圣宫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同时供奉『尧舜禹汤』四位先王而名著于世,其内还遗留一座标有明确纪年的元代舞楼,为研究元杂剧提供了可靠的实物印证。

距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路程约75里,位于翼城、沁水两县交界处的西闫(阎)镇曹公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村落。村子虽小,名气却很大。该村于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除了大量的明清时期古宅院,曹公村最负盛名的要数位于该村北入口处的四圣宫。

四圣宫是一座道观,由三座并列的一进院落组成。道观坐北向南,由西向东分别为道院、四圣宫院、关帝庙院。全院共有大小建筑24处,碑刻、经幢、影壁等31座(通)。2006年5月25日,四圣宫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四圣宫内《重修尧舜禹汤之庙记》碑记载,四圣宫创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并曾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修,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添建关帝庙院,民国七年(1918年)、1999年分别进行了局部修葺。2005年,翼城文物部门委托专业古建修缮单位对四圣宫进行了大修。现存主体建筑中,大殿和舞楼为元代建筑,其它为清代建筑。

道教建筑

四圣宫的山门位于其西南角,坐东向西,为一层三门式殿阁建筑,面阔三间(长10.1米),进深四椽(宽6.86米),通高7.65米,单檐悬山顶。顶部的正脊使用了名贵的琉璃雕花筒子,正脊的中央树立有宝瓶,左右两侧分别是琉璃狮、象。大门南北两侧的影壁上分别雕刻有青龙和白虎,作为镇观神兽,雕工古朴,花纹精美。

进入山门,便可见一道整齐的长廊,长廊的尽头为一座长方形的琉璃影壁。据村中老者讲述,影壁原本为琉璃壁画,内容为《姜太公渭水垂钓图》,可惜于动荡年代被毁。长廊位于四圣宫的最南侧,坐南向北,共有十二间(长30.96米),进深二椽(宽3.25米),单檐硬山顶,通高 5.375米,为清代建筑。

长廊的北侧即为道院、四圣宫院、关帝庙院等三个连为一体的院落:东面为宫观主持住宿修行的道院,中间为供奉“尧舜禹汤”四圣的中院,西面为清代续建的关帝院。

四圣宫规模较大,布局灵活,采用三条轴线,以院落的方式组织建筑布局,将山门放置在西南角处。中间轴线建筑高于左右两条轴线上的建筑,反映出空间的主从关系和沿中轴线层层递进的空间序列。三个院落布局完整,建筑宏伟,属于典型的传统道教建筑风格。

供奉四圣

四圣宫的一大出奇之处,在于这里同时供奉着尧、舜、禹、汤四位上古帝王。之所以要建庙祭祀四位先代帝王,主要是因为这四位先王和翼城都有渊源。

尧有德行,十五岁便受封唐侯,领地就在今天的翼城、曲沃、襄汾和浮山一带。据明代嘉靖版县志《翼乘》记载,里砦镇的唐城就是尧帝作为诸侯的封邑,尧帝取代“帝挚”成为诸侯联盟的大首领之后,迁都平阳(今襄汾陶寺)。

舜以“孝友”名闻诸侯,继承尧帝职位之前,他一直躬耕于历山。位于翼城、沁水和垣曲三县交界处的历山之上,与舜有关的地名与典故非常多,如舜王坪、舜王床、舜王谷等。此外,历山还是上古历法“二十四节气”的诞生之地。

禹以治水名垂青史,为了治理水患,他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被后世传为佳话。大禹是夏王朝的始祖和开创者,他的儿子启结束了禅让制,开启了“家天下”。据清光绪《翼城县志》卷之二“星野”记载:翼,古晋地,号“参觜之次,大夏之墟”。翼城为夏朝的幾内领地,所以对于大禹的崇拜也比较盛行。

汤为商王朝的建立者,其在夏朝末年因夏桀暴虐起兵反夏。在讨伐夏桀时,汤路经翼城,饮水甘泉,路居下亢。翼城现有甘泉村(原为乡镇),处中条山脉之中,地势险要,为晋南通往晋东南的战略要道,历来皆为兵家必争之地。

此外,古人崇尚“贤人政治”,将“尧之德、舜之孝、禹之功、汤之贤”并称,故将四圣同时迎奉在一座庙宇之内。

元代舞楼

四圣宫的另外一个亮点,则是其庙内保存的元代舞楼。这座舞楼坐南向北,石砌台基高约1.5米,面宽、进深各为一间,平面近方形,其面阔7.71米,进深7.21米,单檐歇山顶。台前及两侧前部十分宽敞明亮,可供观众三面看戏,它的背面及两侧后部都筑有墙壁,台上无前后场之分。

舞楼四角立角柱4根,两侧后半部分与背面墙内立撑柱4根,共有8根柱子支撑顶部载荷。四角柱之上设十字相交的替木,四面施大栏额结成井字形框架。普柏坊上施五铺作出双昂斗拱,形式粗狂。四面共施斗拱20朵,四角铺作(斗拱的一种类型)各异,其上角梁叠构,概括起来说就是“斗拱繁华而粗犷,雀替柔美而轻灵”。

斗拱精密,多層的井口梁斜向交错安装,斗拱的承托与垂柱互相呼应。楼顶结架由8根大戗共同支撑中心雷公柱,从而形成一个造型庞大而又异常精巧的穹窿式斗八藻井,称得上“玄玄乎雷公之柱,璨璨乎斗八藻井”,也是一大建筑奇观!

两山设平梁、叉手、侏儒柱承托脊榑,结成九脊式楼顶。楼顶举折较平缓,飞檐挑出,翼角翚飞。正脊和垂脊采用名贵精致的琉璃雕花筒子脊,脊刹为琉璃宝瓶连珠,左右置琉璃狮、象,两端各安放有一条琉璃龙,龙吻的尾部向上卷曲,气势雄伟,造型极佳。

尤其是该舞楼东北角柱的抱柱石上,工匠不仅在其上雕刻了各自的名字,也记载了舞楼的修筑时间—至正四年(1344年,为元顺帝的年号)。这种于戏台角柱抱柱石上记载舞楼诞生年代的建筑特征,在现今存世的8座元代舞楼中独树一帜。

简言之,四圣宫内的元代舞楼,建筑粗犷豪迈,造型大方美观,为元代建筑的佳作,对于研究中国戏曲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

明代碑刻

四圣宫内保存有一通明代嘉靖年间的青石碑刻。碑为螭首,额题“重修四代明君庙记”。碑身高188厘米,宽84厘米,厚25厘米。

此碑文为楷书,阴阳两面刻。碑阳首题“西阎曹公里重修尧舜禹汤之庙记”。正文18行,满行56字,共1115字。碑阴镌施财人姓名。侯九臣撰文,张鍲书丹,杨纬篆额,段刁、陈善刻。建碑日期为“大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岁次己未三月戊辰”。

因年代久远,碑面有磨损,剥离较重,文字漫漶,解读起来有一定困难。但是碑刻对于四圣宫的修建历史、建庙初衷、集资情况、庙会盛况,尤其是戏曲演出都做了详细的记载,内涵丰富。

从这通碑刻可以看出,四圣宫早在唐代就已创建。唐代官员狄仁杰曾奉命巡行天下,查毁“淫祀”。查到四圣宫时,因此处祭祀的是“尧舜禹汤”四位上古先王,故该处庙宇得以保留。

根据碑文记载,这座庙宇由曹公、堡子、上河、十河、核桃园五个村子的士绅官民一起集资重修,并且每年的迎神赛社也由五个村子轮流举办,进献供品,请戏班子酬神唱戏,是为“春祈秋报,以百戏娱神”。可见,村民建立庙宇的初衷,除了深感先王德化,祭祀先王之外,还有祈求神灵庇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

至于具体的唱戏酬神,碑刻后半部分是这样描述的:“音乐为之喧哗,神马为之纵横,旗彩为之飞扬……既而底庙大赛三日,乐人动至百口,神筵轮以三甲,饭食乐钱依沠散而不违。”唱戏的场面热闹壮观。

宁静的古村落,悠久的四圣宫,壮美的古戏台,以及夕阳之下的那些古代碑刻,无不散发着传统文化的光辉。与其说曹公村因为四圣宫而得名,或者说四圣宫因位于曹公村而得以保存下来,不如说二者相得益彰,互相成就。

石磊,供职于山西省翼城县文化和旅游局。

猜你喜欢

斗拱碑刻琉璃
明显陵碑刻图式元素的艺术特征探析
善思篇之瓷艺·琉璃彩作品
说不完的斗拱
说不完的斗拱
斗拱
流光溢彩,淬琉璃七彩之花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
琉璃的精工之美
欲访汉碑游齐鲁 致尚宽厚遗绪新
碎琉璃